那個90後的高管,月薪不足5k:比起頭銜,實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那個90後的高管,月薪不足5k:比起頭銜,實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困擾:

眼下的工作彷彿已經到了一個瓶頸,很難學到新的東西,但你遲遲不肯下定決心,是因為——

你不清楚自己離開了這裡,還能去到哪裡?

或者說,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找到另一份同樣待遇的工作?

於是,你一邊吐槽現狀無力改變,一邊又不敢邁出第一步。

因為你隱隱約約地知道,有個叫做“底氣”的東西,似乎從來沒有在你的心底紮根過。

那個90後的高管,月薪不足5k:比起頭銜,實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一、

諮詢者小茹(化名)最近焦慮不已。

小茹,90後生人,畢業後來到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而這家創業公司的老闆張總正巧是比小茹大一屆的同校師兄,趕上前兩年大學生創業的熱潮,就趁勢開起了公司。

小茹來到公司後,由於新公司才成立,除了老闆就是她,於是她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公司的“副總裁”。

不過理想豐滿,現實打臉。

試想下,幾個毫無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的大學畢業生,運營起公司一無資源,二無資金,三無人脈,就這樣暴露在市場中,開始還能靠“大學生創業”這個名頭買賣情懷,但合作方不是傻瓜,公司本身並沒有過硬的技術和產品,所以就吸引不到優質的資源入駐,同時市場競爭是殘酷的,又有幾家願意掏出真金白銀為情懷買單呢?

於是兩年多下來,公司業務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和起色:很多項目可能只是開了個頭,接洽到合作方的幾個人,但由於種種原因,落地推進難比登天。

說起來,小茹這個“副總裁”頭銜也沒有給她帶來什麼——

從最開始的月薪2500,到現在的月薪4800;

從最開始的單兵作戰,到後來招了一名前臺兼行政、一名市場人員、一名技術員,從最開始的兩人到後來的五人;

市場業績並沒有得到顯著提升,接連好幾個月工資發放都十分困難,更別提之前許諾的“股權”,更像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小茹前來找我,她希望能做一個決定,那就是要不要離職?

以及如果離職了,自己又能去哪裡發展?

那個90後的高管,月薪不足5k:比起頭銜,實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二、

小茹的問題其實並不難,但是比起一般諮詢者的職業問題而言,最難的在於,小茹的心性這兩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對小茹來說,“副總裁”的title讓她對自己的認知出現了偏差。

在剛開始,小茹就告訴我,不論如何,既然自己曾經做過這樣的高管崗位,儼然是同屆畢業生們的表率了,這個頭銜之下的小茹再去找工作,根據她的描述,似乎已經對那些基礎崗位有些不屑一顧了。

我知道,想要解決小茹的職業問題,首先就要解決她的認知及心態問題。

我笑著對小茹說:“既然你找到了我,我就必須和你說實話,不過實話總歸有點小扎心,不知道你是否願意聽呢?”

小茹點點頭:“沒關係的,曉璃老師,你說吧。”

我和她說了一組重要的概念,虛與實。

我告訴小茹,不論是從我自己過往的職業經歷,還是從這些年我做職業諮詢的案例經驗來看,一個人想要在職場中有所建樹有所發展,首先就要具備一種辨識力,即要很清楚地知道,到底哪些是虛的,哪些是實的?

在我看來,職場中的“虛假繁榮”特別容易迷惑人,除了能滿足我們那一點脆弱不堪的虛榮心之外,實無他用。

比如一些虛頭巴腦的頭銜。

頭銜這玩意兒好不好?

畢竟很多人都渴望頭銜加身呢,放眼望去,各種主管、總監、總裁遍地開花,尤其是近幾年的創業熱興起,就連小茹這種剛畢業的大學生,都能混到個“總裁”頭銜,可見頭銜的份量是有多麼良莠不齊。

所以我總結出來的一個經驗就是:

看一個人,不要盯著TA的頭銜,而是看TA做了哪些事情,取得過怎樣的成績,有沒有拿得出手的成果或作品,這才是更為重要的東西。

在小茹這裡,所謂“副總裁”不過是幾個毫無社會經驗的大學生把創業變成了一場“過家家”的遊戲,在這場遊戲裡,這種頭銜根本不值錢。

那個90後的高管,月薪不足5k:比起頭銜,實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畢竟就幾個人的公司,你要什麼樣的頭銜,其實並不是什麼難事兒。

但如果我們探究這個人背後做了什麼事情,有可能就讓人大跌眼鏡了。

例如,在我從事職業諮詢的起步階段,有一次接待過一名某公司的財務副總的諮詢案例,當時我那個緊張啊,頭一天晚上更是做了充足的準備,就怕第二天說不到點子上,引發客戶的不滿。

結果才發現,這位所謂的“財務副總”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樣。

在我的認知裡,財務副總應該是參與到公司管理決策的核心崗位,而稅務籌劃、流程設計、預算決算等在真正意義上的“財務副總”那裡,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工作內容了。

但事實讓我大跌眼鏡。

原來,這位“財務副總”所在的公司不過是一個家族企業,“財務副總”不過是一個毫無實權的空架子,其工作內容基本等同於一家中型企業的主辦會計,主要就是做賬報稅這些基礎性的工作。

所以這位“財務副總”的焦灼不難理解了,她的根本痛苦就在於,空有這個title在身,卻沒有做過相應的工作,也不具備相應的職場實力。

而在小茹這裡,這位所謂的“副總裁”背後的工作內容約等於一家大中型企業的“打雜小妹”。

現實中這樣的案例太多了,想想看,你所在的崗位到底有哪些工作內容,這些工作的難度到底怎樣,又能給企業帶來多少價值,才是比這些虛頭巴腦的頭銜更為重要的東西。

那個90後的高管,月薪不足5k:比起頭銜,實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三、

那麼,到底哪些才是職場中真正實在的東西呢?

在我看來,如果有一樣東西能夠衡量一名員工對公司的貢獻程度,無疑是“薪資”莫屬了。

你不得不承認,年薪10萬和年薪100萬、年薪100萬和年薪500萬的差距,除了運氣等外部因素外,它背後代表的更是實力和能力的不同量級。

我很慶幸在剛入職場時,我的領導(當時的財務主管)就給我上了重要的一課。

那個時候我月薪才2k多,有一次陪領導辦事,她讓我陪她去取款機取錢,當我看到她卡里的數字時,流露出羨慕的神情,我忍不住問她:“你拿的是年薪吧?”

她倒也沒有特別欣喜,只是很平淡地告訴我:“這根本沒有什麼稀奇的。企業裡的遊戲規則就是這樣,你能給公司創造多少價值,公司才會給到你相應的酬勞。比如,如果你能給公司帶來100萬的收益,那麼公司才會分你相應的報酬,一般這個比例每個公司不等......”

按照這位主管的說法,我在心底估算了下,她給公司創造的收益應該不下於200萬元一年。

果然,沒過多久的時間,主管讓我配合一筆退稅的材料報送工作,我按照規定及時遞交之後,沒過一個月就聽到主管說:“小趙,上次我們申請的退稅額下來了,總共有50多萬呢,我這就向老闆申請給你獎勵。”

我聽完固然很開心,但我比誰都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這筆退稅業務自始至終都是主管操持的,我在裡面的作用不過就是一名資料員。

那一天,當我和主管被叫到總經理辦公室,老闆給我發了2000元獎金,我反而覺得受之有愧。

儘管事後有人告訴我,主管因為這次退稅有功,得到了上萬元的獎勵,我一點都不嫉妒,我覺得這很正常,因為如果我是老闆,我也會這樣分配的。

那段經歷告訴我,在職場中,什麼虛頭巴腦的頭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給公司創造多大的價值,能拿到多少薪資。
——這才是比頭銜更為關鍵的東西

當我轉型為財務培訓師之後,我瞭解到想要拿高薪,有這麼兩條路徑——

一是專業化道路,即應聘上CPA、CMA這樣的高端課程講師,課酬是以一小時千元計算的;

——這條專業化道路的背後,展示出來的是一個老師的專業及教學實力,它是建立在數年如一日的鑽研和教學科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上的。

二是市場化道路,即應聘全國宣講老師,根據講座成交金額算提成;

——這條市場化道路的背後,需要磨練的是你對客戶心理訴求的把握,以及如何把專業化的知識講解的生動有趣,激發客戶的成單慾望,以及配合銷售談單,站在專業角度給客戶提供相應的建議和課程方案,等等。

鑑於我對自己的瞭解和分析,我選擇了第二條道路。

漸漸地,我的工資終於有了起色,從最開始單純的代課費,到後來加上講座提成收入,讓我慢慢有了底氣。

我漸漸明白了當年主管說的那句話了,一個人拿高工資可能是運氣,但如果常年能拿到高薪,則背後一定是實力的支撐。
——這很可能是源於,TA是一個高素質人才,這種高素質有可能是基於專業能力的深耕細作,還有可能是源於綜合素質的提升。

所以,我的經驗是,選擇任何職業或機會,不要在意所謂的頭銜,你更要關注在這個崗位上,到底怎樣做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這才是核心實力或能力所在。

那個90後的高管,月薪不足5k:比起頭銜,實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四、

我給小茹的建議是,如果她立志在互聯網行業發展,就要放下這個“副總裁”頭銜帶來的虛假光環,腳踏實地找一家像樣的公司,從基礎崗位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打好基礎,方能走的更遠。

在小茹這裡,由於兩年多並未積累到什麼核心能力,就需要放下身段,不要在意具體職位,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在這個崗位上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試想下,如果一名銷售經過多年市場經驗的打磨,TA能做到這樣一件事情,就是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組織一支銷售隊伍,同時藉助強大的銷售談判能力,迅速能給一家公司開拓全新的銷售渠道,達到年收入多少萬......
——請問這樣的銷售人員,又怎麼可能失業呢?

即便現實中的公司倒了,平臺沒了,這個銷售員也完全可以自立門戶,找到一個好項目進行嫁接,實現可觀的業績並非難事。

我知道,現實中的你我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憂,但我最想說的是——

親愛的,不能說你的擔憂沒有道理,只是你的擔憂可能用錯了地方,你或許更應該往本質上多看一點,多想一點,才能真正走出焦慮而無力的困境。

以上。

那個90後的高管,月薪不足5k:比起頭銜,實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