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純利潤150萬的公司,有人要入股,市值該怎樣估算?

黃浦飛飛


大致看了一下大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大多是立足於市盈率、市淨率這兩個指標來給的估值。
筆者再看了一下當前A股市場個行業的平均市盈率:
當前A股市盈率最高的行業是磨具磨料行業,市盈率達到1.16萬倍,按這個估值的話,一個年淨利潤(純利潤)150萬的公司,市值可以達到:150萬*1.16萬=174億,大家覺得這個估值合理嗎?
當前A股市盈率最低的行業是鋼鐵行業,市盈率僅為6.92倍,按這個估值的話,年淨利潤150萬的公司,市值應該是:150萬*6.92=1038萬,這個估值大家覺得又如何?
所以,如果要按市盈率來給一個年利潤150萬的公司估值的話,可以說它的估值應該間於1038萬到174億之間。
但,筆者從“一個年純利潤150萬的公司,有人要入股,市值該怎樣估算?”這個問題讀出的信息是這家公司並沒有上市,對於一家未上市企業的估值市面上用的最多的是運用收益法折現。
假設這家公司未來5年淨利潤保持10%的增長,淨資產收益率為15%,折現率按10%(按長期股票市場平均回報率10%),不考慮企業資產未來增值情況:
這樣算下來整體估值倒和按6.92倍市盈率計算的1038萬接近,市盈率在11倍左右,並不算太高。
申明一下,文章使用收益法只是一個簡化模型,在正在的企業價值評估中還要很多工作和數據需要審查、核算,希望大家不要對號入座,計較每一個數字的算法。

最後,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銳眼財經


這是一個關於如何估值的問題,簡單回答一下

年純利150萬基本就是一個餐廳的水平,從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估值更能說明對上市公司股價的本質。

第一個角度PB,看你的餐館有多少資產,比如轉讓費,裝修費,設備費用等,假設是100萬,這是你對這個餐館的投入,然後你也許還欠了菜販子,調料小販,房租等費用沒有給,所以這個餐館的真實資產需要減去這些負債,剩下的就是淨資產,比如還剩下70萬。這時候要參股10%應該多少錢?如果和淨資產同樣一比一計算,那麼投資7萬元就佔10%的股份,但具體出資多少要看市場到底有多少人想要參股,如果很多人想要參股,你可以提高價格,本來是1元資產的資產你現在可以要求1.5元甚至更高,這樣的情況一般發生在牛市裡,因為這個時候拿著錢衝入股市的小白很多,或者是熱門行業,他們會抬高股價,這個時候股票的價格就會高於他的實際價值。如果要的人很少,你就只能降低價格,1塊錢資產也許只能賣0.5元,別人出10萬元可以佔20%的股份,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熊市裡,或者冷門行業裡。

這是用PB估值,一般用於週期性行業。

第二個角度市盈率,看你的餐館生意好不好,比如顧客盈門,然後很多人要求加盟,於是你開了很多分店,每個分店也生意火爆,每年淨利潤增長30%,如果按照淨利潤增長率同比計算,那麼你的合理要求是30倍市盈率,那如何計算價格呢?淨利潤乘以市盈率就是你餐館的合理價格,那150萬淨利潤乘以30倍就是4500萬,如果他要入股10%那麼就是450萬。但具體出多少錢當然也和市場情況有關,牛市出錢的人多,也許有傻子願意出50倍買你的股份,那麼你的餐館總市值就是7500萬,10%的股份需要750萬元,而如果是在熊市裡這些人都作鳥獸散,那麼你可能要降低價格了,出20倍市盈率才有人接手,那麼你餐館的總市值就是3000萬,10%的股份只需要300萬。

看到沒有,到底值多少錢有時候和你的餐館本身沒有什麼關係,這就是市場失效了,熊市大家都悲觀,所以價格低,牛市大家熱情高漲,小白很多,所以價格水漲船高。

那麼投機者和投資者的區別在哪裡呢?投機者看到市場很熱的時候,他願意以50倍的市盈率買入,因為他想的是後來還有更傻的韭菜接盤,很多小白也指望分一杯羹就入手了,因為他們被美好的故事忽悠了,比如被樂視的生態,下一個騰訊,未來的大趨勢,新能源龍頭等概念搞的神志不清,高位接盤,結果當然不會太好。

而投資者卻只看價格和價值之間的關係,未來的增長潛力,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等,他們如果覺得公司很好,生意興隆,但也不會出很高的價格買,他們不願意和小白們瞎起鬨,而是在別人都不願意買 的時候出手,因為這個時候價格很低,而生意本身並沒有什麼變化,這就叫做逆向投資。

這就是估值,投機,投資之間的關係。


黑馬財經圈


有三種算法:

第一種是傳統行業。傳統行業是指每年增長20%以內行業。這種公司適用於8倍市盈率左右的估值。

即150x8=1200萬;

如果有高額固定資產,打個8折加上去;

如果對方要求一票否決權,市盈率就不能按8倍是市盈率算了,怎麼也得40倍以上,並且是賣老股才划算 因為對方想要的是你的公司。

第二種是創新行業。創新行業每年至少都要增長50%以上,這種公司至少都要用市銷率來計算。150萬的利潤,對應的營收約是450萬,50%的增速給10倍市銷率估值。

即450x10=4500萬。

第三種是沒繳稅傳統行業。傳統行業有增值稅、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150x(1-6%-15%-20%)約等於90萬,給八倍估值=720萬。

注意第一種和第三種情況入股人一般不會是上市公司最多給到4倍估值。


摩登商業


企業估值,沒有一定之規。不同行業、不同階段企業,都有不同的估值方式。

一家代工製造鞋子的企業,一年淨利潤150萬;一家酒店一年淨利潤150萬;一家互聯網企業年淨利潤150萬;一家高科技製造業年利潤150萬,是不一樣的。

同樣一家互聯網企業,剛起步兩年就賺150萬利潤;與一家已經成立十年,年利潤150萬也是大為不同的。

一家常規企業,一般按照10倍-15倍的市盈率來估值。這樣,一家年淨利潤150萬噸公司,估值大致在1500萬元-2250萬元左右。但如果是傳統的製造業企業,廠房建設可能有非常大的投入,而產能是不斷釋放,這樣的估值又不合理。如果是一家品牌運營商,產品是代工的,這樣一家企業,又有人覺得估值太高。

但正常來說,按照利潤進行估值是傳統企業是比較合適的。

如果是高科技企業,又有很大區別。正處於高成長期的高科技企業,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已經初步實現盈利,那麼可能估值就會很高,20倍、30倍市盈率都是正常的;如果是趨勢看好的高科技企業,甚至有100倍、1000倍的市盈率,都有風險資金進入。這樣年淨利潤150萬元,那麼估值可以高達15億元.

所以,市值計算沒有一定之規,只能是根據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的默契程度,以及大家對企業未來的信心與期待。投資本身就是帶有很大風險,但投資到一家對的企業,可能會帶來100倍、千倍的收益,這是在估值基礎上的收益。


波士財經


對於公司入股價格的測算,可以從兩個層次來依次進行分析:

第一,只考慮靜態的盈利能力。

年純利潤150萬,假設套用10倍的市盈率,其市值就應該是1500萬,套用20倍的市盈率,其市值就應該是3000萬。那麼,1500萬——3000萬之間,這個區間應該是比較合理的市值範圍。

20倍的測算,就相當於一年5%,大致是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我認為還是比較適中的。

如果我們把價格想高一點,比如,比照房產的租金回報率,大多數城市很難超過3%,也就是33倍市盈率,這家150萬純利潤的公司,市值應該是5000萬左右。再往上,我覺得就的確太高了。

第二,進一步考慮動態的盈利能力。

很多公司的盈利狀況,往往每一年都有所不同。有的是上下波動,有的是越來越高,或者越來越低。

對於未來盈利的估計,這是我們在接受入股的時候必須考慮的問題。要是估計低了,等於別人撿了便宜,老股東吃虧,估計高了,新入股方不一定同意。這是一個技術活。

對於動態的盈利能力,一般有兩個估測的思路:

一是參考此前若干年的盈利水平變化。比如,最近三年的淨利潤增長率分別是80%、60%、50%,那麼我們取個簡單的平均數,可以認為未來三年還能保持每年60%左右的增長。今年150萬純利潤的話,大後年就會變成600萬以上。這個數字再按20倍算,市值將達到1.2億元。按照靜態盈利計算,市盈率達到80倍。

二是分析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比如,假設這家公司是做白酒的,而我們又認為白酒行業未來幾年的前景堪憂,那麼,它的估值將在第一步的基礎上不升反降,很可能站不住20倍的靜態市盈率,變成十幾倍,其市值也就會下降至2000萬左右。

其實,公司的價值很多時候不僅體現在盈利上,還要考慮公司的一些關鍵技術,優秀的團隊,特殊的背景,有效的資源,等等。綜合各方面因素,才能確定合理入股價格。上面的數據,也只不過是一種測算思路,實際情況將比這個複雜得多。


沉默的投資者


市盈率

目前在資本市場上最常見的估值手段就市盈率,即市值=利潤*市盈率,知道一家企業的利潤在乘以這個行業的平均市盈率,既可以初步估算一家企業的價值。

比如你是一家農業公司,平均市盈率在31左右,那麼利潤150萬元,你的估值大概可以達到:31*150=4650萬元;如果你是一家紡織服裝企業,平均市盈率為21,那麼利潤150萬元,你的估值大概可以達到:150*21=3150萬元。

不過現實中一般不會給你這麼高,因為上市企業是各行各業的翹楚,而你這只是一家普通的企業,所以能有個一半就不錯了,此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是看你的發展潛力,如果你的利潤每年都在快速的增長,且未來前景廣闊,那麼是有可能給出比市場上更高的市盈率的,反之,估計沒人會入股。

資產價值

現實中最長使用的估值還有一種手段即賬面價值,也就是說看你企業的報表資產價值(當然報表不是可以亂做的,要入股的人肯定會派人審核),一般總資產-總負債=淨資產,這就是你目前整個企業的真實資產。


比如:你這家企業的總資產為1000萬元,但其中對外負債為400萬元,也就是說這家企業的真實淨資產為600萬元,如果這時候對方入股60萬元就可以佔股9.1%(60/660),不過現實肯定不會這麼簡單,和市盈率一樣,還是要看這家企業的發展前景,最近幾年的發展勢頭、想入股參與的人數等等因素考慮一個溢價因素,比如溢價因素為300萬元,那麼這家企業的實際價值為900萬元,這時候投資60萬元就只能佔比6.25%(60/960)。


鯉行者


估值這個東西其實是非常複雜的。上市公司的估值一般有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的方法來確定估值。而非上市公司的估值要比上市公司的估值更為複雜一些。

如果按照純利潤來計算估值,那可能是最簡單不過了。比如說年純利潤有150萬的話,有人要入股,那可以按照這個150萬進行估值。如果投入30萬就佔多少股權。而且對這個純利潤也要進行評估。是每年都有這個150萬的純利潤,還是會有所增加或減少。

上市公司的估值比較確定,利潤也比較清晰。而非上市公司的話,還要考慮到乾股等這樣的因素。有些人是出力了沒有投錢在裡面,也要佔有一定的股份。而有的是技術入股,有的是資金入股。有的是政策入股。可以想象估值並沒有那麼簡單。

因此,最好還是按照純利潤來進行估值。這樣對入股的人是最好的。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股海重生2015


估值的方法很多,如果需要全面瞭解,百度一下是最全面的,這裡就不復制粘貼了。簡單說一下。

估值,其實就是一個估字,也就是沒有絕對的合理。都是估算,雙方認可就行。你按照你認為合理的估值找投資人就行。

如果是重資產類的公司,直接按照淨資產估值即可,當然,如果有一定的品牌影響或有一些沒有進入資產的東西,你也可以再乘以一個係數,比如1.2、1.5等。

如果是輕資產類的公司,可以按照淨利潤估值,簡單講就是淨利潤乘以一個係數,比如8、15、35等,對外融資時這個係數一般的公司取15-20左右即可,當然,我也見過取60甚至90的。

也有互聯網公司按照銷售額,比如京東,按市銷率估值,這個估值就很大了。還有根據現金流估值、資產重置等,但最常用的還是前面兩種。

你提供的淨利潤150萬,按照市盈率估值,估個2000到3000萬還是沒問題的。

最後再說一點,估值就是估,你覺得值,你找的100個投資機構中有1個認這個估值,就沒問題。說白了,跟買大白菜沒啥本質區別!😃


股權激勵分配


說到估值,是財務裡非常專業的問題了。

樓主提供的信息並不多,簡單一點看,可以用到的方法是現金流折現法和市盈率法。

現金流折現法是巴菲特最喜歡的估值方法,也是相對來說最保守的估值的方法。

它的計算邏輯很簡單,就是將公司未來能帶來的現金流入進行折現,計算現值總額。

從公司持續經營的角度,利潤基本和現金流是匹配的,所以,也可以基於利潤計算現金流入。

假設2019年的利潤是150萬,現金淨流入也是150萬,那2020年的利潤可能在今年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增長,比如10%,那明年的現金淨流入就是165萬,假設折現利率是5%,那現值大約就是157萬。以此類推,計算之後年限的淨現金流入的現值,最後求和就是總估值。


那另一種估值方法是市盈率法。

這個在有參照公司的時候最好用。比如樓主的公司和某上市公司業務有很大重疊,屬於相同行業,那麼,就可以直接參考上市公司的市盈率 * 公司利潤,得到最初的估值,

比如,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20倍,那公司的估值就是150萬*20倍 = 3000萬。


以上,其實都是很理論的簡單計算估值的方法。

實際交易時,還會考慮其它因素,最後真正的交易價格是談出來的,而不是算出來的。

所以,當初微軟花天價買了領英,同樣的冤大頭,可能還有全通教育吧。甚至,萬達和融創當時的談判,也是幾經周折。

而很多在行業裡摸爬打滾侵淫幾十年的私企老闆,在決定收購一家公司時,根本就不需要財務做什麼利潤預測和估值測算, 大概看完工廠設備狀況和產能,基本就能心理有數。


康愉子


大背景:股市普遍低迷,資金比較短缺的背景下,請謹慎評估公司資產。

以下幾種估值方法供參考:

淨資產評估法。放在上市公司上就是市淨率估值法。一般適用於資源類等週期性的重資產類的公司。比如:鋼鐵、煤炭、房地產、礦產等。計算出的淨資產乘以1~2大概就是這家企業的估值。畢竟現在上市公司重資產類的市淨率(市值/股價)也就一兩倍左右,甚至有小於一的。如果估值太高,不太合理。

淨利潤估值法。放在上市公司上就是市盈率估值法。一般適用於輕資產的智慧型等新興產業。比如:計算機、醫藥、互聯網等技術類公司。這類公司由於資產比重比較小。用每年的淨利潤乘以5~10計算比較合理。當然對方如果並非單純資金入股,而是持有重要技術,則可以將估值打折扣,給對方一些讓利。本例中,此家公司估值在一千萬左右。如果成長率特別高,未來幾年都能保持高增長,可用未來三年的淨利潤平均值作為因子。

以上方法都是通常類企業的估值,如果企業有特別技術或重要資產,當另外討論。

當然,引資時還要考慮本企業的資金充裕狀況既對於資金的渴求度。如果資金特別短缺,有人願意入股投資,可以適當放寬條件。還有就是對方是否介入企業管理、對方對分紅有特別要求麼?這些都會影響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