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3000年不產茶,茶香卻飄600年,1壺“棒棒茶”只要1元錢

在安徽省淮北市,有一個3000年曆史的臨渙古鎮,迄今已有600餘年的飲茶歷史。現有十餘家茶館,茶座300餘張,茶壺2000多把,早晨5點開張,晚10點後熄爐。臨渙鎮上名泉多,茶館用水先是用回龍泉水,因澮水汙染,現改用古城腳下的龍鬚泉水。

古鎮3000年不產茶,茶香卻飄600年,1壺“棒棒茶”只要1元錢

臨渙鎮當地不產茶,但安徽省卻盛產茶葉。在臨渙鎮南面不足200裡的地方,就有著一個叫做六安市的地方,茶葉生產遠近聞名。臨渙鎮就是藉著六安市當地一種叫做紅茶棒的茶葉,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據說常飲這種茶,除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還能解酒,多飲不撐腹,還可暫解飢渴。茶水入杯,初飲潤嗓壓渴,常飲延年益壽。可謂春提神、夏消暑、秋解乏、冬溫暖。

古鎮3000年不產茶,茶香卻飄600年,1壺“棒棒茶”只要1元錢

城內及城外數十里民眾一有空閒,便坐進茶館,遠至三皇五帝,近至時政新聞,終日茶館煙霧繚繞,座無虛席,談笑風生。進茶館者,先向茶館掌櫃的招呼“給半壺茶”或“給一壺茶”。若半壺,即為一帶把陶瓷小茶壺和一小茶盅;一壺,便是一大陶瓷壺和兩個小茶盅。一次付錢,喝完即添,不計時間和水量。半壺茶價,明代為一個制錢,清代為一個銅子兒,民國為兩個銅子兒,人民共和國以來先後為人民幣五分、一角、兩角、三角不等,現在則為1元錢一壺茶,這已是約定俗成。

古鎮3000年不產茶,茶香卻飄600年,1壺“棒棒茶”只要1元錢

據記載,臨渙茶館興起於明代末年,清末達十幾家茶館並衍生至今。常來飲茶者,大都是有些年紀的人。若家有婚喪嫁娶、置辦家業的大事,必邀幾位老兄弟茶館一聚。一壺老茶,一捧瓜籽兒,私私竊竊的就把事情商量妥了。生意人則不一樣了,為了一樁買賣,往往還拎瓶老酒,外加兩個小菜,邊喝邊談,不時在茶桌下扭捏比劃,論質討價。更多的是消遣者,閒來無事,知己相約,或談古論今,或下棋打牌,吆五喝六,呼風喚雨,給古鎮的街街巷巷帶來了幾許生氣。

古鎮3000年不產茶,茶香卻飄600年,1壺“棒棒茶”只要1元錢

解放戰爭後期,指揮著名淮海戰役的解放軍總前委劉伯承、鄧小平等高級將領,就曾駐紮在臨渙鎮的小李莊,伴隨戰役度過了百餘個不眠之夜。客居古鎮,想來首長們大戰之暇也會一品“棒棒茶”的。 近年來,茶葉、煤炭價格大幅上揚,開茶館其實已利潤無多。生於斯長於斯的茶館老闆認為:老少爺們、鄉里鄉親、肯來喝壺茶,是瞧得起人,豈可因些許私利而薄了親情?因此,茶館的業主大都恪守一點——寧可少賺不賺,也得顧及鄉鄰四方。不能想象,一旦這些老茶館歇業或轉行,當地的老茶客們將會怎樣。

古鎮3000年不產茶,茶香卻飄600年,1壺“棒棒茶”只要1元錢

天明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足見喝茶首先是生活需求,是日子不可或缺的。棒棒茶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萬千農家茶客, 箇中原委不僅僅因它價廉,1元錢的茶可以喝上一天。 更重要的是,當歸屬數百年來老茶館的文化積澱。是那厚重淳樸的 鄉土文化,綿綿延續著棒棒茶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