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讀書的5條理由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5条理由

因為孩子,我們不得不變得更完美。

就像我,因為女兒的意見而不得不在即將“路怒”時有所覺察,生生地把指責嚥下肚去。

感謝孩子。

我們給了他們生命,而他們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5条理由

不過,這個和孩子一同成長的過程,確實不容易。

咱們就單說讀書吧。

不少父母都會問我這個問題:“孩子認字了,還需要和他一起讀書嗎?”

這個問題的背後,是大人的辛苦——勞累一天,總算回家,可是就算你連句話都說不出來了,那個小傢伙還要纏著你:“媽媽講!媽媽講!”還有呢,很多孩子都喜歡把同一個故事不厭其煩地聽上千遍百遍!你都要吐了,他卻仍不依不饒……

這個問題的背後,是大人的“以為”——不是上學了嗎?不是認字了嗎?那還需要我給你讀啊?你是懶吧?要是一直讓我給你讀下去,你的閱讀能力怎麼提高?(嗨,多少事情你都恨不能包辦到底,偏偏讀書這件事你卻想早點撒手……)

這個問題的背後,是大人沒有真正意識到“親子共讀”的意義所在。

如果真的想通了,共讀就成為了必須,堅持就成為了享受。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5条理由

雖然我習慣走哪兒說哪兒的“形散神不散”,但是為了條理清晰,還是用“一二三”的方式由淺入深,一步一步講吧。

第一,和孩子一起讀書,是把關。

您知道咱們國家一年出版圖書的總量是多少嗎?80億冊。

您知道孩子們可以接觸到的圖書有多少嗎?哦,這個數字我可沒有。

但是我知道的是,今天的孩子們一定會接觸到盜版書,一定會接觸到網絡小說,一定會接觸到口袋漫畫……這個世界太複雜!就連久負盛譽的鄭大王的作品中,也有絕對少兒不宜的內容。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對壞書要咬牙切齒》。為什麼呢?吃錯了藥,洗胃!看錯了書呢?看些平庸的東西倒還罷了,只是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可如果是看了垃圾乃至毒藥,那可是病入膏肓了。真的,我曾親眼見過五年級的小女生手裡有相當色情的鬼故事。我也曾親眼看到六年級的男孩子在讀《壞蛋是怎樣煉成的》。你相信嗎?網上對這本書的追捧超乎想象,竟然還有人說這是一本勵志書,因為這本書裡的髒話連篇爭強鬥狠混黑社會的主人公勤奮學習終於考上了重點大學!

你放心嗎?

今天,我還給我的學生講了一個詞:“品位”。我告訴他們,有些所謂的暢銷書,並不適合你們看,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品位不高。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我們在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一寸光陰一寸金”,但是卻眼睜睜地任那些毫無意義的東西將孩子俘虜,這樣的不作為難道不是犯罪嗎?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5条理由

第二,和孩子一起讀書,是“扶上馬,送一程”。

孩子學了拼音認了字,就真的可以自主閱讀了嗎?

不一定。對於絕大多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自己讀書是相當有挑戰的事情。認字少、理解能力不高,是難以逾越的障礙。把書丟給孩子就指望他能夠愛上閱讀,是很不負責任的。那是書啊,是抽象的文字,而不是一把麵包屑!

不信?請您捧起一本英文原版小說讀讀看?

我們和孩子一起讀書,鼓勵他自己讀,但是一定會及時關注孩子的困難,並施以援手。想想看,孩子的內心是不是有了溫暖的依靠?放心吧,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他今天不認識,並不代表他永遠不認識。他今天不理解,不代表他永遠不理解。幫幫他,是有點兒費勁,是讓孩子有點兒依賴,但是相對於興趣因挫折而磨滅,絕對是值得的。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5条理由

第三,和孩子一起讀書,是尋找共同語言。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我曾笑談,理想的親子關係,是“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年母女成閨蜜”。而要想構建這樣的關係,就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模式。簡單來講,就是溝通要經常、坦白、達成共識。當然,小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也藏不住話。可是,如果溝通不從娃娃抓起,等將來真的發生問題了,可就悔之晚矣了。

但是,很多父母是不善於和孩子溝通的,包括我在內。怎麼表現呢?看著孩子,想說,沒話說。憋了半天張嘴了,就是“今天老師表揚你沒?”“考試得了多少分?”“跟小朋友打架沒?”“褲子怎麼髒了?”“發了幾次言?”“我怎麼看見人家那個誰誰誰的小紅花比你多?”

然後,孩子就嘟嘴了。

你成為談話終結者,呵呵。

也常有家長問我:“我怎麼知道孩子到底把書看進去了沒?”哦,我們常用的問題是“給媽媽講講,這本書講了什麼道理?”

然後,孩子因讀書而得到的快樂瞬間煙消雲散。

這個道理很容易想明白——你看完電影后,滿腔感動,久久回味……可這時如果有人追著你要你說個所以然甚至要求寫讀後感,你也不會太開心。

根本不用提問題。

只是把我們的感受講出來就夠了,他,不會閉口不言。

最近,我們一家不是迷上了《城南舊事》嗎?這個感覺真是好——大家都在談論同一個話題,有碰撞,有共鳴,會一起笑,也會一起嘆息。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5条理由

第四,和孩子一起讀書,是在傳遞愛。

松居直的這段話多次被我引用。

孩子們長大以後,我才真正瞭解到,當時我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講了這麼多故事的意義在哪裡。我也發現,通過念這些書,我已經在他們小時候,把一個做父親的想對孩子們說的話說完了。

如何證明你愛他?

管吃管穿買玩具,很重要。

但是肯花時間,更重要。

而每天都能拿出時間來,把他抱在懷裡,用最溫柔的語調來讀書,那一定是真愛啊。

有朋友在“鋼好讀書群”裡分享,說自從開始親子共讀後,發現孩子特別期待每晚的讀書時間,眼睛啊,放光。

孩子愛的,是故事,更是你的愛。

那所有的故事,一定是在你的溫暖、溫柔、溫和的背景裡如泉水汩汩流淌,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孩子的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的原意,是說明做學問的道理。

可是,難道我們心中的愛不也該彷彿“活水”嗎?心中有愛,就永不枯竭,自然幸福啊。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5条理由

第五,和孩子一起讀童書,使我們重溫童年。

我們小時候,哪裡有這麼豐富、這麼有趣、這麼美好的童書啊!

為什麼不和孩子一起讀書呢?就像是抄近道回到童年。這是在沾孩子的光,而擁有一顆童心的人,永遠不會老。

最後……

一本書,兩個人三個人讀,太划算了!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5条理由

不願,可以有萬條藉口。

想做,一個理由就夠了。

親,和孩子一起讀書吧。

從此時開始,就不會晚。

2016-4-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