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镌刻在“一带一路”上的河北!


赞!镌刻在“一带一路”上的河北!

河钢塞钢热轧车间控制室。记者 王海泉 摄

“一带一路”,当这个代表着国家级顶层战略的词汇,让寻常百姓耳熟能详的时候,我们清晰地记得: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年10月,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仪。二者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5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渐形成区域乃至跨区域合作,取得的进展举世瞩目。5年多来,河北企业主动参与、对接、融入,“一带一路”上的河北足迹越来越多,越走越实。

赞!镌刻在“一带一路”上的河北!

石家庄中欧班列成为京津冀首列双向常态化开行的国际货运班列,实现“活性”运营。

经贸合作日益密切河北企业沿“一带一路”“走出去”

4月18日,石家庄中欧班列又迎来满载而归。目前,该班列每月可运行6个班次,成为京津冀首列双向常态化开行的国际货运班列,实现真正“活性”运营。

据了解,此次石家庄中欧班列回程班列满载国外优质木材、木炭、棉纱、纸浆、葵花籽油、面粉、酒水饮料、糖果巧克力等123个集装箱,并首次通过石家庄综保区完成进口货物的清关、保税及加工再出口。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深入推进,石家庄中欧班列自去年6月2日首发以来,运营总体工作实现突破性发展且日益向好。目前可辐射俄罗斯、白俄罗斯全境,并可通过中转乌克兰、波兰、立陶宛、匈牙利、德国辐射欧洲。

沿着“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河北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今年一季度,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企业9家,投资总额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7倍;中方投资额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倍。

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的同时,河北省企业“走出去”势头良好。仅在2018年,河北就有一批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赞!镌刻在“一带一路”上的河北!

长城汽车图拉州工厂车间主体已建设完成,公用设施正在施工。

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捞越州民都鲁市建设生产钢铁棒材年产100万吨、高速线材100万吨项目有序推进;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位于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摩洛哇丽县中印经贸合作区青山园区内,规划建设年产350万吨钢铁产能项目竣工;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俄罗斯图拉州建设生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项目厂区基本完工……

省商务厅统计数字显示,2018年,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备案企业42家,占全省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41.6%,同比增长75%。涉及“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同比增长71%。对外投资总额15.6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33%,中方投资额14.5亿美元,占全省中方对外投资额的3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成为省内有实力、有条件企业投资重点方向,河北足迹正沿着“一带一路”越走越深、越走越实。

赞!镌刻在“一带一路”上的河北!

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中方员工与塞方员工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和方法。

发展成果互利共享河北企业在“一带一路”“融进来”

达科·德约杰维奇是河钢塞尔维亚公司高炉车间主任,2016年6月份之前,他还在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上班。

2016年4月18日,河钢集团从推进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的战略出发,成功完成对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的资产收购,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当年12月,公司实现全面盈利,多年陷入经营困境的斯梅代雷沃钢厂重新焕发出活力。

钢铁厂5000多名员工继续在这里工作。“河钢来了,帮助工厂摆脱了危机,恢复了活力。企业竞争力提升了,我们的收入增加了,可以计划子女的教育、家人的医疗和家庭旅游了,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河钢塞钢高炉值班经理斯特维奇?博扬说。

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成果,河北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越来越紧密地连在一起。

赞!镌刻在“一带一路”上的河北!

2015年10月,曼巴水泥厂建成投入试生产。

在南非的林波波省塔巴兹姆比市,有一座老少皆知的中国地标——曼巴水泥厂。2017年度曼巴水泥累计销售水泥103万吨;2018年上半年完成水泥销量62万吨,全年累计销售水泥110万吨,实现利润2438万元。

但,之所以成为地标,并不仅仅因为它产生的效益。

曼巴水泥厂是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冀东发展集团海外投资的第一个项目,也是目前中国在南非投资最大、最先进的生产制造类企业。

这个工厂为当地带去了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为此,南非贸工部特别批准给予该项目1.7亿兰特的减免所得税及现金补贴。

这个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除少数关键技术、高管岗位外,有239名南非当地员工在这里工作。

除了在塞尔维亚、南非,带着“河北烙印”的地标性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落地。提供就业岗位、捐资助学、建设公共设施……河北企业越来越多地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中,共商共建,共享发展。

赞!镌刻在“一带一路”上的河北!

印度籍员工正在给印度晨光公司办公楼前的绿化带浇水。

在印度,由晨光生物而日益炫亮的中国红,映照着每一位印度员工的满意笑脸;

在越南,秦冶重工榕橘项目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在项目工地工作的越南工人,工资都在680万越南盾(约合2000元人民币)以上;

在俄罗斯,长城汽车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实现共同发展。图拉州工厂不仅为当地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还进一步拉动当地物流业、餐饮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融进来,在互利共赢中共同发展。

“企业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要积极融入到当地社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在与当地共享发展成果中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采访中,河北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如今,这已成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河北企业的重要共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