毎天讓孩子閱讀課外書1小時,長期堅持對孩子有什麼幫助?

鮮橙多你個美年達


古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對於“讓孩子堅持課外閱讀,對孩子有什麼幫助”這個話題,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一直堅持給孩子做親子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在這件事情上有很多的感觸和收穫,藉此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在我看來,堅持讓孩子課外閱讀,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

培養了閱讀興趣,建立了閱讀習慣

我們家大寶從1歲左右開始親子閱讀,媽媽堅持每天晚上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陪著孩子閱讀繪本、講故事,進行各種認識訓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養成了自己閱讀的習慣,每天放學回家,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閱讀各種繪本、童書,等到上了小學之後,涉獵面進一步增大,文學、科幻、歷史、人文等方面的作品都開始涉獵,即便是這幾年學業日趨繁重,也沒有影響到孩子閱讀的投入,基本上每年都會完成2、30本課外書籍的閱讀。

在這個過程中,已經不需要我們去督促孩子看書了,她自己會很主動的利用空餘的時間看書,即便是跟我們旅行、外出的時候,揹包裡也永遠會放上一兩本書,而不是手機或平板電腦。

擴展知識面

廣泛閱讀帶來的好處之一是知識面得到極大的擴展,孩子涉獵了很多領域的書籍之後,知識體系更加豐富完善,無論是用於學習,還是跟人交往,知識量的增多,無形之中為這些活動提供了更充實保證。

我女兒經常會就一些歷史、文學方面的話題跟我進行討論,考知識點,探討某些問題的看法,這樣的碰撞,對孩子鞏固知識非常有幫助。

提升言談舉止和氣質修養

書的看得多了之後,孩子無論是寫作還是言談舉止的溝通,會更加註意措辭和各種名句的引用,原本粗獷的一個丫頭,慢慢的變得更加文靜、秀氣了,這些變化,我相信是跟閱讀有很大的關係的。

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和愉悅

女兒在閱讀課外書的時候,經常會對書中的情節發出一些愉悅的讚歎,在跟我進行交流討論的時候,表現出來的那種興奮、投入的神情,跟那些沉迷電子遊戲、目光呆滯的孩子簡直是天壤之別。

對電子產品的興趣更少

這兩年因為孩子經常要外出去上補習班,甚至需要坐公交地鐵,為了方便聯繫,我們給孩子準備了一個手機,孩子表現的很自覺,除了週末和需要用到手機的時候,其他時間會主動將手機交還給我,相比手機、電視、平臺電腦而言,課外讀物的吸引力要高的多,所以,我壓根不擔心孩子在手機裡面裝遊戲、視頻的軟件。

文筆、寫作、學習能力更強

這也是課外閱讀的一大收穫,因為給孩子看了比較多的經典著作,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會經常引用很多名句和寫作手法,因此,孩子的語文學習能力、作文水平、閱讀理解的能力都是比較出色的,學習成績也不用我們擔心,今天小升初,也陸續收到多個名校的邀請了。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元寶爸爸聊育兒


自然會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都知道“一萬小時定律”和21天養成習慣,這些都是我們熟知的,但是真正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旦做到這些,那麼一定會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

讀書也是如此,只有每天,不斷地讀,好讀書,讀好書,一定會腹有詩書氣自華。

作為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在人們在教育的精力投入很多,無論是金錢還是時間。每天讓孩子閱讀課外書有以下幾個好處:

  1. 為孩子還開一座知識的大門

孩子每天除了正常課程,和吃喝玩樂以外一定要留下時間用來讀書和學習,長期堅持讀課外的孩子,他必定能夠拓寬知識面,每天讀書,孩子的眼界一定是十分開闊的,在書中他能找到屬於自己年齡階段的語言和好奇心的滿足。我們常說,讀萬卷書就是如此,只有每天堅持,不斷地積累,孩子才會發生由量到質的變化。

2.能夠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想象力。

讀書時增長孩子見識最好的辦法,作為父母不能忽視一小時的力量,每天課外閱讀一小時,長期如此,孩子一定會喜歡上閱讀,閱讀,能夠讓孩子從書中看到與現實生活中不一樣的東西,每天花費一小時讀書和每天花費一小時玩耍時有本質的區別的。我們都知道王羲之的故事,他從小就開始練習書法,他為了練習書法,大缸裡的水都用了十八缸,這也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後來才有了王羲之書聖的稱呼,王羲之的成就絕對不是一時半會兒的,而是長期積累的過程,從這方面我們也能看出閱讀的力量,長期堅持,才會實現質的大跨越。

3.能夠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為什麼我們喜歡有才華的人,喜歡腹有詩書的人,他會讓我們感覺到很有素質和修養,與人相處會很舒服。孩子每天讀書的習慣一旦養成,對他們來說是終身受益的。一個良好的習慣必定受益終身。讀書多的孩子會比較自信,他的內心是無比遼闊的。每天讀1小時課外書,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他們在讀書中養成了堅持的優秀品質,不輕易說放棄成為他們的優點,長大後做事,也定會有良好的習慣。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是一種成功。

因此,每天堅持讀一個小時的書,無論是課堂內外,長期堅持,對孩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如果不信,那就先從21天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開始吧~


全民親子閱讀


微博上的這張圖一度引起了熱烈的談論:中國地鐵上都是低頭族,一人抱一個手機玩。而外國地鐵上都是看書看報的。

《人民日報》第16次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電子書為3.36本,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甚至略低於泰國。雖然目前我們國家的國民閱讀水平有所增長,但是還是遠遠落後的。

其實很多家庭都沒有閱讀的習慣,我認識的很多人,一聽到閱讀,都是“我家從來都不買書”“我家連書櫃都沒有”,然後呢轉身就埋怨孩子不愛讀書。

讀書重要嗎?重要,古人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可以充實一個人的思想,可以塑造一個更好的價值觀。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兒剛出生的時候,就開始給她念繪本了。

從大火的《中國詩詞大會》,到高分評價的《朗讀者》,主持人董卿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驚歎,董卿在舞臺上的舉止談吐以及她出人意料的文學修養,跟她愛讀書有很大關係。

在很多家庭中的情況就是,家長和孩子沒事兒就是刷手機,打遊戲,電子產品早已替代了書籍。

近年來,學校教育越來越重視閱讀,很多老師都在班級設置閱讀角,甚至給孩子下了死任務,每天必須閱讀半小時以上,並且要在群內打卡,或者做摘錄筆記。

這是一種強制性的閱讀,好嗎?我覺得很好,畢竟有一部分家庭是沒有閱讀的概念的,也沒有閱讀的環境,這種強制性的閱讀,會逼著孩子讀書,去養成閱讀的習慣。讀小說也好,讀科普書籍也好,只要他閱讀了,他就會有收穫和一定的興趣。慢慢地,他會養成一種閱讀的習慣。


木小暖同學


每天讓孩子閱讀課外書,一個小時長期堅持,對孩子知識面的擴展,能力的提升都有好處。



每天讓孩子讀的書,一定是有選擇的、對孩子成長有益的書。從電視上看的詩詞大會這個節目,節目裡的很多小朋友,從小不僅背誦了很多詩詞,而且看了大量的書,知識面特別廣,這樣的孩子看起來思維能力特別敏捷、反應能力快、推斷能力強。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要是持之以恆、堅持不斷地讀書,就會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就會不斷的完善自己,就會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就會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從一個高度走向另一個高度。


平原春秋


有一點幫助,可以提高對文字的理解力,需要孩子本身對知識有好奇心。

比較大的幫助是需要長期監護寶寶的人能教孩子理解課外書的知識點,邏輯,建立他們對知識的自我理解和強化能力,一孩子讀課外書沒啥作用,還有可能讀歪了。監護人不能引導和陪伴的話,讀歪的可能性太大了。對著書本發呆的孩子數不勝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