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詩經》和《楚辭》?

古梁鏞


感謝!

《詩經》和《楚辭》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兩個源頭。《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而《楚辭》則可看作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

一、《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的詩歌時代是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一共311篇,其中六篇只有標題沒有內容,嚴格意義上來講《詩經》收集詩歌的總數為305篇,所有《詩經》又稱為《詩三百》,經孔子編訂,後來成為儒家“四書五經”之一。

《詩經》裡的詩歌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戰爭生活、婚姻愛情、反抗壓迫等,是西周人民生產生活的寫照。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說明《詩經》的詩歌都是勞動人民發自內心的真情與呼喊。

《詩經》有“六義”,即風、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是從內容角度來劃分的,後三者是從表現手法來講的。《詩經》以四字為主、重章疊句、一詠三嘆的形式,散發出了詩歌率真之美。

《詩經》作為中國詩歌的現實主義源頭,其價值和地位都相當高。裡面許多經典的詩章,至今為人們所傳唱,感動一一代代中國人。

二、《楚辭》

跟《詩經》相對,《楚辭》是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總集,也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楚辭本身是一種文體,由屈原根據楚地的方言創造。比如,在《楚辭》的句子裡,最常用的字就是“兮”字。

西漢末年,劉向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彙編成集,計十六篇,定名為《楚辭》。《楚辭》開創了中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先風,後世把楚辭這種文體稱為“楚辭體”或者“騷體”,對後世的詩歌、小說、戲劇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總之,《詩經》和《楚辭》是我國詩歌早期發展的兩座高峰,是古典詩詞的兩個重要源頭。如今,我們用“風騷”(《國風》與《離騷》)、“風雅”(《國風》與《大雅》、《小雅》)來形容有文采,說明《詩經》和《楚辭》對後世的影響。


好詞佳賞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共有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也同音樂有密切的關係。其中風詩有15國風,共160篇,雅詩分小雅,大雅。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頌詩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它的創作年代始於西周初期,止於春秋中葉,前後綿延了500多年。這些詩比較廣泛地反映了西周前期,後期和春秋前期的社會面貌和各階級的生活,思想狀況。既有勞動人民的進步文化,又有統治階級的腐朽文化。當時的統治者收集民歌的目的是為了觀民風,知得失,制禮作樂,以維護其統治地位。風詩和小雅的個別篇章反映了廣闊的生活內容,有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有反映兩個階級嚴重對立的,有描寫勞動人民的征戰生活及對戰爭不同態度的,有描寫青年淳樸愛情的。頌詩有描寫祭祀祖宗社稷的,有記敘周族歷史的。小雅中有寫飲酒作樂的詩,有的暴露了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有的表現了愛國精神。詩經的主要成就是真實地反映了周代社會生活及其本質。詩經以四言體為主,還有二言,三言,五言,七言以至八言的句子,長短參用,富於變化,錯落有致,節奏自然。藝術上的最大特點就是賦,比,興手法的運用。詩經的語言豐富多樣。詩經的用韻格式有三種:首句次句連用韻,以下隔句用韻;全篇隔句用韻;全篇每句用韻。它為後代詩歌格律的形式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詩經的巨大成就對以後的文學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楚辭的代表作是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離騷,九章,九歌,招魂和天問,以離騷為最。離騷全詩長373句,2490字,是我國古代最長的積極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是文學史上光熖萬丈,映照千古的傑作。離騷是屈原思想品格的藝術寫照,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一,屈原成功的大量運用了古代神話和歷史傳說,並加以豐富奇特的想象,把精神視野從人間現實擴展到天國神都,為祖國,為理想不斷地追求,二,離騷繼承了詩經的比興手法,依詩取興,引類比喻,並進一步發展為比喻象徵的表現藝術。三,離騷在形式上突破了詩經四言詩的定格,或六字一句,或七字一句,不受字數的限制,創造了參差錯落,靈活變化的新格式。四,離騷的語言極富於美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不但音調鏗鏘,聲韻和諧,而且善於用誇張的手法寫景抒情。雙聲疊韻的應用,更增強了語言的藝術效果。大量方言詞語的運用,增添了鮮明的地方色彩。五,離騷高度的浪漫主義創作藝術,深為前人所推崇。魯迅先生曾讚譽離騷為;逸響偉辭,桌絕一世。在古代詩歌中,離騷是愛國主義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達到統一的傑作。它的產生,豐富了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寶庫,使屈原成為桌然自立於世界文學之林的偉大詩人。總之,楚辭是在詩經的基礎上使我國的詩歌創作藝術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


趙先生110047856


《詩經》、《楚辭》,文字比較晦澀難懂,且不如後世《唐詩》那樣讀起浪浪上口。但是,從中可以學到不少歷史知識。

本人讀《詩經》,從中發現,周代用的歷法,並不是學術界幾乎一致的觀點,為陰陽合曆,而是一年十個月的太陽曆。

《詩經,豳風,七月》,一年之中,只有一至十,十個月的的描述。其中,五至十後,皆為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一至三,皆為日,“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唯四,既有“四之日”,又有“四月”。

《史記》有,夏曆寅月為正月,周曆子月為正月,都是十二個月的陰陽合曆,只不過,夏曆的十一月為周曆的正月,周曆一年之始比夏曆提前兩個月。

現代學者先入為主,解釋“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為夏曆的“十一月的日子,十二月的日子,正月的日子”,而“四之日”為夏曆的“二月的日子”,但無法解釋《詩經》的“四月”!

《詩經》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室燻鼠,塞向墐戸。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住”。

十月到了,改歲。證明十個月為一年。

並且,還要慶祝,“,,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詩經,唐風,蟋蟀》,“蟋蟀入堂,歲聿其莫”,與《詩經,豳風,七月》之“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相同,證明十月為一年的最後一個月。

《詩經,豳風,七月》之“十月納禾稼”,與古文“年”的解釋相吻合,年,古谷也。

故,《詩經》證明,周代曆法為一年十個月的大陽曆。

歡迎批評指正。關於《楚辭》,另作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