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純電動車的這麼多,車企沒特色創造特色也要上

純電動車銷量漸漲,為什麼還是要潑潑冷水。

為了鼓勵電動車的工業發展,對車企進行補貼。市面上跑的純電動車倒是多了,但是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因為產品續航能力不好,產品力不佳造成的一系列問題。所以補貼還是退坡了。

2019 年的政策則更加嚴格,續航里程低於250公里以下的電動車,一分錢補貼都拿不到。

主流電動車型,配置的車載電池大都是鋰離子電池。但現有車載鋰離子電池的續航里程著實令人頭疼,除卻特斯拉之流的高端品牌、比亞迪之類的電池大戶,中低端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大多260公里左右,甚至更低;不短不長的續航里程,與現有內燃機車相比,著實不夠方便。

高端純電動車的這麼多,車企沒特色創造特色也要上

至於為何多數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不足,歸根到底還是由於能量源效率太低。電池效率低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電池技術不足,導致電池能量密度低、容量低;其二,電池能量管理系統做的不好,電池使用效率低下、整車能量使用過高。

這可愁懷了做低端短續航電動車的車企們,消費者也不是傻子,低端低續航電動車沒了補貼,價格下不來,消費者既不會買來當做佔號車,單純給自己留個新能源牌照,也不會買來當家用車,畢竟即使是城市日常使用需求,200 公里的工況續航也就跑個 100 多甚至不到 100 公里,買這部分車型的用戶用車年限一般較長,用個一兩年電池衰減,可能一輛純電動續航的電動車跑得還不如電池大點兒的電動自行車遠,再加上這部分低價低續航電動車還往往沒有快充能力。

高端純電動車的這麼多,車企沒特色創造特色也要上

補貼一退下來了,自然做這種車型的車企就要考慮自己的生存問題。這不是250公里以上還有補貼嗎?且消費者相對於純電動車還是更好買,那就做個高端純電動車品牌好了。現在做高端純電動車的這麼多,沒特色怎麼辦?包裝啊!智能化啊,包裝成,純電動先鋒是不是很上檔次。很多車企就開始了特色化的包裝:

眾泰雲100採用了雙色車身設計,整體外觀與眾泰Z100車型保持一致。車身長寬高分別為3559/1620/1476mm,軸距2360mm。小巧緊湊的車身和偏可愛風格的外形設計更偏向年輕用戶的審美。

配置方面,7英寸彩色顯示屏、安雲車載系統、藍牙、WiFi熱點、行車記錄儀、倒車雷達、坡道輔助系統均有所配備,相較競品車型在此方面更具優勢。

高端純電動車的這麼多,車企沒特色創造特色也要上

眾泰雲100搭載一臺額定功率24馬力的交流異步感應電機,最大扭矩120牛米。與其匹配的是1擋雙級減速器。電池採用三元鋰電池組,能夠提供大於150公里的續航里程,採用220V家用電壓充電時,6-8小時可將電池充滿,380V高壓充電時,1小時可完成80%的充電量。

江淮和悅iev4的外形與2013款和悅A13車型幾乎完全一樣,而和悅A13車型則是2008年江淮同悅的改款換代產品。因此iev4的外形在今天看來有些跟不上潮流。長寬高分別為:4190/1650/1445,軸距:2400(mm),相比前文中提到的幾款產品,iev4多出的後備廂空間令其在實用性方面更具優勢。

高端純電動車的這麼多,車企沒特色創造特色也要上

內飾設計與2008款江淮同悅車型保持一致,雖然與同價位車型相比在基本功能上並不欠缺,但樣式的老舊是毋庸置疑的。同時配置方面也乏善可陳。

為iEV4提供動力的是一臺額定功率18馬力,最大功率42馬力的永磁同步電機。它可輸出170牛米的峰值扭矩。隱藏於後備廂中的磷酸鐵鋁電池組由合肥國軒高科提供,電池容量:19千瓦時,江淮官方給出的最大續航里程為160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