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何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難道史記之後無歷史嗎?

獨孤求爛


在司馬遷之前,並沒有一部特具科學性的、綜合完整的“中國史”。《史記》又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這是它的開創,在這之前的歷史,多為國別體史書或編年體史書,紀傳體是他開始的。

它的開創性和文學性決定了他的歷史地位,但並不是它多麼真實,

很多人從他的經歷看,覺得他是董狐之筆,寫的真實,特別是漢朝人居然把開國皇帝寫成小人、流氓無賴,更顯得真實了。

實際上,司馬遷家族世襲太史公,他的父親也是太史令,他們只可能在漢朝欽定的框架內寫歷史,不可能超越,更不可能私自編寫史書,如果私自編史,那不是宮刑可以解決的,

所以,他寫的歷史,都是根據皇帝的意圖修史,不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在《史記》裡,我們可以看到神話故事,可以看到傳說,可以看到他不可能知道的密室之言,可以看到同一個人的年紀、死法、故事可以完全不同,這樣他之前是沒有的。

史記之後的官方正史,即“二十四史”,還有很多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基礎,以紀傳體形式編纂而成,這決定了他的歷史地位。


南朝四百八十寺


魯迅譽稱司馬遷的《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句話可以分兩層意思去理解。

《史記》乃史家之絕唱,主要是指《史記》的歷史價值。《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涵蓋了皇帝時期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多年的歷史,具有極其重要的史學價值,為我們研究中國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料。《史記》對後世的影響深遠,東漢班固根據《史記》的體裁,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史記》的史學性還體現在它內容的豐富性上。《史記》包含了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涉獵了各朝各代政治、經濟、軍事、哲學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內容相當詳實,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史記》是無韻之離騷,這個主要說得是它的文學價值。《史記》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寫作目標,因此它的行文不僅僅是描繪史實,同事具備文學創作的色彩性,它思考人類的生存方式、處事哲學,描寫語言簡潔明瞭,但情感豐富,頗有浪漫主義色彩。

《史記》由於受史實限制,可以發揮的空間畢竟有限。比如對於人物的褒貶,如果是一般性文學作品,作者會有非常明確的傾向性。作為紀實歷史來講,往往不能偏頗。但是司馬遷卻做到了,他通過文學性的語言表達方式,隱晦地傳遞了自己的傾向,正所謂“含而不露”。

綜上所述,魯迅發出那樣的感嘆,也是情理之中。





半塗先生


史記並不是歷史真實,而是當吋政治的需要編寫的。史記決不可信。


霍小新69118075


雖然史記有許多是根據傳說記錄的,但基本能說明的,有時還會把幾種不同的記載都抄錄。絕大多數是司馬遷考證後的記載。以後各朝代的歷史就不那麼真實了,要根據統治階級的意志來修改歷史了。


鐘山情懷


這個絕是水平非常高的意思,就像杜甫一首詩中說“會當凌絕頂”一樣,而且對後人寫作史書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並不是以後沒有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