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在《写作课》中,学习写小说的正确姿势

《写作课》:在《写作课》中,学习写小说的正确姿势

从小就爱看《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我,很想学会写小说。也曾认真编织过这个梦,但是,写了五六万字,就无法写下去而弃了。当我遇见艾丽斯•马蒂森的《写作课•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这本小说写作指南时,尽管艾丽斯明确地说:

如果你是初试身手的新人,可以先把这本书放到一边。

我的理想读者是和我一样的人——不仅有创作的冲动,而且已经转化为实践,你的创作积累已经足够写出一部甚至是多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显然,在小说创作方面,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新人”;我也不能算艾丽斯所说的“理想读者”。但是,我还是认认真真读了,并且,自觉有所收益。

一、无论多忙,也要忙里偷闲坚持自己的写作梦想。

这是我从《写作课》中得到的第一个深有感触的地方。其实,现在无论是大多写作指导书籍,还是写作指导课程,都会教写作者一个写作的信条:坚持。艾丽斯坚持写作的故事让我特能接受这一点。她说,她写作起步比较晚,主要是很忙,忙于工作,忙于照顾孩子,而且,她身患眼疾,身受困扰。

受家庭境况限制,在兼顾照看小孩子和做家务、写作之间,她十分被动。怎么办?艾丽斯只好请一个临时保姆帮她带孩子,每周两次,每次才两小时。她呢,在保姆照看孩子期间,就赶紧去地下室,一边洗衣服,一边写作。

她就是这样学会了如何从紧张的生活中挤出时间写作。虽然她年近五十才开始构思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可是,她还是成功了。她的作品在英语文学界广受好评,将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小推车奖收入囊中。这一切,与她长时间的坚持是分不开的。

同为女性,对她的忙感同身受,对她的成就更加钦佩,对她的这个观点就更加容易接受了。

《写作课》:在《写作课》中,学习写小说的正确姿势

二、小说家需要恰到好处的白日梦。

艾丽斯认为,对小说家来说,不必深陷在真实的泥淖里。虽然创作大多以真实事件为蓝本,但是,完全可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

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非常受用的。我曾经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就无法逃出真实的藩篱。因为某件事生出写作的灵感,开笔写就是那件事的开头,过程与结局似乎被脑袋钉死了,虽然痛苦,却改变不了。读了艾丽斯的《写作课》,我参加了豆瓣阅读的长篇小说拉力赛,感觉再也没有那种逃不出的痛苦了。

在写作中,需要将自己当做故事中的人物,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叙事视角”——这是小说创作中最艰难、恐怖的部分,即成为他人,把自己彻底幻化成要塑造的人物。

这样的幻化,也不是毫无原则的。艾丽斯认为,每一个作家还要具备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快速切换的素质。

如果写满字句的书稿是一只风筝,那倾泻而出的情感便如同天空中呼啸而过的狂风,我们需要一根线来牵引——同样,作家当然需要创作的自由,但也需要理性控制,二者缺一不可。

三、寻找灵感的小妙招

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技法,既可以凭空虚构出人物和情节,也可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是稍作加工,对话、时间、天气等,都是可以虚构的元素。

而作家唯有打开心扉,直面内心情感的涌动,才能将此虚构手法得心应手地运用。那就需要强大的想象力,需要足够的灵感。

《写作课》:在《写作课》中,学习写小说的正确姿势

没有灵感怎么办?绝不能坐以待毙,而要主动出击。

方法一:走出书房,去那些没人认识的地方独处一会儿,随心所欲地乱写一气,不管有没有用,把脑海中闪过的所有念头都记下来。

方法二:欣赏油画雕塑或听听音乐也有助于放松思维,可以参观美术馆或听场音乐会。

方法三:去个不太能碰见熟人而又人流密集的地方(超市就是个不错的选择),盯着过往的人看,直到能激发出创作灵感的目标人物出现。

方法四:如果不想冒雨外出或者行事鬼祟,也可以自行想象两个从楼里走出来的人,然后对他们的情况展开想象、自问自答:他们更愿意走出来还是待在里面?他们就此分开还是一起行事?他们所期望的是什么?两个人都是这么想的吗?

方法五

:如果上述方法都宣告无效,就无所事事地坐上一阵子,有时候,想象力就是憋出来的呢。

身为哈弗大学文学硕士,作家,写作课教师的艾丽斯•马蒂森的《写作课•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一书远不止以上内容。全书共五个章节:风筝与线;让人物动起来;短篇与长篇;敞开心扉;坚持写下去。本书中关于长篇小说的构思讲解得十分透彻,对于每一个创作长篇小说的人来说,绝对受益无穷。不仅如此,全书结合36部经典作品,进行巧妙解读,使得她的每一个章节都显得深入浅出,容易领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