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基金总经理肖宇鹏:平安基金的炼“金”术

中国基金报记者杨波 何漪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说:“标准的经济周期是持续时间九年左右的‘朱格拉周期’,这是一个被确定的‘周期’。”而一个企业只有经历过至少一轮经济周期,业务和时代一起成长,并达到一定体量,才有可能成为行业里某些领域的标杆。

2019年,是平安基金成立的第九个年头。平安基金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600米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直耸云霄,140部电梯以10米/秒的速度在大楼里快速穿梭,就像深圳和中国平安的发展速度一样。平安基金就在这栋大楼里,同样拥有着行业领先的“速度”:截至2018年底,平安基金管理公募资产规模从2015年底的385亿元增长至28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5.32%,在公募基金的排名由第59名提升至第14名。

在这里,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平安基金总经理肖宇鹏。

平安基金总经理肖宇鹏:平安基金的炼“金”术

在长达两小时的专访中,肖宇鹏详细讲述了平安基金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战略,也谈到了自己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刻认识,其中不少真知灼见,值得学习、借鉴。

年均95%的增长率这样炼成

中国基金报记者:2016年1月,您出任平安基金公司总经理,3年来,公司规模以年均95%的增长率快速成长,请讲讲你们是怎么取得这样成绩的?

肖宇鹏:主要是做了三件事情:战略调整、人才引进和执行。

平安集团是一个非常重视制定战略的公司,平安基金每年都会检视自己的战略规划,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在这方面集团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马明哲董事长有一个理论,叫“三多一执行”,“三多”就是指同时下多盘棋,比对手看多几步棋,多平台、多团队,“执行”就是要落地。他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

成立初期,公司业务发展的重心在专户业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做到了行业前列,为公司打下了很好的财务基础。

2015年底,有了前期专户业务的经验积累,本着发展建设公司资产管理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在罗春风董事长的带领下,公司决定将业务重心放回到公募上来。我们确定了“先固收后权益”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先发展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权益被动投资,同时布局权益主动投资、FOF等。

战略制定好了,就需要人才结构来支撑。这几年我们在投资、渠道、产品、运营和风控合规方面引进了大量人才,上面提到的这些部门的总监全都是从外部引进的优秀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发展。

执行力强是平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明哲董事长曾说过,宁可要二流的战略,也要一流的执行。想得再好,如果做不到,就会流于空想。基于集团完善的考核机制,公司有很多成熟的做法来确保我们的战略执行到位。例如,罗春风董事长很早就开始在公司推行“划小考核单元,明晰责权利”的机制,这对提升团队战斗力、挖掘团队成员特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我们对重要项目还设立PMO机制,定期检视各业务、各项目是否忠实执行战略,对不达进度的采取亮红灯制度,这让我们的执行力变得非常强大,能够保证各项事情有序推进。

从整个战略实施的效果来看,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18年底,公司公募整体规模从2015年底的385亿元,增长至28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5.32%;其中,非货币基金规模从2017年底的187亿元,增长至742亿元,同比增长300%;债券基金规模2018年增长了561.5亿元,居全市场第2位;公司旗下ETF产品规模132亿元,行业排名第9位;主动权益和FOF部门也都构建了新的团队,为下一步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获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规模增长只是一个结果,能给投资者创造回报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的规模增长才是可持续的。8年间,平安基金为投资者赚取净利润累计128.40亿元,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公司规模增长最快的固收板块,我们的业绩位于市场前列,给了投资者切切实实的回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2018年公司债券基金发展迅速,增量居市场第2,引发行业关注,你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肖宇鹏:首先,2018年的成功与我们2017年的思考与布局有重要关系。站在2017年看,银行理财产品将因为受资管新规影响而供给有限,货币基金也因相关流动性规定而受到较大限制,使得银行理财的替代类产品将迎来风口。此外,在和客户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机构委外仍有较旺盛的需求。我们判断,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固收产品将有更多的机会。公司早在2017年便提前大力布局,开发短债类、定期开放类产品,尤其是短债基金在2018年领先市场其他公司发行,抓住了机遇,短债基金规模迅速增长,年底规模167.36亿元,成立以来年化收益5.64%,成为市场规模最大的短债类基金,成立以来年化业绩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三。2018年公司债券基金规模从58.73亿元增长至620.24亿元,年内规模增长了近10倍。

其次,固收团队的壮大是实现债基2018年腾飞的重要保证。去年,新的固收总监到位后,整个团队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把每个人的长处和相互配合融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亮眼的业绩。除上面提到的短债外,公司有多只产品业绩位于市场前10%和前20%,有力地保证了公司在固定收益市场上的竞争力。海通证券数据显示,2018全年,不计2018年新发基金数据,在12只债券型基金中,平安惠盈、平安惠利分别以9.09%和8.55%的年度回报排名同类产品前10%,平安惠享、平安惠金、平安惠裕等3只基金的年度回报排名同类产品前1/3。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回暖,平安基金旗下权益产品也表现不错,请谈谈你们对权益产品的看法。

肖宇鹏:权益业务也是公司积极布局的方向之一。

去年,我们大幅扩充了投研队伍,引进了新的投资总监和研究总监。团队扩充后,公司组织了投研方法的大讨论,形成了寻找具有“核心优势”的企业为基础的投研导向,投研深度融合,研究不光是研究员的事情,基金经理不仅要深度参与,还要能起到引领的作用。同时,建立了可视化的研究员考核体系,让研究员的贡献看得清摸得着。

今年以来,公司权益产品业绩确实表现不错,平安策略先锋、平安智慧中国、平安优势产业、平安睿享文娱等多只产品取得了30%以上的收益,排名均在市场前10%。但我们要看到,这毕竟是短期的业绩,我也一再提醒我们的团队,要经过市场动荡洗礼的业绩才更有说服力。我们在权益业务方面更愿意厚积薄发,只要在投研上有足够的投入和深厚的积淀,业绩和规模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科技+风控”全周期覆盖

中国基金报记者:现在有很多公司提出将走“金融+科技”的道路,我们知道平安集团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平安基金有什么考虑?

肖宇鹏:科技赋能将成为行业趋势。近10年来,平安集团累计科研投入超过500亿元,创立了10多家新科技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2000项。作为平安集团资产管理板块的重要成员,平安基金积极响应集团“金融+科技”的战略,依托集团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资源,对公司经营管理各方面进行升级改造,重点赋能投资、交易、销售、风控和运营等环节,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完善风控体系和优化客户体验,促进智慧管理,全面实现管理上的“先知、先觉和先行”的要求。

2019年,公司将在科技方面投入近亿元,这在基金公司里面是比较少见的。此外,公司还将陆续引进科技方面的人才。

目前,公司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公司在300ETF和500ETF的跟踪精确度居市场第一,我们和平安科技合作开发的海神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快速发展各项业务的同时,公司是如何实现风险控制的?

肖宇鹏: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和金融科技优势,平安基金的风控体系有着很鲜明的特色。平安基金作为独立运作的基金管理公司,一方面,接受证监会的行政监管及基金行业的自律管理,建立了覆盖各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体系;另一方面,作为平安集团旗下成员,又接受平安集团的指导和监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独立运作、分业监管、集团监督”的“行业+1”风控体系。

平安集团利用科技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搭建了征信系统、信用评级系统以及舆情监测系统等,以监测重大投资标的、重要交易对手的风险指标变化,并且根据风险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负面清单管理。在合规的前提下,集团旗下公司可以利用这些系统和信息指导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覆盖。

创新业务再出发

中国基金报记者:2017年下半年以来,基金公司积极布局被动投资,大力发展ETF业务,平安基金有什么计划?

肖宇鹏:我们在ETF业务选择的战略是先从核心指数开始,力争利用自有资源,快速扩大规模;第二步则是开发特色、创新指数,填补空缺,力争打造平安ETF特色。

2017年12月,平安基金发行了首只ETF产品——平安沪深300ETF。到2018年底,平安基金已发行了7只ETF及3只ETF联接,ETF管理规模142.70亿元,位居行业第9位,ETF产品线覆盖A股宽基指数、主题指数、策略指数、境外指数、债券指数等五大类型。

同时,公司积极发展创新ETF。2018年,平安基金发行了国内首只低波策略ETF、国内首只Smart Beta债券ETF,并荣获中债估值中心颁发的2018年“突出创新贡献奖”。目前,我们拥有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国债ETF和公司债ETF。

未来,平安基金将在产品创新上做更多的努力,以Smart Beta、行业主题、债券等领域为重点,包括地方债、跨市场的ETF指数等,努力为市场提供多元化品类产品。

在产品发展的同时,我们在投资上也精益求精,力求全面复制指数,跟踪误差控制在极微小的程度。在我们和平安科技自主研发出ETF投资管理系统——海神系统的帮助下,平安300ETF年化跟踪误差仅0.43%,平安500ETF年化跟踪误差仅0.33%,均为行业领先水平。

中国基金报记者:现在各家公司都在积极布局养老基金业务,但平安基金还没有产品推出,公司在这方面是如何安排的?

肖宇鹏:养老金业务是公募基金的必争之地,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战略意义,平安基金也将把养老金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未来,公司将在战略上投入大量资源,将该业务列为公司的发展重点。

目前,我们已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团队,团队中,既有来自基金评价领域的首席分析师,也有深耕保险资金管理及资产负债管理领域的投研人才。

2018年末,平安集团作出重大战略调整,将“平安道远”(原“平安罗素”——平安与美国著名投资公司“罗素投资”成立的MOM投资平台)整体平移到平安基金,同时,将平安人寿对外委托投资团队也整合到平安基金,进一步壮大FOF团队投研实力。此外,公司还从美国著名的资产管理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引入养老金投资领域资深专家,担任公司养老金投资方案负责人。可以说,这是一支既有国内实战经验,又有海外最先进资产管理公司的大类资产配置理念的投资团队。

依托平安集团30年险资管理经验和综合金融优势,平安基金在拓展养老FOF业务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公司即将发行的第一只养老FOF产品将充分利用平安寿险的经验和数据来进行资产配置。

随着2019年初“MOM产品指引(意见征求稿)”下发,MOM业务也引发市场关注。平安基金可能是目前业内唯一具有完整MOM团队和长期业绩记录的公司。原“平安道远”团队拥有长达8年的MOM管理经验,他们成立了国内第一只MOM模式的保险资金专户产品。

短期内,我们对上述业务的发展并没有提出过高的规模和收益要求,而是要求团队做好基本功,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自己的品牌,建立口碑,为后续的发展壮大打下基础。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平安基金总经理肖宇鹏:平安基金的炼“金”术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好看” 行不行!!!

平安基金总经理肖宇鹏:平安基金的炼“金”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