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看不上的那种生活,不是因为你没能力得到

(文字来源于原创网络播客节目《亦谈亦唱》,版权归属济南新卓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作者本人。如有引用,请联系作者。)


我还是想先讲讲我身边发生的小故事。

有一天,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聊着聊着又说到了赚钱的话题,其中一个朋友说,最近又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加盟做一个全国知名的餐饮品牌。然后,其中一个朋友说了:哟,那以后吃饭可有人给我埋单了,你什么时候开业啊?到时候送我张卡呗?吃到最后结账的时候,做餐饮的那个朋友去结账,这个朋友又说了:让他结吧,这都是要挣大钱的人了。

说心里话,我现在特别不爱听这样的话。钱都是靠自己本事挣的,没有一分钱都是从天上凭空掉下来的,凭什么挣钱多的就比挣钱少的该多请客啊。在朋友交往这种事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否则跟傍大款有什么区别?

往浅显里说,我们可以把这种话看成朋友间的玩笑,笑笑也就过去算了,不用当真。可要往深里说,我就信一句话:天下没有真正的玩笑,每一句话都是人潜意识里的自然反应。

我们真正在心里产生比较的,比较完了之后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过得好的,甚至越比较越觉得生气,恨不得别人出事让人笑话的,都是来自我们身边的人。那些我们整天在短视频和朋友圈里看到的名人成功故事,别说比较了,你连做梦都不会梦到,更别谈什么激励自己了。

这就是人性,想得而不得,却又被身边的人得到,最容易嫉妒。

嫉妒之后的反应,也无非两种。一是暗自发恨,气不过为什么成功的是他而不是我呢?再一种就是想着自己怎么沾沾人家的光,就是白蹭几顿饭也成啊?

这都是心理不平衡,当面的时候嘴上不说,其实心里却不怎么舒服。

承认吧,你看不上别人过得比你好的那种生活,还不是因为你没能力得到。

因为自己得不到而看不上或看不起,才是最大的认知狭隘。

希望你看不上的那种生活,不是因为你没能力得到

我一个朋友,自己开个10万块钱的车,他就经常说,开40万的车和开10万块钱的车有什么不一样呀,不就是个代步工具吗?好车上那些功能你平时根本用不上。

从代步工具这个角度来说,汽车和自行车、三轮车都一样。可是,开好车的,你以为人家就是用车来当代步工具的吗?我相信,一个人有能力买一辆四五十万的车自己开的时候,肯定不会说这样的话。

没能力买好车的人,才把对车的认知停留在代步工具这个最简单直观的层面上。

这也是认知狭隘。

希望你看不上的那种生活,不是因为你没能力得到

那么,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认识层次呢?为什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看不起那些我们想得又得不到的生活呢?

要我说,限制一个人认知层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见识太少。

很多人年轻时候没怎么努力去见识世界,又生活的过于小心,不敢或是不愿意经历一些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的生活,等到了中年,生活圈子稳定下来,心气和劲头也没有那么高了,就彻底封闭在从前建立起来的认知体系里,再也不愿意尝试未知的、新鲜的甚至有一点风险的生活,恐怕也没有什么资本和力气去承担尝试的后果。结果就只能让自己的后半生在前半辈子打造的圈子里晃荡,重复地以过去的经验和眼光来看待变化的世界,但认知能力又使他们对新世界的认识力不从心,所以一部分人出现了比较大的认知偏差,盲目而自大地认为世界仍然是按照过去的规律和既定的规则进行的,周围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就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而另一部分人则出现了更严重的认知倒退

,既没有力量开始新的尝试,又对其他层次的生活方式不怎么待见,看不上不如自己的人,更看不上比自己过的好的人,拿伤心往事当成终身遗憾的门槛,要么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要么夸夸其谈贪图脸面,在不就是给自己找借口,反正孩子、家庭、老人、工作都可以成为自我安慰的理由,可就是不给自己一点压力,哪怕认认真真看本书、学个新技能、考个证、上个学都不去做。封闭的认知体系让人生活的更安稳,但也在无形之中拒绝了和更优秀的人沟通的机会。

希望你看不上的那种生活,不是因为你没能力得到

现在不是很流行一个词嘛,叫“舒适区”。从某种意义上说,认知狭隘也是一种停留在个人思维舒适区的表现。

学习和进步这种事,其实是很个人化的,从学校离开之后,学习就不再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化、集体性的要求了,而变成了一种自我要求。我们并不是说学历越高、看的书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复杂,人就越优秀,也不能把自我进步当成一种普遍性的原则要求每个人都去自律和遵守。

还是我一直都说的那句话,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和我们不一样、更丰富更精彩更有趣也更让我们欣赏和喜欢的生活方式,心如止水毫无追求也许是一部分人的生活信条,但绝不是我们固步自封的托词,想满足我们自己更多的欲望,想让自己的日子更富裕、更自由,内心更开阔,就必然有所追求。

我希望我们都能靠自己的进步完成自我的外在满足和内在成长,而那些你看不上的生活,希望不是因为你没能力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