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複音口琴需要注意這四點和“三戒”

複音口琴是最普及的口琴,基本上三個月就可以有小成,本人吹複音也有些經驗,所以在此對複音口琴的練習做一些建議。

自學複音口琴需要注意這四點和“三戒”

首先:要對複音口琴足夠熟悉,也就是練音階,這個過程要3~4天到一個星期。

第二:就是練新式單音吹法,就是一次含多孔,再用舌頭堵住左邊多餘得孔,剩下右邊的一個孔,這個過程比較累,特別是對新人,大概要用一~二週,甚至更長(一個月)。

第三:有了新式單音的基礎,下面就要練複音口琴最主要的技巧:舌加伴奏,這個技巧可以讓複音口琴好聽十倍以上。練舌加伴奏,要先買一本書參考一下,接著就是練音階,只不過要在練音階的同時,加上伴奏,這個練習十分枯燥,但是要有毅力,一步一步來,不要急於吹歌曲(沒練好舌加伴奏而用它,吹出來的歌曲會讓人打的^_^)這個過程要兩個星期到一個月。當把音節的伴奏練好後,就可以吹歌曲了,先找一些簡單而又好聽的(歡樂頌,最好)再找複雜的練。練好舌加伴奏至少要兩個月,我笨一點用了半年多。

第四:練手震,這個很好練

好了,練好了舌加伴奏和手震後,你就可以到那些不很動口琴的朋友中炫耀炫耀。

當你練會舌加伴奏後,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進步不大,而且熱情慢慢被消磨,這時,你就要開始扒帶,剛開始的時候你會非常不習慣(我剛扒帶時,扒孫燕姿的一首歌用了兩週),但是當你扒成功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棒,好了,繼續練扒歌吧(我現在扒一首歌,差不多聽2~5遍就可以大致的吹下來)

自學複音口琴需要注意這四點和“三戒”


關於自學的“三戒“

我是個自學者,其他自學者的環境和條件不得而知,就我的自學過程是教訓多多。現在回想起來自學須做到“三戒“。

一戒:心猿意馬,意志不堅定。說起來慚愧,我曾在《我的口琴情結》帖子裡說過我是20年前學吹口琴的,然而也是我讓那把上海“國光重音口琴“下崗近20年。究其原因除客觀原因外,我見異思遷,學琴意志不堅定是主要內因,留下許多遺憾。20年後重操口琴感慨萬千,假如……其實沒有假如,只有今後“而今邁步從頭越“。

二戒:悶頭苦練,缺乏交流。自學過程中勤學苦練固然很重要,但個人的見地、悟性必定有一定的侷限性。常言道“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加之我們本來就缺乏專業老師的指導,故琴友間的交流顯得很重要。我自己就走過這一彎路,表面看自己已經掌握了吹奏的基本技法,可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說到這使我想起一件事:臺灣著名口琴音樂人李孝明(小面老師),他在少年時期可謂口琴吹的瓜瓜叫,到處演奏。然而正式跟口琴教育家沈有樵學琴後,他發現自己以前的吹奏技巧都是錯誤的,只得從頭再學。我想我們應引以為鑑。

三戒:喜新厭舊,急功近利。“新”就是自己喜歡,別人愛聽,社會走俏的曲目;“舊“就是所謂的枯燥無味的基本功練習曲。“新“可以去嘗試,“舊“也不能忽視,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我理解就是無論做任何事情,基本功萬萬不可丟。我以前的學法就是典型的“急功近利“滿足於趕時髦追潮流,結果是一瓶不滿半瓶恍蕩,然而我真正理解這一道理且花費了高昂的代價。

自學複音口琴需要注意這四點和“三戒”

以上是我對自學初學者的一些建議(也是我的經驗),大家努力練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