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生活中有許多人

腦子裡都有一種“混蛋邏輯”

看似有理有據,實則顛倒黑白

01

等紅燈時路上一輛車都沒有

究竟過還是不過?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當所有人都心安理得地闖紅燈時,每個人嘴裡都振振有詞,每個闖紅燈的理由都不可抗拒。而那個還站在原地等信號燈的人,在大家眼裡似乎變得可笑至極。

越是被人當成異類,越要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闖紅燈要是闖得好,時間能節省幾十秒,要是闖得不好,人生就縮短几十年。過年時,江蘇一名年僅26歲的碩士研究生,因參加師生聚會,喝酒過量當晚搶救無效死亡,平時他身體不好,根本不能喝白酒,但導師不斷地勸說他:“要喝好,要喝多”。大家都在喝酒,自己不喝不僅被人笑話,還會被人責怪沒禮貌,為變成老師嘴裡“酒精考驗”的好學生,他只好跟著猛喝。就這樣,剛被確定保送博士生的他,沒有倒在科研最前線,卻倒在了師生聚會的酒桌上。別人認為對的事,不一定是對的,被人嘲笑不可怕,隨波逐流才可怕。人生就像過馬路,眼前明明是紅燈,面對捷徑、誘惑、教唆挑撥的時候,你是否還能堅持原則,等在原地?也許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至少不能讓別人改變了自己。

02


別人向你借錢又不還

催還是不催?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這個社會中,有些人很不自覺,借錢的時候著急忙慌,哭天喊地,還錢的時候若無其事,一拖再拖。你要是開口催,他反而倒打一耙,對你一臉鄙夷,你要是不催,這事就石沉大海。不知道從何時起,借錢的成了孫子,還錢的反而成了大爺。無論是借10塊錢,還是100塊錢,都是別人辛苦掙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既然幫你是信得過你,知恩圖報的人行走八方,恩將仇報的人寸步難行。那些一到吃飯結賬就往後縮的,一到打車就說沒零錢的,明明嘴上說著先墊付,實際心裡當作是請客,一次兩次不計較,但誰都不傻。情義到了自然請,情義不到賬算清,人家本是為你解決難題,你反而給人家制造難題。生活中有三種人最令人反感:借酒裝瘋者、借刀殺人者、借錢不還者。借了別人的錢,就要主動還,一次還不完,那能還多少算多少,這是家教也是規矩。

03

好朋友突然向你求助

幫多少才夠意思?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遠離朋友圈裡的這些神邏輯


你遇到難事,朋友願意為你伸出援手,幫多幫少都是量力而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舉手之勞”只是施助者的自謙,真正背後壓力有多大你永遠不知道。當你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想起了一個故事,古時有一大戶人家,每月自願為窮人施捨米粥,有一年家道沒落,沒有能力再救濟大家,窮人們不僅沒有絲毫同情,反而上門指責大罵這家人為富不仁,小氣吝嗇。可他們忘了,米本來就是人家自己的。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別拿人家對你的情分當成應盡的本分。有時候,往往不是別人變壞了,是你的要求變多了。一個蘋果,分一半給你是友情,咬一口嘗過再給你是愛情,一點不捨得吃全給你是親情。而把自己的蘋果藏起來,又想騙走你手裡的,這叫社會。

人要有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遠離身邊有“混蛋邏輯”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