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是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

胡寧(1916.2.11-1997.12.26),江蘇宿遷人,理論物理學家, 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胡寧早年致力於流體力學中湍流理論的研究。20世紀40-50年代,對介子的核力理論和廣義相對論、S矩陣理論、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理論、高能多粒子產生理論和強相互作用理論等作了深入研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20世紀60年代中期與他人共同領導建立和發展了強子內部結構的層子模型理論工作,並對有關問題作了系統研究,獲一系列成果。對高能物理實驗中發現的大量新強子和新現象作了分析並對強子結構和強相互作用動力機理作了探討。

他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是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

1916年(民國五年)2月11日,胡寧出生在江蘇宿遷,胡寧自幼讀書刻苦認真,自宿遷中學首屆“智”級畢業後,考入蘇州中學讀高中。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高中畢業後胡寧考取浙江大學物理系。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後隨學校南遷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畢業後留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擔任助教,並在周培源指導下從事流體力學湍流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

1941年(民國三十年),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深造,先後師從馮·卡門和愛潑斯坦,研究流體力學的湍流理論和原子核的量子理論。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胡寧就以論文“在勢阱中電子的禁閉”獲博士學位。

1943-1945年,赴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在泡利的指導下研究介子的核力理論和廣義相對論。

1947-1948年,在丹麥哥本哈根玻爾研究所從事S矩陣的理論研究。

1948-1949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原子核研究所。

1949-1950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原於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事量子電動力學和基本粒子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

1950年,胡寧回到大陸。

1951年,任北京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1952年,起陸續兼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

1956年至1959年間,胡寧還曾赴蘇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工作,擔任該所學術委員和理論研究組組長。

1957年,錢偉長、孟昭英先後被劃為“右派”,胡寧亦遭“拔資產階級白旗”大會批判。有人貼胡寧的大字報,說他快要上課時才突然想起來,讓別人趕快找幾句毛主席語錄,好在課上“掛帥”。

1965-1966年,以朱洪元、胡寧、何祚庥、戴元本為帶頭人的39位學者提出的強子結構的層子模型,首次引入相對論協變的強子結構波函數和相互作用矩陣元,是在六十年代中期中國學者對強子結構模型理論的一次具有創造性的探索,明顯優於差不多同一時候一些西方學者提出的非相對論夸克模型。

1980年,任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983年,兼任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長。

1997年12月26日,北京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