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就能更強大,若歐洲統一為一國,能否超越美國成為超級大國?

靜夜史


歐洲啊,看成歐盟了,但如果是歐洲整個實現統一的話,其實也超不過美國。

首先,總體GDP上,歐洲領先,整個歐洲2017年的GDP是20.3萬億美元,美國GDP是19.39萬億。

我們假設統一的話可以獲得更好的協調性,減少區域物資因國家概念導致的成本提升,實現更高的發展效率。那麼在當前歐洲總體數據已經超過美國了。

但是,歐洲整體超過美國,並不意味著人人有錢啊。歐洲大約是7.4億人,美國比整個歐洲的GDP就少一點點,但是美國僅有3.257億人,人口比歐洲少了一半還多,那人均GDP就要超過一倍。

所以,除非歐洲統一之後,總體GDP能在當前數據上翻倍,否則根本無法超過美國。但不要忘了,歐洲面積為1016萬平方公里,美國是937萬平方公里,按照資源平均分佈兩者差不多的情況下,GDP怎麼比美國翻一倍啊?況且美國資源資源優勢本來就大,又不像北歐那麼冷,平原又多。所以,想超過一倍不現實,除非減少人口……那也不現實。

至於其他層面,文化藝術方面歐美整體對比差不多,甚至可以認為美國的流行文化應該更勝一籌才對,畢竟在文化普及上,還是好萊塢和百老匯吃香一些。不過如果能統一的話,要知道藝術是可以疊加的,數量越高底蘊越豐厚,如果是疊加的話,應該要比美國更強。而在科學技術上,那就沒什麼說的必要了吧?

也就是說,歐洲即使統一,也很難超過美國。而且現在還有個問題,那就是沒法統一啊,都不用說歐洲,連歐盟都沒法統一。不說非得統一成咱們國家的形式,連美國那種聯邦制的國家都做不到。

原因比較簡單:首先就是國王的問題,歐盟總計28個成員國,裡面目前還有7個國王,分別是英國、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目前英國脫不脫還不好說,還有一個月的最後期限,現在梅姨也是著急上火,協議被否決,新協議還在商討,因為無協議脫歐的風險太大了,但又馬上到期。在這個又著急,又不能草率的情況下,英國的處境十分尷尬。總之,最後期限3月29日,一切見分曉。

迴歸話題,咱們就說國王的問題。現在問題是有的國王作為精神信仰,你要是搞成一個國家,皇帝留不留?沒國王的國家當然說不留,特別是法國用大革命才實現的共和,一統一又搞了個國王出來,他們能同意才怪。有國王的國家讓他們直接拔掉精神信仰也不現實,這就是矛盾。

而且就算共和國同意了延續君主立憲,請問7個國王裡面留哪個?而在這個畢竟矛盾之下,想形成真正的統一根本不可能,雖說歐洲國王都有點血緣關係,可終究有些國家之間彼此有不和,所以,肯定攪和的統一不起來。

其次就是語言,歐盟28個成員國,24種官方語言,而且這些語言都是平等的,現在歐盟每出臺一個文件,就得弄24份不同語言的版本,要是統一,語言咋辦?以歐盟的氛圍,結局只能是24個官方語言。

可是,歐盟跟咱們不一樣,咱們雖然說有些地方口音不同意,粵語、閩南話外面人也聽不懂、說不來,但是文字一樣啊,最起碼還能交流啊。而美國雖然各地也有口音,但起碼用的都是英語,文字體系一樣,也能交流。要知道,領土面積大的國家,最重要的就是語言,一句話要翻譯成24個不同的版本,太耽誤事兒了。

最後是如何達成平均福利。歐洲很多都是高福利的國家,高福利意味著高稅收,因為高稅收才能有高福利。但是,每個國家的產業類型不一樣,這就導致稅收模式和福利基數的差異。更重要的是,福利有高有低,首先不能平均,因為如果平均的話,更高福利的人不同意,搞不好就得解散。也不能太高,稅收決定福利,如果福利高了稅收也要變高,以前低福利的人又不願意了。

所以,因為制度的差異,就是各種矛盾,有矛盾就沒法統一。至少可以這樣說,如果有矛盾,就沒辦法靠商量實現統一,十輩子也商量不出結果來。

除此之外,只能實現被統一,而這種情況恐怕誰也不想看到。

所以,總的來說就是:數據對比上很難超過美國;文化類不具備優勢,但如果真的統一可以實現疊加,憑藉厚重感超越美國;科技更不像藝術能疊加,所以,科技劣勢比較大;最後,也就是最關鍵的,根本沒法統一,至少沒法和平統一。


小言詹詹


從表面上看,如果有人真能把歐洲整合到一起成為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可太可怕了!

首先,這個國家國土面積將會達到1000萬平方公里

會成為僅次於俄羅斯的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國家。而且如果這個時候歐洲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那麼俄羅斯的面積將會大幅度縮水。由於俄羅斯在歐洲部分成為這個新的大一統帝國的一部分,俄羅斯將會減少大約1/4的面積,也就是420多萬平方公里。俄羅斯國土面積將會從1700萬平方公里減少到1200多平方公里,比統一之後的歐洲大不了多少!

(歐洲地圖)

其次,成為人口第三大國

這個統一的大國人口將會達到7.4億,從而成為世界上人口第三大的國家,僅次於中國與印度,約等於美國人口的兩倍。

無與倫比的經濟實力

這個國家人均GDP將會達到2.94萬美元,名義GDP達到21.82萬億美元,雖然人均GDP比美國要少,但是GDP總量還是比美國更有優勢的。

而且這個國家的GDP質量很高。就拿第一產業農業來說,這個國家將會擁有2.9億公頃的耕地,約等於43.5億畝,遠超美國28億畝的耕地面積,是我國耕地面積的二倍。而它的人口只有我國的大約一半,所以人均耕地面積是我國的4倍之多。但是歐洲的農業人口很少,只有總人口的15%,因為歐洲的農業生產自動化水平很高。

(歐洲農業)

第二產業就更不要說了,這個曾經強大的幾百年的大陸,在航空、航天、材料、機床設備、軍火等領域都居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歐洲的大飛機)

看上去歐洲統一之後很美妙,但是如果真正統一到一起的時候,就沒那麼好了

歐洲從古至今就從來沒有統一過,所以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歐洲各國衍生了不同的文明,其差異要遠超中國歷史上戰國七雄之間的差異。

畢竟當時戰國七雄都有華夏族的認同感,在面對外辱的時候,還會聯合起來。但是歐洲卻是一片散沙,尤其是二戰的時候,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德國,甚至想要將她東方的斯拉夫人變為奴隸。即便是今天各國之間的差異,也讓他們各懷鬼胎,比如前一段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英國脫歐行為,目前西歐各國對俄羅斯的敵視等。

(由於脫歐引起的抗議)

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名義上統一到一起,在一兩百年之內也難以完全整合到成為擁有共同認同感的一個強大的統一國家。

以華夏為例,擁有共同華夏認同感的戰國七雄在統一之後,也經歷了秦朝和漢朝兩個朝代100多年的時間磨合,到漢武帝時期才最終統一了思想,讓全國人民有了共同的價值觀和認同感。所以,歐洲統一之後所面對的阻撓和內部矛盾將會遠比秦漢統一中國後遇到的問題多的多。

而且,目前歐洲和戰國時期天下分成七大中心的格局也非常類似,整個歐洲沒有一個國家對其他各國有絕對的優勢,而是分成了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意大利、西班牙等幾大中心國家。

(戰國形勢圖)

(歐洲各國分佈,是不是和戰國時期挺像的)

所以,假如歐洲統一到一起,它在100多年的時間裡,都會因為內部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博弈而耗費精力,無暇對外施加影響力,這樣的國家再強大也不能稱為超級大國,也只能成為一個笨拙的巨人罷了!

所以,假如未來歐洲統一,在形成擁有共同價值觀的歐羅巴民族之前,是根本就沒有資格和美國對抗的!


歷史風暴


歐洲統一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統一了,實力將會超過美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科技實力,但是在軍事實力方面,統一的歐洲仍然不是美國的對手,這在短期內是很難逆轉的。

歐洲很弱嗎?在世界舞臺上活躍的歐洲國家,主要是英國,法國,德國,但是英國是美國的鐵桿盟友,政治上緊跟美國的腳步;法國如今陷入“黃馬甲起義”;德國經濟水平很高,但是是二戰戰敗國。



與美國相比,歐洲還是挺弱的,但是以上僅僅是以一個國家與美國對比,如果是整個歐洲,情況就不一樣了。人口數量:美國3.25億,歐洲7.43億,GDP:美國18萬億美元,歐洲:19.8萬億美元,土地面積:美國379.7萬平方英里,歐洲:393萬平方英里。


如果細看一下,歐洲人口數量是美國2倍,但是GDP只比美國多一點,人均來看,歐洲仍然遠不如美國,不過無所謂,畢竟總量已經超過了。

除了人口數量,領土面積和GDP這些硬指標以外,科技發展程度同樣重要,眾所周知,美國是科技大國,目前已經有30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接近總量的1/3,但是其餘的2/3基本上都在歐洲人手中,至於日本等國獲得的,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

諾貝爾獎方面,歐洲完爆美國,也就是說歐洲科技水平遠遠超過美國。

這不對啊,感覺上,美國的科技水平應該超過歐洲才對啊!

如果有這種感覺,說明是正確的,因為歐洲的諾貝爾獎多是在二戰之前獲得的,二戰前後,大量科學家移民美國,或者乾脆被綁架到美國,比如德國,蘇聯人搶物資,搶黃金,美國搶科學家,二戰結束之後美國的科技開始發力。

到今天為止,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學當中,僅有兩所位於歐洲,是英國的牛津劍橋,其餘的全是美國大學,哈佛大學當仁不讓取得第一名。大學排行榜最能說明科研能力,這一點,歐洲比不了。

軍事實力:歐洲有三個常任理事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他們都擁有核武器,但是在常規武器方面,略遜於美國。

美國擁有13000架各類戰機,11艘核動力航母,兩款五代機,一款隱身轟炸機,這些方面,歐洲都遠不如美國。俄羅斯擁有五代機蘇-57,而德國,法國沒有,英國是從美國進口的F35。

歐洲統一最多成為一個比美國還要強大的經濟體,但是由於軍事實力的短腿,還不能稱之為超級大國。

歐洲能夠統一嗎?

有這樣一個笑話,一名中國留學生問他的德國同學,歐洲與中國面積差不多,為什麼歐洲要分成那麼多個國家?

這為德國同學思考了一下,滿面愁容的說:我也不知道啊,我們嘗試了兩次,他們都不配合。




歐洲歷史上從未真正統一過,即使是羅馬帝國和查理曼大帝,也沒有統治過整個歐洲,如果有誰想要再次進行嘗試,結果不免是又一次世界大戰而已。法國與德國,法國與英國,西歐與東歐之間分歧巨大,不可能在統一方面達成一致。


視野新觀


我的答案是當然。

問題是現在世界上的主要玩家中國,美國,俄羅斯都不會允許這個情況發生。

別人就不說了,反正和歐洲人也不是“盟友”,美國人卻實在是最不待見歐洲統一的人。歐洲原本在二戰前一百年是世界上財富最多,科技最發達,國力最強大的大洲,無奈歐洲人自己烏眼雞似的非要把彼此至於死敵,打的你死我活最後被美國撿了便宜當了老大。戰後幾十年歐洲人是不甘心的。尤其是德國和法國,兩家在吃著美元援助度過了戰後幾年的苦日子後,就心心念念想著壯大歐洲,擺脫美國。先是法德和解拉著幾個小國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然後又在1967年建立了歐洲共同體。再幾十年發展在1993年成立了歐盟,發行統一貨幣歐元,甚至建立統一軍隊(法德聯合部隊)。

美國已經不能容忍,歐洲這麼大的市場,你搞歐元,美元怎麼辦?你搞歐洲聯軍,是要把北約架空嗎?沒了北約,美國是誰的老大?因此美國開始全方位打壓歐盟,德國不是想向東發展嗎?歐洲市場上不是有七千億以上的遊資嗎?我就打打南斯拉夫吧,(科索沃戰爭當然還有地緣政治因素)這一打,巴爾幹亂成一團,各派力量爭著抱美國大腿,德國東進迷夢破滅。歐洲熱錢大部分去了美國(有個很有趣的現象,當時有兩千多億熱錢去了香港,顯然是要進國內的,結果蹊蹺的發生了轟炸事件,這筆錢很快就轉道去了美國。)歐洲經濟大受影響,增長減慢,歐洲的團結被打破。而美國呢?換來了九十個月的經濟繁榮期。

歐債危機時,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每當歐洲推出救市措施,力圖穩定市場之時,在美國的那些評級機構就會“及時”的調低歐洲各國的信用評級,評級降低了,歐洲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借到錢。而美國次貸危機時,好像那些評級機構都沒看見。直到現在,歐洲依然沒有走出危機的陰影。德法兩國被拖累的奄奄一息。

美國成功的利用東歐那些所謂的“新歐洲”們對抗不聽話的老歐洲們。新歐洲們更加死心塌地跟隨美國,以美國標準為自己的標準,有它們在,歐洲永遠無法統一意見,根本沒法用“一個聲音”對外說話。

歐盟現在的情況大家都看到了,有不少國家打算著退出去,不玩了。歐元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可預見的未來幾乎再也無法威脅美元。不知道歐洲統一的先驅讓.莫內和舒曼泉下有知,應該作何感想(國內一些把歐盟捧上天,視歐盟為人類未來發展樣板的人們,該醒醒啦!)。

其實俄羅斯和中國一樣有大把的方法離間歐洲,比如俄國的能源輸出,中國的大宗商品採購。哪一招用出來歐洲都會立刻分裂,彼此吵鬧不休。

也許,歐洲只能這樣分裂下去,這樣,才會讓別人過得舒服一點!


飛揚列兵


如果歐洲統一為一國,肯定能超越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的。


美國只不過在世界大戰爆發的過程中投機,發了戰爭的財,別人在拼命的打仗,它在拼命的製造武器高價銷售,所以,美國發展到今日的水平,也是有一定歷史原因的。

試想一下,以前學歷史我們都知道,歐洲很多國家領土面積不大,但是工業發展很快,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等等,這些以前都是歷史強國,即使經過了世界大戰的摧殘,現在仍然具有很強的經濟實力。



如果把這些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那肯定是一個超級強國,定能超越美國。


我本有夢怎言笑


能,絕對能,而且輕而易舉超越美國,問題是他們根本統一不了。

歐洲面積就像下面說的超千萬平方公里,自從聖羅馬倒臺幾千年未曾統一。曾經也確實有兩次機會差點把歐洲徹底統一了,但最後都崩盤了。拿破崙一統歐洲,被英國和沙俄直接玩崩,希特勒橫掃歐洲,最後也是被英國和前蘇聯玩崩。

這裡你會發現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統一後的歐洲沒有半點凝聚力。對比一下,歐洲是基督文化,中國是儒家文化,歐洲語言不同,中國也是各大方言並立,歐洲各國相互征伐,中國古代也是草原和中原相互征伐。

共同點很多,可他就是無法統一,缺少了什麼?有人說歐洲缺少秦始皇,可歐洲羅馬帝國時代它是統一的啊!

我只說我自己的觀點,他們缺少的是一個真正的信仰:天下!

他們沒有“天下”這個概念,東亞史,無論哪個民族,心中都有“得天下,爭天下”這個字眼。歐洲拜上帝,可他們沒見過上帝,甚至壓根沒有上帝。東方呢?皇帝是天子,天下就是天之下,是天之下天子為大,所以無論什麼民族,只要得到天下他就得稱帝。

歐洲是上帝最大,東方是皇帝最大,想必這應該是區別了。



東亞第一噴王


為什麼中國能形成大一統的王朝,最終成為統一的民族國家;而歐洲自羅馬帝國滅亡後就諸國林立,到現在都是幾十個國家?這個問題是人文地理上的一門顯學。

具體原因太複雜,可以從地理,氣候,地緣環境,人文特質等等多方面來解釋。

統一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統一之後的實力也不是各方的簡單疊加,有可能會1+1=2,也有可能會1+1>2,有可能會1+1<2,甚至1+1<1.

就歐洲現在的情況來說,統一肯定會是最糟糕的結果,為什麼呢?我就問幾個問題。

德國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但畢竟優勢之是相對的,沒有美國那種超強國力,它當老大,法國能服嗎?

英國是主要國家,但遊離於歐陸,對歐盟向心力很差,怎麼處理?

東歐和俄羅斯矛盾尖銳,統一歐洲怎麼處理?

統一歐洲官方語言用什麼?對外總要有一個統一語言吧?

……

所以說現在要是把歐洲強行擠在一起,那隻會造成一片混亂,到時候估計大家都沒好日子過。


國史拾遺


歐洲的統一就是美國的沒落和解體,歐洲如果統一,歐洲就會強大,不但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重要的一極,而且會導致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將不復存在。

2017年歐洲大陸的GDP不到13萬億美元,而美國的GDP超過18萬億美元,從這可以看出歐洲和美國的經濟總量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但這個經濟總量的對比是靜態的對比,只是把歐洲各國的經濟總量累計到一起的結果,這個數字只是代表鬆散的歐洲經濟,不能代表統一後的歐洲經濟。

如果歐洲統一為一個國家,歐洲大陸的經濟必然會優化整合,歐洲的經濟總量會翻番,會遠遠超過美國,而且一個統一強大的歐洲,必然拋棄金融美元的國際地位,被強大歐洲拋棄的美元,也會在全球引起蝴蝶效應,美元就會淪落成貨幣垃圾,無人問津。

歐洲的統一,就是金融美元霸權崩潰的時候,美元霸權的崩潰,就是美國的分裂解體,現在歐洲大陸是分裂的,是美國人的歐洲,如果歐洲統一,美國就會分裂,而美國就會淪落成歐洲的美國。


松間山水畫


東西方帝國最終殊途同歸,走上了血親繼承的封閉體系,但由於中華帝國除了少數時段一片散沙外,一直是大一統,因此,就只能不斷進行改朝換代的死循環原地踏步之路,封閉的思想,獨裁的政體,是不可能容忍科學的發展的;而西方則大不同,古羅馬的大一統崩潰後,立即就陷入一片散沙,到今天還是沒法實現大一統,但凡事有弊就有利,雖然一片散沙的局面讓歐洲陷入長達1000年的黑暗的中世紀(那時候,唐宋才是世界霸主啊),但恰恰也是一片散沙,歐洲各國的國王才能“生於憂患”,相互之間永無休止的戰爭,不斷的刺激著武器的更新迭代,軍備競賽又拉動科技競賽,最後直接催生出大航海和工業革命,歐洲由此徹底崛起,統治全球500年。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華帝國大一統局面下,統治階級過於安逸,讓我們錯失了大航海,錯失了工業革命,自宋朝觸頂崩潰後,到今天已經沉淪了1000年了,足以類比歐洲黑暗的中世紀了


彭城縣令


歐洲若能統一成為一個國家,理所當然將變成超躍美國的超級大國。

特朗普在今年的北約峰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當記者問及誰是美國最大的敵人時,特朗普脫口而出,歐盟是美國最大的敵人。

事實確實如此,歐盟的GDP總體實力超過美國,軍事預算一萬多億美元,歐盟正在向一體化邁進,歐元對美元的影響最大。

但是,從歷史到現在歐洲國家間各種矛盾層出不窮,各國之間的戰爭不斷,歐洲形成一個國家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人類進入現代社會,歐洲國家首先進行了工業革命,英法西荷等國瓜分世界,形成海外殖民擴張。

兩次空前的世界大戰起源於歐洲,美國在二戰後,能夠領導歐洲就是因為美國統一後形成的大國優勢,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各方面整體上輾壓英法德意等國。

英國,日本國土狹窄,雖然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但是沒有後發優勢,極易被礦產資源豐富佔盡人口優勢的國家而趕超,如果發生戰爭存在著被吞併的可能。

所以,歐盟若能統一成為一個國家,是真正的超級大國。但是,是永遠不會發生的。

鬆散的歐盟三架馬車,英國己經溜走,德國總理默克爾是堅定的歐盟維護者,卸任後德國政策不明朗,只要德國退出歐盟,歐盟將名存實亡。

謝謝各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