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朗·詹姆斯,被“高大全”反噬的男人


勒布朗·詹姆斯,被“高大全”反噬的男人


1、

在一次训练营活动中,詹姆斯被当时的大学球员乔丹·克劳福德隔扣。而后者做完这个惊世骇俗的动作后,耐克公关便没收了录像带。

但纸包不住火,耐克的行为引起了比“被隔扣”更负面的舆论评价,并发酵了多年。


勒布朗·詹姆斯,被“高大全”反噬的男人



这个事件,是詹姆斯以及他的公关团队对人设过度保护的缩影。自进入联盟以来,詹姆斯就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

新秀赛季,詹姆斯拒绝参加扣篮大赛,原因众说纷纭。怕被贴上扣将标签?想不出新动作?怕拿不了冠军影响声誉?具体是为什么,只有詹姆斯自己知道了。但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事的舆论决不是正面的,它跟“录像带门”一样,发酵了多年。

2014年,詹姆斯与热火的合同到期,回到骑士。他在《体育画报》上发表一封名为《我回家了》的公开信,解释自己的这次决定,是为了给家乡带回一座总冠军。

但在部分球迷眼里,詹姆斯明明做了一个精明的商业决定,却为之找了个温情又冠冕堂皇的借口。因此,这个决定后来一直被讽刺为“家乡篮球”。加上2010年的“兄弟篮球”,2018年的“家庭篮球”。詹姆斯每一次决定都遭到了尖锐的讽刺。

公众人物爱惜羽毛也是人之常情,但人无完人,太过苛求甚至给自己贴金,就很容易遭到反噬。

自加盟热火以来,詹姆斯几乎每一次夺冠失利都会引发一场长时间的网络狂欢。2016、17年,勇士2-0的时候,狂欢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2017年的狂欢甚至持续了整个休赛期。詹姆斯宛如过街老鼠。我的一个刺蜜朋友不由得感叹,老詹的段子真tm多。

近段时间来,湖人遭到四连败,打入季后赛的概率几乎等于0,詹姆斯又成了众矢之的。但这里面,90%的批评其实已经超越了理性讨论的范畴,几乎没有基于篮球和战术本身,更多是一种情绪宣泄般的落井下石。


勒布朗·詹姆斯,被“高大全”反噬的男人



本来,哪个明星都有低谷期,詹姆斯已经快35岁,带不动一支重建期的球队也很正常。更何况,湖人目前的窘境只是詹姆斯一个人的错?魔术师的谜之操作,难道不需要背负一定的责任?

但你粉丝不是说你坐二望一吗?不是说你分区决赛保底吗?怎么连季后赛都进不去了呢?

所以,球迷对詹姆斯的情绪宣泄,本质是一种翻旧账,以及对媒体、拥趸给詹姆斯贴金行为的反扑,再加上虎扑常年控制舆论,将任何不利于詹姆斯的消息全部删除,甚至永久封禁大量发表此类言论的账号,反扑势头就滚雪球一样,最终变成雪崩。

2、

如果是在大众媒体时代,给自己塑造高大全形象也是正常的运作思路。那会电视、报纸、广播说你是啥,观众也没有发声的渠道去反驳。现在,网民获得了表达的权利,大众媒体就很难再给公众人物定型。一意孤行的话,黑子就会螺旋上升式地增长。

大多数时候,网友是非常反感高大全叙事的。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阶层固化。大多数网民都处于社会中底层,且难以逾越自身的阶层,便长期积累了压抑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天然便有一种消解权威的冲动。

冯小刚早在90年代就已经敏锐地发现了这点。他1997年执导的《甲方乙方》,便通过反串游戏对权贵进行了调侃。这其中,书贩扮成了巴顿将军,明明一副市井小民的样子,却努力扮地趾高气昂,滑稽到无以复加。


勒布朗·詹姆斯,被“高大全”反噬的男人



在2001年的《大腕》里,冯小刚更是让英达和关之琳在人民大会堂一样的会议厅里商谈葬礼赞助的细节,片末还让精神病人在雅典学院这样庄严的背景面前侃侃而谈。

本质上,这种调侃没有很大的恶意,不过是让观众释放压力,满足一下嘲弄权威的快感,通过狂欢实现对确定的秩序、结构的消解,就像过年时可以没大没小的逗乐,一下子就从平时等级森严的家长制结构中解放出来。

巴赫金说,狂欢节式的世界感受同一切现成的、完成性的东西相敌对,同一切妄想具有不可动摇性和永恒性的东西相敌对……他充溢着更替和更新的激情,充溢着对占统治地位的真理和权力的可笑相对性的意识。

有时候,这种调侃和解构甚至是一种爱。蒙娜丽莎、姚明、周杰伦都没做错什么,但也被拿来恶搞、拼贴。当观众用这种方式将你从神坛上拉下来,便是在想象中把你当同阶层的人。

所以,公众人物能接地气最好,哪怕站在神坛上,也要营造一种“我跟你们是朋友”的幻象,实在无法接地气,也千万别给自己贴金、立丰碑。因为,这等于是在强化和观众的等级秩序,与观众在想象中消解阶级鸿沟的渴望对着干。用越大的力按住一个弹簧,反弹就会越凶猛。


勒布朗·詹姆斯,被“高大全”反噬的男人



像六小龄童企图霸占IP,压制一切不符合他心意的孙悟空形象,还不分场合进行自我宣传,给自己贴金,便一夜间从文化英雄变成过街老鼠。这时候,善意的调侃和解构就会变成恶意,甚至演化成网络暴力。

你说这合理吗?不见得。六小龄童本身咎由自取,但网友也不是真理的裁决者。一些过于恶毒的人身攻击和发泄,其实比六小龄童的言行更下作。但没办法,谁叫互联网赋予网友话语权呢?

3、

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公众人物不会去反抗这种解构,而是去利用它。既然加入狂欢可以让自己显得接地气,并得到观众的喜爱,那就尽情地自黑一把,博观众一粲。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与其自伤,何不用它披荆斩棘呢?

2017年6月,克莱·汤普森于成都进行安踏中国行的活动,他本想进行一个360度转身扣篮,但身体素质有限的他却被篮筐反盖,并摔了个720度打滚。



勒布朗·詹姆斯,被“高大全”反噬的男人



但这个时候,安踏并没有没收录像带,而是任它在网络上疯传。网友看到克莱出丑的样子,都开心地不亦乐乎。

当然了,克莱并不是故意要表演720度扣篮驴打滚,但这毫无疑问是一次绝好的被动解构机会,一下子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克莱·汤普森,这个面瘫的男人会在一边接受采访一遍喝啤酒,会在中国跟着大妈跳广场舞,用手指拿着面条吸入嘴里……举手投足都有种谐星气质。


勒布朗·詹姆斯,被“高大全”反噬的男人



网友说,他很逗,却不知道自己很逗。这种天然的接地气,比精心策划的自黑更博的观众的欢心。聪明的奥尼尔会努力显出“我跟你们是一阶层的”,而克莱真的举手投足就是咱们同一阶层的。

正因如此,克莱每次中国行都赚足了眼球,哪怕是杜兰特、库里、哈登这样的大牌都难以媲美。安踏自然也笑得合不拢嘴,哪会去没收什么出丑视频,巴不得它们传地越疯越好。

但在二次元NBA世界里,克莱的受欢迎程度,还是比不上他的前队友尼克·杨。

你可能不认识尼克·杨,但一定知道黑人问号脸。这个火遍全球的表情包最早来自于Youtube上的视频《透过镜头第4集:尼克·杨的日常生活》。

搞笑的是,尼克·杨在推特上发布了自己穿着黑人问号脸的T恤,充满了自黑精神。这个推特最终得到了超过1.8万次的转发。


勒布朗·詹姆斯,被“高大全”反噬的男人



NBA曝光率最高的角色球员是谁?毫无疑问,是尼克·杨,事实上,因为这款黑人问号脸表情包,尼克·杨的知名度估计超过了很多NBA巨星。

但这个表情包更多是一个催化剂。一直以来,尼克·杨都以率真、逗比的无心机大男孩形象赢得了球迷的喜爱。他会调侃科比不会痛,因为没骨头(科比绰号黑曼巴),会在和孩子单挑时故意被晃过……因此,虽然杨有很多场外负面新闻,打球还很独,但还深受球迷喜爱。

当然了,每个明星的定位不同,巨星征服球场靠的还是球技,而非表情包。但是,纯粹高大全式偶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社交媒体时代,明星和粉丝的距离在拉近,神秘感因此逐渐褪去。在这种情况下,有缺点的人才更显真实、接地气,从而赢得粉丝的喜爱,刻意塑造高大全反而显得伪善,用力过猛还会引起观众反感。

这个时代,恩比德会在推特上勾搭蕾哈娜、招募詹姆斯,赚足了眼球。库里在中国行时模仿了克莱360度扣篮失败后倒栽葱的动作,平时还在场上表演各种逗比的庆祝动作。库里超高的人气,有一部分便来自于这种娱乐大众的天赋。

而早在二十年前,奥尼尔就已经懂得了NBA是一场show的道理,调动了身体所有的娱乐细胞逗乐观众。只可惜,他早生了十几二十年,没赶上这个大狂欢的时代。

相比之下,詹姆斯在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交界的年代,包装和公关模式却都是传统的大众媒体模式,不断为自己塑造高大全形象,却总在达不到期望的时候,被这个空中楼阁的形象所反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