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位於平陰縣洪範池鎮紙坊村的于慎行墓地。墓地佔地60餘畝,墓地刻有萬曆皇帝御書“責難陳善”四字。墓前甬道兩側,立有石俑,石馬、石羊、石虎和華表各兩對墓內除去植柏樹等外,萬曆還御植白皮松,此種松樹為稀有樹種,至今僅存44棵,在全國仍屬集中面積最多的。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于慎行(1545-1607),明代文學家、詩人。字可遠,又字無垢。東阿縣人。17歲中舉人,23歲中進士,28歲成為皇帝老師。累官至禮部尚書。由於力諫皇帝,再加上山東鄉試洩題事發,于慎行引咎辭職。歸隱故里16年,著作頗豐。辭官後的于慎行隱居16年,以耕讀田園、優遊山水、潛心著述為己事,寫詩道:“向來多遠夢,從此閉重關。不似終南路,依棲慕世間。”他另築居所,並愜意地寫道:“歸來四壁故依然,卜築桃源別有天。種樹新移彭澤柳,買山舊賜水衡錢。”于慎行為人厚道,素有人望,隱居期間,京城同僚及四方官員過東阿者,無不到於府拜見他鄉居十幾年間,于慎行寫下了很多著作。他寫成《史摘漫錄》、《谷城山館文集》42卷,《谷城山館詩集》20卷,《讀史漫錄》14卷,《谷山筆麈》18卷。他的《谷山筆麈》記述了明朝萬曆以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財賦、禮樂、釋道、邊塞諸事,考溯精當,纖悉具備,是現在研究明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宗教不可多得的史料,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回鄉隱居時,他關心桑梓事業,參與重修《東阿縣誌》,主持編撰《兗州府志》,並於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寫《東昌府城重修碑》。于慎行與馮琦、公鼐並稱萬曆前期“山左三家”,三人標舉“齊風”,共同推動了萬曆前期山左詩壇的發展。他的泰山詩文,數量上超過王世貞,並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在明朝詩壇上有一席之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該墓地有如此大的規模,是萬曆恩准,並按一品官例給他這位教師建的,當時並派刑部郎中金繼震等親自護送。工部侍郎劉元霖奉旨遣通政司在右通政王永光親自建造。于慎行的得意門生邢侗在於慎行去世後,幫著求敕,求諡及辦理喪葬諸事,于慎行墓地及神道碑刻多由他書寫,直到把墓地建築全部完成。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平陰縣于慎行墓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