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集寧區橋西棚改繪新景 居民續寫安居夢

【聚焦】集宁区桥西棚改绘新景 居民续写安居梦

【聚焦】集宁区桥西棚改绘新景 居民续写安居梦

新聞資訊

NEWS

﹀﹀﹀

當“棚改”成為城市發展中的熱詞,“安居”就成為了集寧橋西棚戶區群眾心中成真的夢想。集寧區橋西棚戶區拆遷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住在橋西棚戶區的市民們,每天都在聊的話題——是置換房還是現金補償。記者從集寧區房屋徵收管理辦公室瞭解到,2019年集寧區棚改工作共開設25個片區,其中橋西棚改項目共涉及19個片區,9173戶居民。

【聚焦】集宁区桥西棚改绘新景 居民续写安居梦

等候搬遷的棚戶區老房子裡的陳設

近日,記者走進橋西棚戶區,聽他們講講自己的故事。

○拆遷讓張雲實現嚮往多年的樓房夢

4月15日,記者來到集寧區北官房居民張雲家。走進張雲家,正碰上她跟老伴老許圍坐在客廳的茶几邊上,詳細核對著測繪人員量好的平米數,用手機計算器細緻地估算以後樓房的平米數。見到記者,張雲高興的打開了塵封已久的話匣子,聊起了她和這房子的故事。

據張雲介紹,她今年63歲,1980年跟隨下鄉回城的丈夫老許從興和縣搬到集寧區生活。當時兩個人剛剛結婚,在集寧區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因為娶了農村媳婦,老許的家人和他們斷絕了關係。無奈之下,兩個人在北站貨場南側平房區的水房旁邊搭建了一個小房子,過上了一貧如洗的生活。

張雲說:“那時候水房旁邊不遠處就是火車軌道,每天晚上都有貨運的火車經過。剛開始每天都睡不著覺,火車一過,家裡就像地震一樣所有的東西都晃悠。慢慢地住習慣了,火車經過的動靜也適應了,我想著以後離開這裡,沒有火車聲音,不知道能不能睡著覺。”

1983年張雲的兒子寧寧出生後,張雲和老許掏空家裡所有的積蓄在橋西北官房買了一間20平米的平房,三口人終於有了一個像樣的家。為了維持生活,老許開始四處打零工,蓋房、拆房、水暖、電工......樣樣精通。張雲把孩子送回興和縣交給姥姥幫忙照看,她託人找關係進入集寧南站當起臨時上水工,家裡的生活條件隨著二人收入的增加越過越好。1990年眼看寧寧要上小學,老許自己動手在現有房的周圍加蓋了好幾間房子,給寧寧建造了獨立學習的書房。功夫不負有心人,寧寧沒有讓父母失望,他的學習成績在班級和年級裡一直名列前茅。

張雲說:“加蓋房子以後,增大了居住空間,有獨立的廚房、小房和儲藏室,孩子有獨立學習的地方。家庭生活環境逐漸變好,可是整個平房區的環境卻一直非常糟糕。晴天出門一身土,雨雪天出門處處是泥。上廁所要排隊,髒水垃圾隨處可見;夏天蛆蟲到處串,冬天冷得出不了門;夏天蚊子蒼蠅到處飛,冬天掏灰挖火真是累。這些年周邊的親戚朋友都住上了樓房,我和老伴也盼望著能早日住上樓房。就因為我們住的是平房,我兒子談了好幾個對象都沒成。為了給兒子買樓房,我和老伴省吃儉用終於在市區裡買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樓房,兒子也順利娶到媳婦,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終於盼到拆遷啦!4月中旬剛剛量過房,大約有130多平米。我想著要上一套130多平米的三居室,一間我們老兩口住,一間給兒子兒媳婦,一間當書房給孫子學習用。60多歲了,終於能住上樓房,我感覺挺開心的。”

○拆遷補償讓老常的生活有了保障

在集寧區橋西沙河西路住著一戶特殊的人家,一家三口都是殘疾人。戶主老常1962年生人,二級肢體殘疾;妻子學萍1971年生人,二級智力殘疾;兒子小睿1998年出人,二級智力殘疾。老常是家裡唯一的精神和經濟支柱。

記者跟隨負責沙河西路片區拆遷工作的劉洋一同來到老常家,聽聽老常說說他和房子的故事。

老常家住在鄰近沙河路主幹道南側的小巷子裡,小巷寬度大約60釐米,深度約4米,一次只能容納一個人通過,體形較胖的人要側身收腹才可以進入這條窄巷子。老常家裡的陳設非常簡陋,沒有任何家用電器,只有立在門口的爐子、盤在角落裡的火炕、一炕多年未清洗過的被褥,以及隔扇後面的廚房裡生鏽的廚具和黑乎乎的鍋臺。

劉洋告訴記者:“老常協議徵拆的手續已經基本辦理完成,最近幾天正在準備搬遷。老常非常不容易,全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全是他一個人在操辦。老常沒有要房,要的是現金補償。”

老常的老家在察右前旗,房子馬上要拆遷了,這些天他正在陸續將家裡的物品往老家搬。

老常說:“這房子是我父母留給我的,我在這裡已經住了30多年。真的要好好感謝黨和政府對我一家人的照顧,要不是有國家的好政策,我們根本活不了。拆遷對我來說是又歡喜又擔憂,喜的是,我拿到38萬元的補償款,可以養活一家老小;憂的是,錢不能生出錢來,不管有多少錢總有花完的時候。這些年我一直在翟家溝宏泰飼料廠裡看大門,每個月有500元的工資。如果搬回老家生活,這份工作就保不住了。我真是左右為難啊。”

記者瞭解到,老常患有糖尿病和腦梗,每個月看病吃藥就得花費不少錢。集寧區新華街辦事處益民社區在瞭解他們的情況後,為他們一家人辦理了低保,幫助他緩解部分經濟壓力。

劉洋告訴記者:“老常要掙錢養活一家人,還要每天給老婆孩子做飯。他自己腿腳也不好,還得照顧兩個智力殘疾的人,真的不容易。在入戶摸底的時候,我們瞭解到老常家裡的情況後,對他的訴求基本也都滿足了。考慮到他行動不方便,在協議已經簽訂之後也沒有特別催促他搬家。給他充足的時間,讓他慢慢搬。前幾天變天氣的時候,我們還來幫他重新安裝爐子,就怕天冷再把這一家老小凍感冒了。”

雖然如願得到了補償款,但老常不想離開集寧,他想繼續生活在這裡,想維持著他那份收入微薄的工作。老常說:“這幾天我正在物色房子,我想用部分補償款來租一間小屋,夠我們三口人生活就行。畢竟在集寧生活了大半輩子,真捨不得離開。有了這筆錢,讓我感覺生活有了保障,不管做什麼都感覺心裡特別踏實。”

記者手記:隨著橋西棚改工作轟轟烈烈地進行,像張雲和老常一樣普通人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棚戶區改造是新形勢下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的重要舉措,是一項關注民生、惠及百姓的重要民心工程。夢想從來沒有遙遠,橋西等候拆遷的市民們每天都在醞釀著自己的安居夢,他們都希望能稱心如意的完成拆遷。

活力集寧徵集稿件

請將您的稿件投至【[email protected]

以便我們和您聯繫

審核:魏作雨 武河軍 趙曉敏

【聚焦】集宁区桥西棚改绘新景 居民续写安居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