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芬奇電影,暴力與犯罪外衣下的人性的彰顯

大衛·芬奇電影,暴力與犯罪外衣下的人性的彰顯

大衛·芬奇因執導黑色電影《七宗罪》而著稱,之後也被人們掛上了黑色電影導演的標籤。而黑色電影從不缺少暴力與犯罪的元素,芬奇電影中同樣不乏暴力與犯罪的呈現,但是其本意並不是通過暴力或是犯罪來製造感官刺激,而是為了探討暴力與犯罪背後的人性諸問題,關於人性的陰暗面的揭露,或是人性的矛盾的深刻呈現。

大衛·芬奇電影,暴力與犯罪外衣下的人性的彰顯

在芬奇的十部影片中,幾乎每部電影都離不開暴力與犯罪的場景,這些場景的安排不僅讓觀眾感受到了荷爾蒙衝動下的快感,更加深了對美國曆史上暴力與犯罪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芬奇影片中暴力與犯罪畫面的廣泛存在是美國電影史上這一傳統的延續,同時也是美國暴力與犯罪文化的體現。

大衛·芬奇電影,暴力與犯罪外衣下的人性的彰顯

暴力是人類最原始的慾望。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認為人類掌握三種力量:暴力、智力和知識。人類最初使用暴力的手段來征服世界以求得生存,也是從這時開始,暴力的智慧和暴力的知識成為了建立文明社會的核心力量。文明社會的到來並未終止暴力的存在,文明改變的僅僅是施暴的方式。就像弗洛伊德所說,“我們的文明乃是建立於對本能的壓制之上的。

大衛·芬奇電影,暴力與犯罪外衣下的人性的彰顯

​個人犧牲其本能的滿足,將之奉獻於神明,由此而得到的公眾利益則被宣佈為‘神聖的’”。因此暴力絕非是文明的對立物,也並非僅侷限於某一時期或某一團體。恰恰相反,在文明的背後,暴力無處不在,也便意味著人類早已開始置身於泛暴力的時代。

大衛·芬奇電影,暴力與犯罪外衣下的人性的彰顯

正是由於人類骨子裡潛藏著這種嗜血的暴力基因,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開始轉向暴力及其運作機制的探討和表現。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論認為人類社會中暴力和犯罪的根源在於與生俱來的本能。他認為人的本能包括生的本能和死亡本能。生的本能包括自我本能(個體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的本能的首要表現就是拒絕死亡,是一種建設創造和防禦保護的“積極、肯定的力量”。

大衛·芬奇電影,暴力與犯罪外衣下的人性的彰顯

而死亡本能則代表著人類潛伏在生命中的一種破壞性、攻擊性和自毀性的衝動,它是促使人類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狀態的力量。它轉向機體內部時,導致個體的自責、自傷甚至自殺,轉向外部世界時,導致對他人的攻擊、仇恨、謀殺等。因此弗洛伊德認為暴力是人的本性,犯罪正是這種死亡本能外化違反文明的戒律的表現。

大衛·芬奇電影,暴力與犯罪外衣下的人性的彰顯

因此暴力和犯罪一直是好萊塢銀幕上經久不衰的主題的原因就在於每個人心中都存在著暴力和犯罪的魔鬼,電影正提供了這種被壓抑的本能一種宣洩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