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發現先秦最大古墓,盜洞多達247個,但仍出土3500餘件文物

小秦喜歡看盜墓探險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他也總是被劇中那些人神奇的盜墓方式所震驚,中國的喪葬文化發達,千百年來埋在地下的文物不計其數,為了防止死者的陵墓受到侵擾,也為了保護墓中的隨葬品,很多墓葬當中其實都設置了機關。

但是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墓主人他可能一輩子就只修一次墓葬中的機關,可人家盜墓賊都不知道研究過多少個墓葬了,所以看了很多這種題材的文藝作品的小秦就發現:你墓葬裡不管安了什麼樣的機關,人家盜墓賊都能輕而易舉地解開。所以一般被盜墓的人盯上的墓葬,那都必定是凶多吉少。

但也有例外,有的墓葬盜墓賊還真就解不開。比如陝西發現的先秦最大古墓,這座墓葬當中的盜洞多達247個,但其中仍出土了3500餘件文物。

陝西發現先秦最大古墓,盜洞多達247個,但仍出土3500餘件文物

這就是非常著名的秦景公墓,也被稱為秦公一號大墓,它的墓主人是秦始皇的幾十代先祖秦景公,而這個墓葬的發掘其實也是經歷過一段非常漫長的過程。

景公墓是在陝西鳳翔被髮掘的,陝西自古以來就是華夏文明的搖籃,西安就是長安,做過很多朝代的都城,所以這裡只要隨隨便便動一鏟子,就有很大的幾率能鏟到珍貴的文物。

但是在此地埋葬的最珍貴的墓葬:秦始皇陵,卻千百年來一直都蹤跡難尋,所以陝西就派出了很多考古隊,專門各地探訪秦始皇陵的蹤跡。鳳翔也分到了這麼一支考古隊,雖然這支隊伍最終也沒能找到秦始皇陵,但是他們同樣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這個發現就是秦景公墓。

當時考古小分隊在鳳翔各地轉悠,他們就在聽當地村民閒聊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一個蹊蹺的現象:這裡有一塊土地似乎風水不好,不管是豐年還是災年,不管種了什麼莊稼,最終基本上都會顆粒無收。

這在一般的村民眼中可能就是不吉利的徵兆,有可能還會聯繫上“鬧鬼”,但是對於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們來說,這種現象無疑就是地下存在墓葬的最好證明。

於是他們立馬緊鑼密鼓地著手準備挖掘,期待這次能夠將活在傳說裡的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紗揭開,將它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陝西發現先秦最大古墓,盜洞多達247個,但仍出土3500餘件文物

但挖掘進展到一半的時候,奇怪的現象發生了,專家們雖然能夠確定這塊土層的確是被人為動過,但是也發現了幾百個直徑不小的大洞,試了一下還發現瘦小的人都能通過這個洞。這個現象讓專家們心裡一涼,不祥的預感就這樣湧了上來,這無疑是幾百個盜洞,既然有這麼多的盜洞,墓中的東西一定早就被盜墓賊洗劫一空了,發掘下去的意義其實也不大了。

但是專家們最終還是決定對墓葬進行搶救式發掘,事實證明他們的決定並沒有錯,此次挖掘讓他們發現了我國迄今為止出土墓葬當中年代最早的帝王大墓,墓中不光沒有被盜墓賊洗劫一空,而且還留下了三千多件非常珍貴的祭祀禮器和青銅器等文物,為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研究提供了絕佳的物質依據。

而這些文物還並不是重點,此次發掘中所得到的最珍貴最有價值的文物,其實是墓室當中的“黃腸題湊”。

這四個字單獨摘出來我們其實都很熟悉,但是它們聚集在一起時,產生的新名詞就會讓很多人一頭霧水。

陝西發現先秦最大古墓,盜洞多達247個,但仍出土3500餘件文物

其實這是古代墓葬的一種珍貴用具,所謂“黃”說白了其實也就是柏木,而“腸”則是柏木鋸掉外皮所露出的芯,“題”就是兩端突出的隼,而“湊”就是將東西湊在一起的意思。

所以這個表面上看起來很高大上的詞語,說白了也就是用柏木做成的,外端凸出的一種棺槨。這種棺槨在古代屬於級別很高的喪葬用具,商周時期更是皇帝的標配。

所以此次在秦景公的墓中出土了這樣的黃腸題湊,是不是能夠說明,當時的天子在諸侯國當中其實已經失去了權威,一些實力比較強的諸侯王其實也已經不把他放在眼裡了呢?

您的看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