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人,活得有多赚

关注一点心理学,让生活轻松一点。

不抱怨的人,活得有多赚


是不是只有自己被亏待?

高峰期的地铁上,人群密密麻麻,每个人都行色匆匆。

无论是早高峰时,尚未从清晨的睡意中缓解过来,还是晚高峰时,刚上完一天的班,大部分乘客都面有倦色。

因为人挤人,不少小矛盾和冲突就会在这时上演,抱怨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烦死了,吵吵吵!”“挤什么挤啊,赶着去投胎吗?”“一大清早的嚷嚷什么?真想一脚把他踢出去。”……

顿时,车厢内的气氛充满了压抑和焦躁。

这样的抱怨在生活屡见不鲜:有人抱怨人生不公平,有人抱怨怀才不遇,有人抱怨生不逢时,有人抱怨身边人粗俗无礼……

似乎这世上的种种都不如人意,似乎独有自己总是被亏待。

殊不知,

不抱怨,才能腾出眼睛和心情,去看到世界美好的那一面。

不抱怨,才能拥有审视自身的机会,去吸取教训,去成长。

不抱怨,才能怀有感恩之心,学会爱与被爱。

一个人遇事不抱怨,就已领先别人一步。

不抱怨的人,活得有多赚


频繁地怨天尤人,天不许、人不服

生活不易,偶尔发发牢骚,适当倾诉烦恼、宣泄掉负面情绪是人之常情,也是情感需要。

但若是逢人便抱怨,整天满腹牢骚,不仅会令自己陷入负能量的恶性循环之中,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伤害亲密之人,让周围人避之唯恐不及。

习惯抱怨的人,实际上是在不断地给自己负面的心理暗示。

原本一点点的不如意,就会被不断加强和放大,最终演变为摧毁力极强的负能量。

每抱怨一次,就是把内心的光抹掉一次。不断地抱怨,就是在凌迟自己。

长此以往,内心昏暗,就会觉得人生无味,颓废而沮丧,最终让人一蹶不振。

不抱怨的人,活得有多赚


知名作家朗达拜恩曾提出一个名为“吸引力法则”的理念: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

你是快乐的,就会引来欢喜;你向外释放善意,他人也会回以微笑;而如果你抱怨,就只会吸引来源源不断的怨气。

有一个人因为错过了太阳而懊悔不已,还一直抱怨是路太陡太远,是行人太多阻碍了前进的步伐,垂头丧气,逢人便诉苦。

他深陷在抱怨的情绪里,忽略了周围的一切,后来他不仅看不到太阳,还错过了满天的星光。

不抱怨的人,活得有多赚


越爱抱怨,就越容易错过机遇。错过了难得的机会,就又容易抱怨。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甘愿让自己整天笼罩在怨气之中,觉得全世界最苦的是自己,最惨的也是自己。

然后任由自己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又怎会有更多的精力去抓住机遇、抓住运气呢?

正如西方谚语所说:“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

抱怨,不断抱住怨气不放,双手怎么空出来去拥抱美好呢?

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一身戾气,让身边人的情绪也深受影响,随之遭殃。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丈夫早上刷牙洗脸的时候,随手把名贵手表放在洗漱台。妻子怕手表被淋湿便拿到了餐桌,没想到贪玩的儿子一不小心将其摔坏了。

丈夫看到后,抱怨妻子多管闲事,抱怨孩子贪玩,喋喋不休了好一会,妻子终于忍不住跟他吵了起来。

在抱怨声中,三人不欢而散:丈夫带着一股怨气匆匆出门,到了公司才发现刚只顾着抱怨和争吵,忘了拿公文包,可钥匙又在包里。

于是叫已经在上班的妻子回来开门。妻子因为匆忙,撞翻了路边的水果摊,赔了一笔钱。

丈夫知道后又是一通抱怨:怨妻子早上的多此一举,怨她路上的不小心。

回到公司后,丈夫因迟到太久被上司批评,心中更加愤懑,直到晚上回家还不忘数落妻子和儿子一番,搞得整个家怨气满满,何必呢!

倘若丈夫一开始没有老是纠结于不如意事情的阴暗面,没有一味地抱怨儿子和妻子,后面一连串的倒霉事便不会接连发生了。

“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然也。”

曾国藩此言警醒后人,发牢骚要适可而止,不然便会招人嫌弃。


不抱怨的人,活得有多赚



不抱怨的人,活得有多赚

每个人都有烦心事,当爱抱怨的人眼中满是愤懑之时,不抱怨的人在干什么呢?

在忍气吞声吗?在暗自伤心吗?

当然不是。

不抱怨的人,既看得见自己,也看得见天地,更看得见众生。

就像《淮南子》中说的:“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看得见自己,是明白自己当下最应该做的是找到方法走出当前的困境。

看得见天地,是深知人生没有事事如意,一味抱怨于事无补,唯有不怕事,能扛事,方能成事。

况且跟天地比,眼前的这点小小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看得见众生,是知道不只自己有辛酸之处,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局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艰难。

不抱怨的人,活得有多赚


小说《上海的金枝玉叶》中的女主角郭婉宝,原是一个大家族的四小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后来生活境况急转直下:她经历了丧偶、劳改、受辱被打、财产散尽等一连串的打击。

然而三十几年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变成心怀怨恨、满腹委屈的妇人,她甚至从不向别人提起过往经历的不公和伤害。

“我只是不觉得真的有那么苦,既然你不得不过这样的日子,那么就把它接受下来。别人能这样生活,我也可以。”

从不抱怨的她,即使步入老年,也依旧活得乐观、优雅、大气。

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让她有力量将过往糟糕经历的这把“杀猪刀”变成一把“雕刻刀”,慢慢地雕琢出岁月沉淀之美。

永不抱怨,需要多强大的精神自律啊!也许我们都只是常人,不像圣人和高人那般坚韧,那么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糟心事呢?

在这个问题上,蔡康永建议:“抱怨当然是可以的,但公平一点,每抱怨一件事的同时,感谢另一件事的发生。”

也许更好的做法是,每抱怨一件事,就感恩两件事。这样的话,留在自己心中的就永远都是感恩比抱怨多一点。


不抱怨的人,活得有多赚

当世界无情时我多情

大诗人雨果曾说:“当世界无情时我多情,当世界多情时我欢喜”。

是啊,当觉得世界无情之时别只顾着抱怨个不停,不妨以多情之心待之,相信终有一日也会与欢喜相遇。

当张开双手的时候,不要去拥抱怨气和牢骚,去拥抱美好和阳光吧!

不抱怨,才能把小日子过好,而把小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声明:敬请订阅更多心理分析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yidianxinlixue123。本平台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