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指誰?

道石



在“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句話之前,作者歷數了古代幾個知名的帝王,唐宗宋祖、秦皇漢武、成吉思汗,他們要麼“略輸文采”“稍遜風騷”,要麼“只識彎弓射大雕”,都有不足,也就是在“文韜武略”方面不夠全面。


所以,作者說,他們“俱往矣”,也就是說,他們都是歷史人物了,也都“OUT”了,真正能稱得上“風流人物”的,要看今天這些既有“文韜”又有“武略”的人,也就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而這些人,是一個群體,當然也包括毛澤東自己。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從延安飛往重慶,同國民黨進行了長達43天的談判。期間柳亞子先生屢有詩贈毛,10月17日,毛澤東以此詞回贈。當時,毛澤東對於革命的形勢、民族的未來,應該是早有判斷,並且胸有成竹。所以在詞中表達了十分豪邁的情懷,也表達了對未來革命成功、建設新中國的堅定信心。




全景高青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就學過這首詞《沁園春.雪》,在演講的時候經常引用裡面的句子。“沁園春”是詞牌名,像滿江紅,念奴嬌,卜算子,水調歌頭等等。這首詞之所以經常入選初中教材,主要在於這首詞簡潔明快,立意深遠,朗朗上口,對於初學者來說容易形成良好的詩詞素養,另一方面在價值觀形成階段,有正確的價值導向。

簡單的介紹一下這首詞的歷史背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征。1935年10月,勝利會師陝北。1935年底,召開了瓦窯堡會議,確定了下一步紅軍的目標,東渡黃河,進入華北抗日前線。那怎麼取得抗戰的勝利呢?毛澤東發表了《論抗日戰爭的策略》,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並積極獲取國際援助。



1936年2月,毛澤東親率大軍東渡黃河,在經過陝北袁家溝時,突降大雪,當時革命形式一片大好,面對這壯美的景色,面對此情此景,毛主席揮筆寫下這首《沁園春.雪》,開篇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然後話鋒一轉,抒發作者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對祖國未來的憧憬、和扭轉乾坤的豪邁氣勢。

這首詞的魅力和水平有多大呢?在1945年10月,毛澤東去重慶參加雙十協定談判的時候,毛主席寫了這首詞送給了名流柳亞子先生,10月4日,這首詞發表在了《新民報晚刊》上,在重慶引起轟動,蔣介石組織了一大批文人墨客紛紛填詞,想要超過毛主席的這首詞,結果,沒有一篇出其右者,可見這首詞的水平之高。可以說,這首詞有岳飛的《滿江紅》的氣勢,意境又在《滿江紅之上》。



看這首詞的最後幾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句“俱往矣”,說明再古代的英雄人物已經淹沒在歷史的浪花裡,今天,能夠決定中國命運的人物,能夠改寫歷史的人物,在“今朝”。

看一下當時的形勢就知道,日本已經投降,經過抗戰的洗禮,黨和軍隊實力已經今非昔比。毛主席用豪邁的氣勢告訴了蔣介石,當今中國,主宰沉浮者,唯與君耳爾。


品讀春秋001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把《沁園春.雪》的原文附上: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首詞是毛澤東在1936年創作的一首抒發自己豪情壯志的詩詞。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在《新民晚報》公開發表。相傳,《沁園春雪》發表後,被重慶的蔣介石看到,蔣介石從這首詞中讀到毛澤澤的氣勢磅礴和豪情萬丈。曾試圖寫一首詞與之爭鋒,但請了很多文人墨客,卻都技不如人,只能作罷。

《沁園春。雪》中先是描寫北方冬天雪景,讚美祖國的壯麗山河。然後筆峰一轉,便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詩人從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景色中,想起了我國曆史上幾個著名的帝王,並論及他們的才華。在作者看來,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都還差那麼一點兒。而成吉思汗更不在話下了,此人不過是一個只會拿著弓箭射老鷹的草原部落首領。最後一句說,“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俱往矣,就是以上人物都是過去式了,真正的風流人物,還是今天的人。


那麼,這首詩中的“風流人物”是今天的哪個人呢?學生時代,老師為我們解讀說,作者說的風流人物就是廣大的勞動人民。事實上,這種解釋完全背離了作者詞中的原義。因為作者在詞中,是先將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幾個帝王,拿出來分析了一番後,才說“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句話無疑是把是把古人與後人做了比較,但並不會把古代帝王與後世的普通人比較。因為帝王和老百姓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人,沒有可比性。只有與古代帝王一樣有著雄才大略的今人,才有資格和古代帝王相提並論,而這個人就是作者自己。所以啊!詩詞中的“風流人物”只能是作者自己。


若愚趣談



當然指的是當代人啦。

按照此文的寫作年代,毛澤東的意指,說的就是當時的社會人物,包括騰蛟起鳳的文人士子,氣宇軒昂的赳赳武夫,還有前赴後繼的時事英雄貧窶百姓,當然還有高高在上的上層建築。而更加確指的,就是指的當世豪傑,包括毛澤東自己在內。

我們不妨先來熟悉一番毛澤東的這首詞: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以毛澤東的這闕詞,甫一發表出來,即刻在國民黨盤踞的領地山城重慶引起了巨大轟動,並迅速延宕至全國,受到了舉國上下的一致讚譽。據說,蔣公曾要求黨國內部的一應筆桿子,擬寫出一篇完全可以壓制《沁園春·雪》的詞章,卻無一人勝任——不是格局太小視野太窄,就是氣量過狹膽魄不足,生生被來自泥腿子延安的毛澤東完全佔據制高點,連個還手的勇氣和機會都沒有。

毛澤東不僅是中國革命的領袖,還是一位史上少有的詞章大家。其詞作的膽識、格局和氣魄、眼界,完全碾壓上下五千年,有一種君臨天下捨我其誰的雍容和豪邁,獨佔風流,獨樹一幟。

當時的社會狀況,是一種犬牙交錯的複雜形勢,一方面國民黨要圍剿中央蘇區,一方面還要應對來自東瀛倭酋的長驅直入,可以說前後掣肘,腹背受敵。毛澤東站在歷史的高度,赴重慶和蔣介石談判,開啟了國內熱血人士同仇敵愾、勇敢赴死的抗日之路,全國上下終於形成了共識——一致對外,共御外辱。

而毛澤東的這闕詞,恰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寫成的。文中的風流人物,不僅包括了遠在延安的抗日精英,也天然的包括了佔據大半個中國的國民黨人士,當然也涵納了蔣介石這樣兒的國府掌門人。

總之一句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指的就是全中國可以奮起抗日的所有有生力量。

事實也正是如此,中國人堅持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抗戰,浴血疆場,血沃中華,以沉重的巨大代價終於換取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也是近現代以來,第一次以人民的名義,對侵略者取得的第一次全面勝利。從此以後,中國人民正式走上了世界的舞臺,成為了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支中堅力量。






龍吟148119260


我是萬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讀小學一年級時就開始背毛澤東的詩詞的,當時什麼也不懂,是在父親的棍棒下壓著背的。

毛澤東的這首《沁園春雪》可謂是毛澤東詩詞中影響最大的一首,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能背。全詞如下: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該詞寫於1936年2月,毛澤東親率大軍東渡黃河,在經過陝北袁家溝時,突降大雪,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作。


回到題主的問題“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其中的"風流人物"是指誰?題主問這個問題,是想答題者回答:這個風流人物是指毛澤東本人,題主要這樣認為也可以,但我不這樣認為,為什麼?

題主這樣想是因為題主不瞭解毛澤東。毛澤東既是天才的革命家和軍事家,同時他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心中的執念是,想建立一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理想國。

因此,他心目中的風流人物當是指人民大眾。大家可以讀下面毛澤東的另一首七律。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這當中的"六億神州盡舜堯”的“舜堯"又是指誰呢?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

我是萬方,熱愛詩詞以及人生哲理。讀過我的文章請賜評、討論、點贊和關注!(如有想互關的朋友請私信與我)


萬方談人生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氣勢磅礴,是一首千古絕詞。詞中在列數評說歷朝開朝帝皇后,讚歎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朝(現今)的風流人物是指誰?

一,是指被先進思想喚醒的人民大眾。毛澤東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的名言。

二,是指為中華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前撲後繼的無數,先烈和英雄們。

三,或許是指他們那一代的傑出領導者。


李昌平8


先看《沁園春.雪》原文: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個風流人物,自然指的不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指的是今天的勞苦大眾,指的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毛主席這首詞可以縱橫捭闔,冠絕古今。對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帝王文治武功頗不以為然,對當下的人民群眾極為推崇,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主人。也因為這一點,毛主席才在各種場合喊出:人民萬歲,這是領袖對人民群眾的尊重,當然也引起人民群眾對領袖的崇敬。


李治亞文史博客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1957.1月號《詩刊》,在這之前,1945.10月毛澤東曾把這首詞贈給柳亞子(參看《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這裡的“風流人物”是指的是既能建功立業又有文采的人物,即今朝的革命英雄。

歷史上建功立業的英雄雖有雄偉氣魄的,不免缺少文采,跟祖國山河的雄偉多嬌不相稱。所以才有下面的一段議論: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這裡,列出五個英雄人物: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是秦、唐、宋三個朝代的開國皇帝,漢武帝是漢朝武功卓著的皇帝,他們都有雄才大略,能建功立業,可惜文采(指文治說)上差一點。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都讓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最大代表,雖在歷史上建功立業,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成為歷史上肯定的英雄人物;但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總歸是剝削階級的最大代表,遠遠不能與今天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相比。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歷史上蒙古族英雄,武功也卓著。這五位歷史上英雄人物看,只有功業而文治不夠,作者是在批判封建皇帝,批判他們“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是批判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即批判他們的缺少文治。通過歷史上的英雄來突顯今天的革命英雄。

下半闕的議論,起到畫龍點睛之筆,含蓄透露作品的主題,是反封建主義(作者自注:《沁園春.雪》中“雪”,是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

因此說,只有今朝的革命英雄才無愧於祖國山河的雄偉和多嬌,比起歷史上英雄強多了。這首詞,不僅讚美了祖國山河,更重要的是讚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抱朴姐姐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毛主席的這首《沁園春 • 雪》,已經是後世膾炙人口的名篇。

這也是毛主席眾多詩詞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在歷數歷史上的著名帝王后,一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畫龍點睛,彷彿讓人立刻進入這個轉折的年代。

於是有人問了,這裡的“風流人物”到底是指誰呢?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好知道這首詩詞的創作時間了。

我們都知道,這首詞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相聚重慶進行談判,在這個歷史時機,《沁園春 • 雪》發表於陪都重慶的《新民報晚刊》上,引起了世人的轟動。

但是這首詞的創作時間更早,在1936年了。這時候的紅軍,組織了抗日隊伍,正準備東進抗擊日軍,部隊走到黃河西邊山陝大峽谷西側時,因天降下雪而停下修整。這個地方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天降大雪,世間蒼茫一片,給人以歷史蒼茫之感。

正是在這裡,毛主席填了這首詠雪之絕篇。

由此可知,這時候所說的“風流人物”,當時走在革命最前線,走在抗日最前線的愛國志士。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沁園春.雪》幾十年來都頗受人們喜愛,它以其特有的風格氣魄和豪邁的意境,自成一體,雅俗共賞,被當時南社盟主柳亞子盛讚為千古絕唱,也得到民眾普遍的共情。其中風流人物的意象,頗受關注。

那麼到底風流人物指的是誰呢?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一下,這首詞是什麼時候寫的?

時間來到1936年,當時紅軍正準備東渡黃河對日作戰,部隊在袁家溝一帶,休整了半個多月,在此期間,此地下了一場茫茫大雪,天寒地凍,冰封雪蓋,映入眼簾的全是一片白雪皚皚的雪原。深夜作者見到這種景象,胸中激動萬分,揮筆而就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雄詞。

結合當時的背景,正處抗戰爆發的前夕,國家內憂外患。抗日救國,奔赴國難,已然正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在此背景下,1936年二月17當時的紅軍發佈了《東征宣言》,鄭重宣告,為實現抗日而渡河東征,2萬多人進入山西抗日前線,誓要要與國家民族共存亡。

因而在這種背景下,詩人寫下如此壯麗的北國雪景,縱橫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並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更是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愛國熱忱,和矢志保家衛國的決心。在此基礎上以古今人物的對比,進一步抒發了自己對於人民大眾期待,雄姿英發,超越唐宗宋祖。

1945年這首詞,正式發表於新民晚報刊。當時是作者在重慶期間,將在首次親自贈送給柳亞子的,然後在重慶廣為傳頌,引起了轟動。在當時的背景下,風流人物所蘊含的意義,自然是作者身後所代表的所有勞苦大眾,以及希望平等解放的人民群眾們,自然在這種情況下也包括作者本身。

這首詞站在了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高度,以人民群眾的角度為出發點,向曾經古代的王侯將相們發出挑戰,所有古代專制的封建帝王,無論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還是成吉思汗等人,一切比不了如今的勞苦大眾和人民群眾們,在一切人民群眾汪洋大海中,都是不值一提的小角色。

最關鍵的是,作者也在這首詞的註釋中,提出。“最後三句,指的是無產階級”就是說,這首具有偉人氣魄的沁園春,最後三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風流人物指的便是無產階級的勞苦大眾,當然也包括作者本身的偉人心胸,這並不矛盾。它預示著中國社會終將走向建立起一個迥異於封建主義制度的新社會,終將走入一個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