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悽美的同性戀:大兵分別六十餘年未娶妻,來往情書600餘封

隨著現代科技對生物的研究,同性戀這一不被世人理解的行為開始被人們所接受,美國心理協會發表的一篇科學文獻表明:同性戀是無法被“矯正”的,性取向也是無法改變的。

二戰最悽美的同性戀:大兵分別六十餘年未娶妻,來往情書600餘封

許多研究人員也得出了較為一致的看法:同性戀者有著深厚的生物學基礎,其性取向是由同性戀基因決定的,無法通過後天改變,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這種行為不僅僅在人類之間,在動物裡也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在上世紀40年代,同性戀者是沒有任何生存空間的,同性性行為被認為是“粗俗下流”,罪名是嚴重猥褻,會被送往軍事法庭。納粹德國甚至還認為這是一種病,會強行將同性戀者關進集中營“治病”。

二戰最悽美的同性戀:大兵分別六十餘年未娶妻,來往情書600餘封

在1938年的英國,一位名叫吉爾伯特.布蘭德利(Gilbert.Bradley)即將入伍的大兵在德文郡遇到了戈登(Gordon),兩人一見傾心,很快墜入了愛河。

軍隊是絕對嚴格的,特別是對於同性戀這種行為,兩人只能把對彼此的愛以書信的方式傳遞著,在信裡,吉爾伯特親切的稱戈登為“G”:

”1939年1月24日星期三

摯愛達令

……我整夜未眠,只等著清晨郵差過來,但結果卻沒有你的來信,我心中便是無盡的煩悶……

吾愛長存,G“

二戰最悽美的同性戀:大兵分別六十餘年未娶妻,來往情書600餘封

書信的內容如果是不知情人看來,絕對會認為是一封再正常不過的情侶間來往的書信,信裡 ,這兩位英國大兵互訴著衷腸,彼此的開心,彼此的快樂還有彼此的憂愁。

“1940年2月12日

我摯愛的男孩

在我的人生中,我最想擁有的便是與你常伴……我能看到,或能想象到你父母會有什麼反應……這個世界上其他的人對我們的愛一無所知,他們不知道這就是愛……“

二戰最悽美的同性戀:大兵分別六十餘年未娶妻,來往情書600餘封

即使戈登跟隨部隊諾班底登陸到歐洲大陸打仗,兩人的書信也依舊保持著,直到1945年,兩人的書信中斷了。

英國在西方國家中算是比較保守的,在1967年才允許21歲以上的男性發生同性關係,而英國軍人允許同性戀則是在2000年。

他們的愛是堅定的,是忠貞不渝的,但如果逆著當時的法制,等著他們的只有軍事法庭。

二戰結束後,戈登去了美國加州,而吉爾布特搬到了英國布萊頓,從此兩人沒再見過面。

吉爾伯特的後半生一直呆在布萊頓,終身未娶,直到2008年去世,他和戈登的愛情故事才為世人在所知,但是早在20年前的1988年,戈登就去世了,也是終身未娶。

二戰最悽美的同性戀:大兵分別六十餘年未娶妻,來往情書600餘封

“1941年2月1日

我摯愛的男孩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告訴自己,沒有什麼愛是可以天長地久的……我要你進入我的腦海裡,看一看未來的樣子。到那時候,戰爭都結束了,我們會抱著那些美妙的回憶生活在一起。

你心愛的Gordon"

這場悽美的愛情遲到了60多年才被世人所知,希望世界能善待每個心懷愛戀的人。

("山有木兮樹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越人歌》科普一下,越人歌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歌頌同性戀的詩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