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為什麼處死末代沙皇?

單騎卷平崗


為何,尼古拉二世是蘇聯新政權的障礙,拿這件事指責列寧實在是沒有必要,法國大革命還弄死的國王路易十六。英國資產革命也依舊處死了英國國王,在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如此行為不算過分。在1917年二月革命遺憾,俄羅斯臨時資產階級政府建立以後,沙皇已經是廢物了,他的生死沒有人介意,眾叛親離是毫無影響力尼古拉二世的在真實寫照,在政治上已經毫無影響力了。尼古拉二世打算回到首都穩定局勢,但沿途鐵路士兵拒絕放行。最後只得向西繞道普斯科夫。但就個人來說,尼古拉二世和明思宗有點像,不是亡國之君。枉擔亡國之君之名,有點冤枉了。

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長子。是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1894年11月1日—1917年3月15日在位)、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長子,26歲登基登基的時候,沙皇俄國已經是日薄西山了。一戰的失敗,更是讓俄國雪上加霜,先後爆發了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他的統治,無論是當時的杜馬主席米·弗·羅將柯,還是沙皇的堂兄基里爾大公,北方戰線指揮官魯茲斯基、總參謀長阿列克謝夫、西南方面軍最高統帥傳奇名將勃魯西洛夫等軍方高層勢力。也就是說,沙皇統治階層內部的所有派系都希望沙皇立即下臺,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沒有十月革命沙皇的死亡也是早晚的事。通通一致逼宮要求沙皇退位十月革命要了他的命。由此折射到北洋政府不僅沒殺溥儀,相反十分優待。溥儀很對的起北洋政府,在日本人幫助下去東北當“皇帝”。成了我們全民族的敵人。由此可見,列寧處死沙皇一家是完全正確的。如果北洋政府把溥儀給宰了話,即便日本建立偽滿洲國也沒有溥儀這麼“正統”的人了。

再一點就是 ,迄今沒有發現明確的列寧處死沙皇一家的命令,殺死沙皇全家是負責在葉卡捷琳娜堡看守沙皇一家的指揮官雅可夫·尤洛夫斯基接到當時西伯利亞前線指揮官別爾津的命令,要求處決沙皇一家。也正是因為處死了沙皇一家,日後鄧尼金造反時候,根本沒有一個可以服眾的“漢室宗親”當旗幟和沙皇,這也是白俄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師出無名,公元 1918 年 7 月 16 日,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皇族成員在葉卡捷琳堡被處決。被槍斃的包括沙皇夫婦和五名子女和隨從。一共是11個人。就此羅曼諾夫王朝就此絕嗣。永遠成為歷史。尼古拉二世有一個綽號“嗜血尼古拉”。絕不是一個“仁義”皇帝。加冕當日由於組織不力,發生踩踏事件,死了幾千人、此事也預示著沙皇國運不昌,和溥儀登基那句就快完了有異曲同工之意。

至於說是何人下達命令處決了沙皇一家已經明確的記載了,現在有人指出是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斯維爾德洛夫親自下達槍殺沙皇一家的命令。也有說列寧的。當代俄羅斯著名歷史學家,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經過仔細調查和查閱歷史檔案,明確表示處死沙皇和列寧無關。現在比較明確的記載是前線指揮官別爾津個人決定。但這個命令是完全正確的、如果不能處死沙皇,或者把沙皇遣送到英國,英國絕對可以是沙皇的名義進行推翻蘇聯的行動。一句話,處死沙皇一家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當時環境上來看都是必須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說起列寧那可是蘇聯的締造者,一代偉人、當時的蘇聯萬人敬仰,推翻封建王朝,建立無產階級,帶領蘇聯民眾走向了富強的道路。


然而沙皇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正是列寧推翻的沙皇俄國最後一任皇帝。尼古拉二世也是歐洲史上被處死的第三個皇帝

列寧為何會處死沙皇尼古拉二世?

那就必須瞭解一下沙皇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出生1868年,父親亞歷山大三世去世後1894年繼承了皇位。

1904年的時候與日本發生日俄戰爭,1905年因沙皇俄國慘敗。後工人罷工向沙皇遞請願書,導致沙皇軍警與工人發生矛盾,被沙皇軍警殺害1000多人,傷幾千人。

這直接導致了工人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看法,還出現了革命,沙皇統治搖搖欲墜。但到了1914年沙皇俄國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漩渦,更是加快了推翻沙皇的統治。

1917年沙皇俄國在前線戰爭中士兵傷亡巨大,期間又出現了大規模工人罷工,轉而這些工人又成了起義軍。這也是沙皇俄國著名的二月革命。1917年3月沙皇尼古拉二世無奈選擇妥協,後又宣佈退位。


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後,就被布爾斯維克領袖(也就是蘇聯的締造者列寧)軍隊軟禁於皇村。還包括尼古拉二世的家人及撲人共11人。

這期間白軍(也就是白俄羅斯軍)一直營救沙皇尼古拉二世,後被布爾斯維克軍隊轉移到了葉卡捷林堡。但還是被白軍知道並一步步包圍。

白軍想營救沙皇尼古拉二世來控制沙皇,恢復皇權。

當時軟禁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布爾斯維克士兵,很快彙報給了列寧。列寧本想來審判沙皇各種罪行,但白軍逼的太緊,又不能讓白軍營救出來沙皇尼古拉二世。

如果沙皇被白軍營救出來,將對列寧領導的軍隊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列寧只好下命令,殺死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孩子、撲人等十一人。被軟禁了幾個月後,沙皇等十一人先是在地下室被亂槍掃射。


後又被扔到一枯井澆上汽油,焚屍滅跡。也有說是這件事情是當時看守的人,個人所為。但這個感覺不太現實,因為沒有命令誰敢對沙皇起殺心。

列寧為何要殺沙皇,可以說就怕被白軍營救。如果沒有白軍,列寧或許會像當年英國和法國對待拿破崙那樣來對待沙皇。

流放沙皇尼古拉二世,在當時的歐美對待戰爭失敗或者是政權的國王、皇帝,就是以人道主義對待。例如流放是最好的。

還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最後也是歡歡終老,因各種原因並沒有很大的追究責任。

人們對當時沙皇尼古拉二世評價就是,性格溫和,沒有主見。

尼古拉二世對待自己孩子及家人,都非常的好。有一次自己孩子得了病,國家大事都聽不進去,只在自己孩子身旁守候。可以看出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多麼的顧家。


尼古拉二世還說過很多戰爭為什麼要讓自己承受,為什麼要有戰爭,可以聽出沙皇尼古拉二世單純的想法。

本身國內經濟不好,腐敗亂象、又重用各種佞臣,日俄戰爭失利。第一次世界大戰打了幾年,傷亡慘重又退出戰爭。也正因如此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局勢下,造就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以後命運的去向。

但後來蘇聯解體後沙皇尼古拉二世有人為了給他平反,也得到了俄羅斯政府的允許。最後俄羅斯政府澄清了事實,幫助沙皇尼古拉二世平反。


史之策


嗯?沙皇是列寧下令處死的?這種奇葩言論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實際上,當時俄國的地方布爾什維克中央在決定下令槍殺沙皇一家時,列寧其實並不知情;而在他得知這件事後認為這樣作非常不妥,應該將沙皇一家先進行審判後再考慮如何處理他們。真的是不知道下令處死沙皇這個“黑帽子”,怎麼就被一群無良自媒體們給隨意扣到了列寧的頭上!

那麼,為何當時的俄國的地方布爾什維克中央在不通知列寧,違背列寧本意的情況之下做出了槍殺沙皇一家的決定呢?這就要從十月革命勝利後不久,以英美法德日為首的干涉軍、舊沙皇殘餘勢力(保皇派)和被十月革命推翻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勾結在一起,妄圖推翻新誕生的蘇維埃政權而爆發的長達五年的內戰說起了。

在十月革命勝利後,沙皇一家被關在了位於俄羅斯中烏拉爾山東部的葉卡捷琳娜堡。誰知在革命勝利後不久,外國武裝干涉軍、保皇派和舊沙皇殘餘勢力勾結在了一起,組成了“白軍”,發動了妄圖推翻布爾什維克政權的內戰,史稱“蘇俄內戰。”在內戰爆發後的1918年7月,白軍向看押沙皇一家的葉卡捷琳娜堡發起了進攻,在不久後便對葉卡捷琳娜堡形成了合圍之勢,隨時都能攻陷這座城市,救出沙皇。

由於當時的白軍在發起內戰時宣稱是為了“推翻蘇維埃政府,光復羅曼諾夫王朝”,所以,誰掌握沙皇一家,誰就掌控了主動權。出於這種考慮,又結合當前緊急的情況,當時的地方布爾什維克中央決定下令處死沙皇一家;沒有了沙皇一家,那麼幹涉軍發動內戰的“合法性”就不復存在。而一旦沙皇被救走,那麼這將大大助長白軍的勢力,將會對蘇維埃政權造成嚴重的打擊。鑑於當時情況實在是非常緊急,地方布爾什維克中央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未通知列寧便私自下令秘密警察槍斃了沙皇一家。

很多人會拿“殺了沙皇一家”這事來給列寧和當時的蘇維埃布爾什維克中央政府扣黑帽子,認為他們這是“殘暴成性,嗜血狂魔”;可是,如果不把他們一家全部滿門抄斬,那麼白軍仍然可以根據血緣關係,推選他的兒女們成為“新的沙皇”“羅曼諾夫王朝的繼承人。”在這種情況之下,不把他們一家滿門抄斬,難道還要養虎為患嗎?如果羅曼諾夫王朝的血統徹底斷了,那麼不僅白軍發動內戰的“合法性”不復存在,並且白軍內部的保皇派、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殘餘和干涉軍之間的臨時聯盟也必將變得十分不牢固。

有些人肯定說“即使是這樣,也仍然改變不了布爾什維克政府殘暴血腥的事實。”那好,我們暫且先把這些殘酷的政治鬥爭的必然結果放在一邊,來看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被推翻之前,對俄國老百姓們幹了多少“好事情!”

1894年尼古拉二世登基時,大批大批的群眾們(將近有50w人)前來祝賀,由於沙皇政府事先並未做任何防護措施,在典禮開始時也當沒事人一樣,因此當有人起鬨時,龐大的人群中出現了嚴重的踩踏事件,直接導致了2000人死亡,數萬人受傷;而當晚尼古拉二世居然照常進行了慶祝典禮,就好像沒事人一樣。1904年,東正教神父葛彭帶領二十萬名工人在冬宮門前和平示威,向沙皇遞交請願書,其中訴說了當前俄國工人農民的悲慘情形、要求進行合理的工作時間和安排,還要求沙皇政府進行民主改革並結束日俄戰爭,結果負責守衛冬宮的士兵居然對他們進行射擊,將近1000名工人被打死,葛彭神父也在混亂中犧牲。在1905年全俄羅斯工人總罷工的情況下,尼古拉二世被迫同意進行民主改革,但是由於國家杜馬阻礙了尼古拉二世的政策,因此在不顧俄國法律的情況之下,私自解散了杜馬;國家杜馬符合他的利益就建立,不符合就解散,就這樣來來回回解散又重新建立了好幾次,將自己頒發的法律被丟到了一邊(真香);而且他將工農大眾的政治權利基本被廢除,真正擁有政治權利的還是資本家,地主和黑幫和保皇派貴族。

此外,他還在不顧工農大眾勞苦生活的情況下,多次向外發動侵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為佔領東北而發動的日俄戰爭、以“與英法結盟”為理由,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來進行擴張......此外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貴族們肆意搜刮工農大眾的糧食、土地、財產...無數的工人農民被餓死或是累死、無數的士兵為了滿足沙皇的一己私慾而倒在了戰場上。沙皇和貴族們不把工農大眾當人看,只是把他們當作滿足自己私慾,為自己幹活的,廉價的“畜生”....沙皇在宮殿裡享受美食與美酒,而工農大眾只能捱餓...

難道,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所作所為,就不血腥,不殘暴嗎?沙皇將自己的幸福和私慾建立在無產階級大眾的痛苦之上,難道這不殘忍嗎?有些人居然還恬不知恥的玷汙無產階級導師列寧,轉而去同情喝著人民的鮮血、侵略他國領土的沙皇,實在是不可思議。更何況,槍斃沙皇一家這件事情也根本不是列寧下令乾的。

哈哈,也許這些人就是所謂的“雙標dog”吧。


二戰吐槽君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斬草不除根,必定後患無窮!”殊不知這句話在1918年7月17日之時,真正應驗到昔日的“羅剎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羅曼諾夫家族之中。而下達這項命令者,正是列寧同志。

(上圖:沙皇尼古拉一家)

就在那一天,勇敢的“布爾什維克”衝入沙皇居住的葉卡捷琳堡,將這位已經退位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以及御廚御醫還有男女家僕全部槍殺。這在當時世界引起喧譁,很多人認為這種手段太過於暴力血腥。沙皇縱使有罪,也應該遵循皇族的尊嚴或被流放或被彈劾,而不是將其殺掉,而殺人全家更是令人不齒的行為。

在後來的數十年中,沙皇的後裔們依舊對1918年所發生的一幕持“仇恨”態度,要求為皇室平反。直到2000年時,這些沙皇后裔終於如願以償,尼古拉二世全家終於被平反,而後被追封為東正教殉教聖徒。

(上圖:憔悴不堪的尼古拉二世)

在前蘇聯名著《震驚世界的日子》一書中,清晰的還原了當時的場景。在1917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告退位之後,昔日的俄羅斯帝國也宣告滅亡。為了確保自身和家人安全,尼古拉二世與妻子還有五個兒女以及一些僕人轉移到葉卡捷琳堡。

在此後近一年的時光之中,保皇派白軍與布爾什維克黨都打起了沙皇的主義,布爾什維克首領列寧認為沙皇一家的存在,必然會為保皇派發動內戰提供號召力。列寧的好友,蘇聯紅軍的締造者托洛茨基也跟列寧的想法統一。認為只有除掉沙皇才能徹底摧毀舊王朝的復辟。

在後來曝光的托洛茨基的日記中,清晰的記載了當時自己的計劃,以及“列寧同志親自下達處決沙皇的命令,防止白軍劫獄”的文字記錄。

最後的晚餐

時至1918年7月16日,沙皇一家已經被囚禁來看七十多天,早已失去了自由,終日過著惶惶不安的日子。也許早已預告到“末日”就要來領,尼古拉二世在7月16號晚將家人聚齊,而後為五個孩子祈禱(最大的孩子22歲,最小的只有14歲)。飯後,他讓幾個孩子回到自己的房中,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帶在身上。

7月17日早晨,沙皇一家被叫醒後帶入地下室集合,幾個孩子講珍貴物品藏在內衣內褲中。除了沙皇一家之外,還有廚師、醫生、和男女僕人。很快,密集的槍聲響起,沙皇一家倒在血泊之中。其餘被關押的皇室成員,如公爵、公爵夫人、親王、包括塞爾維亞女王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事後,所有人的衣服被剝去,藏匿在內衣中的寶石和金幣全部被拿走,而屍體則被丟棄於一口滿是汙水的廢棄礦井中。轉天,又有一隊士兵趕來,將高濃度硫酸潑在死者臉上身上,使其無法辨認。

7月18日,莫斯科人民委員會正式宣佈沙皇被處決的消息。20日,各報紙紛紛報道。很快傳遍世界各地。任誰也想不到,當年被沙皇放了一馬的人卻成為滅亡其家族的人。

直到1998年,葉利欽正式公開為沙皇一家表示了哀悼和歉意,他說“尼古拉二世及其家族遭集體槍決,是我們歷史中最可恥的篇章,我們希望以安葬這些無辜的受害者,為我們的先人贖罪。我們要以懺悔來告別這個世紀,對俄羅斯來說這是一個血腥的世紀,令俄羅斯失去和諧的世紀!”


大獅


一個朝代滅亡之後,退位的君主便成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生死存亡全要看後世統治者的需求。很不幸的是,曾經俄國末代沙皇退位後,由於列寧的需求,沙皇一家老少全部被處死,並且屍體還被硫酸和汽油銷燬。



被處死的沙皇叫做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末代沙皇。他在位期間沙皇制度已經搖搖欲墜,日俄戰爭之後,國內甚至爆發了重大的革命。在這種情況下,平庸的尼古拉二世根本沒有任何能力改變局勢,加上後來的巴爾幹問題,最終在一戰末期爆發二月革命後,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尼古拉二世退位後,俄國出現了兩個實力較大的政府,一個是俄國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組建的臨時政府,一個是列寧等人組織的蘇維埃政權。當時的臨時政府權威較大,而且其成員大部分原為沙俄國家杜馬[議會]成員。臨時政府為了穩定國內的保皇黨,所以選擇保護沙皇一家,因此末代沙皇並沒有生命之憂,只是被軟禁在了沙皇村的亞歷山大皇宮。



當時的俄國臨時政府內部成員龐雜,各派系之間爭鬥不休,最終由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黨發動十月革命,以武裝起義的形式推翻了臨時政府。臨時政府被推翻後,沙皇一家被轉移到了葉卡捷琳堡,從此沙皇一家由軟禁變為了囚禁。

十月革命後的列寧正在加緊統一權力,召開了立憲會議選舉。但選舉結果卻讓列寧大失所望,除了大城市的工人之外,代表農民的社會革命黨和代表資產階級的立憲民主黨都反對列寧。最終在選舉中失敗的列寧惱羞成怒,以武力解散立憲會議,並且派兵鎮壓其他反對派,將他們定為反革命集團。



1917年底,列寧組建了情報組織契卡[克格勃前身],瘋狂的打擊反對派成員。此時很大一部分人自發的反抗列寧的統治,並且組織起了反對蘇俄的軍隊,這些人被稱為“白軍”。

白軍之中除了自由民主分子和軍國主義者之外,還有保皇黨,因此他們也很想將尼古拉二世從列寧手中搶回來。後來形勢愈演愈烈,這些白軍還得到了英、法、美、日等國的支援,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隨時可能被敵人摧毀。最終列寧親自下令,處決尼古拉二世,斷絕反對勢力的“念想”。

1918年7月17日凌晨,在葉卡捷琳堡的一處地下室中,契卡成員將沙皇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拉皇后,以及他們五個子女全部擊斃[其中最大的女兒23歲,最小的兒子僅僅14歲]。



事後,契卡成員將沙皇一家人遺體上的衣服全部扒光,搜去了身上的珠寶。天亮之後,他們還將屍體上潑上了硫酸和汽油銷燬,並且將殘餘骨渣扔在了一處偏僻的礦井之中。

蘇聯解體後,沙皇一家的遺體被找到。到了1998年,葉利欽下令沙皇一家的遺體被安葬在了聖彼得堡的一處教堂中。2000年的時候,尼古拉二世還被俄羅斯東正教追封為殉教聖徒。2008年時更是得到了俄羅斯政府的平反,宣佈沙皇一家並非罪有應得,反而是蘇聯鎮壓下的受害者,成為了蘇聯政府殘忍的罪證之一。


我是越關


列寧作為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黨,帶領著布爾什維克黨通過革命推翻了腐朽封建落後的俄國沙皇統治,是蘇俄的締造者和主要領導者。


布爾什維克黨是主要由俄國的工人階級組建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他們主張馬克思主義,而馬克思主義主張人人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但是,在布爾什維克黨推翻沙俄資本主義政權期間,他們的領導人列寧卻做出了一件有違馬克思主義理念的事。當時,作為俄國最後一位沙皇的尼古拉二世在十月革命前早已退位,失去了權勢的沙皇和平民無異,但是他卻沒有平安的度過一生,最後在列寧的受意下被殘忍的殺害。

那麼一向平易近人列寧為什麼要殺害已經手無寸鐵的沙皇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在尼古拉斯二世退位後,當時亞歷山大·克倫斯基的資本主義臨時政府先是將尼古拉斯二世家族安置在西伯利亞的託博爾斯克,雖然失去了沙皇的權勢,但生活也算過的下去。

但這都只是暫時的,在十月革命爆發後,布爾什維克黨人攻佔了在西伯利亞的託博爾斯克,並抓住了沙皇及其家族,將他們囚禁於葉卡捷琳堡伊帕切夫別墅。


但是,列寧的本意是想善待尼古拉斯二世,所以並沒有傷害沙皇及其家族。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與布爾什維克黨也都相安無事。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列寧卻因為一個情報而不得不處死尼古拉斯二世及其家族。

當時十月革命正進行的如火如荼,但是這場革命卻觸犯了英法兩國的權益,於是,英法兩國的資本主義保皇派達成一致,共同組建了一支軍隊,以保護沙皇及其家族的名義,企圖干涉俄國內政,救出沙皇再幫助沙皇復辟封建政權,對布爾什維克黨一再施壓逼迫。

除此之外,俄國此時的內戰並沒有結束,支持臨時政府反對布爾什維克黨的白軍也試圖利用沙皇,復辟政權,對關押沙皇的葉卡捷琳堡也漸漸形成了包圍之勢。當時的布爾什維克革命黨面臨著內憂外患,情形十分危急。


如此情形下,作為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人列寧雖然想保住沙皇及其家族,但是他也明白這種情況下已經不得不處死沙皇,不然可能要以犧牲更多的革命軍為代價。所以為了革命的最終勝利,也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列寧同意了處死尼古拉斯二世及其家族的請求。

1918年7月16日深夜,尼古拉二世及其家族甚至包括和他們在一起的僕人將近10人被看管他們的布爾什維克黨革命者趕到地下室,並使用手槍集體處決。

在他們死後,他們的屍體還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燬,殘餘骨渣被埋藏在葉卡捷琳堡地區的一個廢棄洞穴中,一代沙皇從此結束了他悲劇的一生。


夏目歷史君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俄國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推翻資產階級政權臨時政府,近而推翻沙皇的統治。人民渴望和平,起初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也並沒有傷害沙皇,只是將其一家人軟禁在葉卡捷琳堡。

但是當時由於大量支持沙皇的白軍進攻至葉卡捷琳堡附近。布爾什維克軍受到了嚴重威脅,一旦沙皇被救走,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才有了後來契卡槍殺了尼古拉二世的全家,包括尼古拉夫婦和五個兒女,以及一個醫生、一個廚子、一個男僕和一個女傭,總共11人,並進行了毀屍滅跡。由此我們也可以進行比喻聯想:如果當時的沙皇沒有任何反動白軍的支持者反撲葉卡捷琳堡,說不定也會在蘇聯政權穩定後會對其一家進行特赦。

綜上所述我認為列寧處理末代沙皇也是迫不得已,因為國情不同蘇聯的戰略是城市分化農村,當時並沒有全面佔領,為了穩定當時情況下的新生蘇維埃政權也只有出此下策。


change8184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可謂二十世紀下場最悲慘的皇帝,他一家七口,他自己、亞歷山德拉皇后、三個女兒一個王子全部被秘密處死,死後全家又被焚屍滅跡。沙皇俄國亡於他之手,但尼古拉二世一家人的死真的是列寧出的主意嗎?其實不然。




(沙皇尼古拉二世夫妻合照,史上最帥的沙皇非他莫屬)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894年11月即位,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任皇帝,他即位之初,沙皇俄國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內政外交都深陷泥潭,他在位期間,積極對外擴張,試圖擴大俄國的影響力,但同時在國內,工人運動此起彼伏,革命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羅曼諾夫王朝已經深陷內政外交的雙重困難。


1905年沙皇俄國與日本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利益在中國的土地,同時也是俄國的租借地旅順爆發轟動世界的日俄戰爭,此戰俄軍遭到慘敗,至此失去了對中國東北的控制和影響力。因為這事,首都聖彼得堡爆發流血星期日事件,引發了俄國1905年革命。為了穩定國內形勢,尼古拉二世簽署了《整頓國家秩序宣言》宣佈俄羅斯帝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再加上斯托雷平的改革才勉強粉飾太平,但是又陷入更復雜的巴爾幹問題。之後俄羅斯軍隊在一戰前線損兵折將的消息更是徹底摧毀了皇帝“小父親”的形象,此前這個形象在俄羅斯百姓的心目中保持了幾百年。




而真正摧毀羅曼諾夫統治王朝根基的則是後來席捲俄國全國,轟轟烈烈波瀾壯闊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限於篇幅,我對這兩次影響深遠的革命就不加累述了,但是對沙皇俄國,絕對是最致命的打擊,兩次革命,都直接的把羅曼諾夫王朝推向了死亡深淵,二月革命,終結了羅曼諾夫王朝的統治,十月革命,終結了尼古拉二世一家人的生命。




(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照,四位公主都長的國色天香,天生麗質,小王子也是俊朗無比)

從1917年3月9日到8月14日尼古拉二世一家一直被軟禁在沙皇村的亞歷山大皇宮,這個時候的聖彼得堡,革命活動正如火如荼,腐朽的沙皇俄國早就被俄國人拋棄了。政府為了尼古拉二世一家人的安全,他們一家人臨時被遷往博托爾斯克城,1918年6月,尼古拉二世的手足兄弟米哈伊爾拉維奇被秘密殺害,尼古拉二世已經有預感,當局會對他下手,他一家人的末日快到來了。




(四面楚歌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依然在做垂死掙扎)

隨著無產階級工人運動在俄國愈演愈烈,代表著守舊的、腐朽的勢力的尼古拉二世已經成了眾矢之的,尼古拉二世全家先是被轉移到西伯利亞的託博爾斯克,十月革命後又被轉移到葉卡捷琳堡,關押在商人伊帕季耶夫的寓所。等待著他們一家人,是歷史的審判。1918年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全家及其一直陪伴在他們的十個僕人,被看管他們的布爾什維克秘密警察趕到地下室,使用機關槍掃射集體處決。他們的屍體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燬,殘餘骨渣被埋藏在葉卡捷琳堡地區的一個廢棄洞穴中。




(彩照:高顏值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

這幾年,網上一直在流傳著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全家福照片,這一家人的高顏值,在歐洲王室裡幾乎沒有可比性,尼古拉二世的四個女兒都遺傳了父母的基因,個個生的國色天香,最小的兒子也是長相出奇的俊朗。這一家人被處決的時候其年齡分別為:尼古拉二世,50歲;亞歷山德拉皇后,46歲;阿列克謝小王子,14歲;大女兒奧加爾公主23歲;二女兒塔季婭娜公主21歲;三女兒瑪利婭公主19歲,小女兒阿納斯塔西婭公主17歲。




(童年時期的四位小公主)

很難想象,這是發生在改革風氣濃厚,思想開放的二十世紀的皇室滅門慘案。那麼,到底是誰下的命令處決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呢?種種跡象證明,這件事和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沒有直接的關係,這更有可能是葉卡捷琳堡地方政府為了避免夜長夢多而自作主張下的決定。不過,在沙皇一家被處決後,蘇維埃中央機構確認了這次行動。也就是說,在葉卡捷琳堡地方政府下達處決命令並處死尼古拉二世一家人後,俄國蘇維埃中央對這一重大行動“沒有異議”。但,這確實不是列寧下的命令。


大國布衣


自古以來處理政敵的方式只有三種:其一、斬草除根,殺之以絕後患;其二、軟禁終身,待其自然死亡;其三、放任地方當小官或者束之高閣不用。列寧最開始採用第二種方式,也就是將沙皇一家流放軟禁;最終為了打擊沙皇的追隨者,下令將沙皇全家處死。當時俄國國內有白軍支持沙皇復辟,歐洲其它國家的王室也準備出兵幫助沙皇復辟,因此列寧當機立斷下令處死沙皇,讓沙皇的支持者沒有大旗,好一一擊破。這跟清朝入關後將朱明皇室後裔全部誅殺是一個道理,就是讓那些打著維護皇權的叛軍失去大旗!

雄獅成年後都會離開獅群去尋找一片新領地,它挑戰老獅王勝利後會咬死族群裡的所有雄性獅子,以確保獅群其它雌獅生下的後代都是它的後代。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為了爭奪有限的自然資源,攻破一個部落後,會將部落裡的男子全部殺死,女子全部留下。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們會將男性戰俘大部分當作奴隸使用,少部分用來祭祀天地。再後來,人們將敵方的首領處死,部下招為自己的部下。周朝推行“興滅國、繼絕世”的政策,一般小國家被滅後,會給國君封一小塊地方,讓他們祭祀遠祖;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六國國君皆被軟禁,六國王族則貶為平民;再以後,新朝一般都善待前朝君主,讓他們安享一生。再後來,新皇朝一般將前朝皇族全部處死,以絕後患。

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帝國的末代皇帝,1905年的日俄戰爭俄方慘敗,巴爾幹問題也讓沙俄損失巨大。俄羅斯帝國外政頻繁失敗,內政民不聊生,國內動盪不安,革命勢力迅速發展;1917年2月,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政權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接管,沙皇一家被逮捕流放。十月革命後,列寧將沙皇一家從西伯利亞的託博爾斯克轉移到葉卡捷琳堡,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們在一起的僕人近10人被看管他們的布爾什維克秘密警察趕到地下室,使用機關槍掃射集體處決。他們的屍體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燬,殘餘骨渣被埋藏在葉卡捷琳堡地區的一個廢棄洞穴中。之所以列寧要處死沙皇一家,於公來講是為了穩定政權,於私來講是為了報復沙皇曾經對列寧的流放。當時列寧的政權遭到沙俄白軍的反抗,白軍支持沙皇復辟,處死沙皇全家後白軍就沒有了大旗!


大秦鐵鷹劍士


自古以來,政治鬥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殘酷的,立場不同,你死我活,沒有對錯,列寧雖殘忍的殺害了末代沙皇一家,但是也是如此!

列寧與末代沙皇的恩恩怨怨

列寧大家都是十分的瞭解,相信老一輩人會更加的瞭解,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社會主義的締造者,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者。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可以說是一個悲情人物,無論是那個國家,歷代末代皇帝的下場都是很悲慘的,尼古拉斯二世也是如此。



列寧在剛剛進行改革時還沒有那麼大的勢力,有一次,列寧被尼古拉斯二世給抓住了,但是尼古拉斯二世卻並沒有殺死列寧,只是僅僅將其流放了,可以說是放了列寧一命,多多少少全是有點恩德吧。但是在列寧革命成功後,自己掌權,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被迫主動進行退位,被囚禁到葉卡捷琳娜堡,而列寧反而將放棄抵抗的尼古拉斯二世以及其一家全部給殘忍殺害了。

列寧為什麼要殺害末代沙皇以及其一家?

這主要就是當時俄國政治鬥爭的結果了,以列寧為代表的共產主義政府將末代沙皇囚禁起來,但是以白匪軍為代表的俄國封建勢力卻也勢力很大,一心想要復辟沙皇政府,接出被囚禁的沙皇一家,白匪軍更是將尼古拉斯二世被囚禁之處葉卡捷琳娜堡給團團圍住,以求救出末代沙皇,使沙皇政府復辟。就是這樣的背景下,列寧下達處死末代沙皇以及其一家的命令,以讓白匪軍門徹底死心,於是一樁千古冤案就此誕生。

一個不同尋常的夜晚

在1918年的一個夜晚,尼古拉斯二世如同往常一樣,將自己的孩子們帶到他們各自的臥室,準備哄其入睡。但是尼古拉斯二世不知道的是這一晚是其以及其整個家族的最黑暗的一晚。在世界的另一處,列寧和維爾德洛夫兩人聯名簽署了處死沙皇和他一家的文件,這是一份死亡文件,決定了沙皇皇室們的命運。

尼古拉斯二世剛哄完自己的孩子入睡,自己也回到了自己的臥室,準備入睡,不久就被一些軍人將其全部叫起,不光是尼古拉斯二世以及其親屬,還有傭人、醫生等,共十一人,帶入了地下室,不等他們詢問,陣陣的機槍聲響起,此十一人全部倒入血泊之中,不僅如此,士兵們還將他們身上的財物全部搶走,並且用硫酸潑到他們的臉上,毀屍滅跡,使外人無法認出他們,這注定了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夜晚,一個悽慘的夜晚。



站在政治的角度,政治鬥爭就是如此,本沒有對錯,但是站在做人的角度就有些殘忍了,尼古拉斯二世畢竟曾經釋放過列寧,而列寧不僅僅將尼古拉斯二世殺害,還殺了其一家,實在是有些殘忍了,這也是列寧一生的唯一的一個汙點。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