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搭臺 南充週末文藝節目輪番演

广场搭台 南充周末文艺节目轮番演

順慶文化角,群眾演出現場。

無論是排滿歌舞表演的廣場、熱鬧非凡的文化課堂,或是書香滿滿的農家書屋……南充的街頭巷尾、村莊小鎮,群眾一年四季“不得閒”,都在忙碌地開展多彩的文化活動。

4月23日,記者獲悉,近年來,南充已建成農家書屋5279個、社區書屋371個、“文化角”藝術活動每週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讓人樂享生活。

1 廣場搭臺 週末文藝節目輪番演

50餘歲的蔣琴,是一名古箏愛好者,也是南充某女子樂團的成員。4月13日下午5點,早早吃過晚飯,她便拿上那把心愛的古箏出門了。

“今天在濱江路景觀長廊有一場演出,其他隊員們都在趕去的路上了。”蔣琴告訴記者,2019年以來,樂隊每個週末都會在濱江路景觀長廊和西山運動場進行演出,已經堅持了4個月。

“各位朋友好!在這個美好的週末又準時與大家見面了。”一名領隊拿起話筒熟練地跟觀眾打起招呼。接著,民樂合奏《茉莉花》《月光下的鳳尾竹》《紫竹調》等曲目紛紛上演,成員們或演奏、或歌舞,現場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不一會,濱江路景觀長廊就圍了不少觀眾,有閉目凝聽的、有舉著手機拍照的,好不熱鬧。“只要天氣允許,他們都會準時過來表演。”市民李國棟今年已經70餘歲,每天晚飯後都會到這跳壩壩舞,自從這裡來了這支義務演出團隊,他的飯後生活更豐富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市民。

演出結束,已過了晚上8點,但樂團成員不僅不著急走,還三三五五地開始練習,觀眾們也不忍離去,一直守著看完最後的“花絮”。

據瞭解,為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讓城區處處洋溢著文化韻味,“順慶文化角”城市文化行為藝術系列活動每週六、週日分別在城區內市人民廣場、濱江景觀長廊、1227廣場、雙女石公園等18個點位演出。

參演演員以順慶區文化館的老師和學員、民間藝術協會為主,既有在校學生,也有退休的老人,約有100餘人。活動按照“即演即走”的方式進行,時間一般控制在60分鐘內,每組演員少則幾人多則十餘人,屬典型的小規模表演。演出貫穿全年,內容以器樂、民謠、現代舞等藝術形式為主。

2 免費培訓 文藝愛好者加入藝術團

除了文藝演出,還有免費文藝培訓。

同一天,南充文廟內琴聲悠揚,10餘名身著漢服的年輕學生正在老師的指導下撥弄琴絃。

“古琴能給人帶來祥和安寧的感覺,我非常感興趣。”現場的一名學員告訴記者,在這裡學習不收費、不用自己帶琴、老師也非常專業,感覺非常好。

文廟內的免費文藝培訓屬於“順慶文化角”城市文化行為藝術系列活動子項目。具體有面塑、棕編、松溪內家拳等5門課程,市民可以憑本人身份證到文廟辦公室、或者順慶區文化館免費報名。經過培訓的學員,還有機會登上文化角的舞臺,展示自己的風采。

除了順慶,高坪區文化館等也開展了類似的免費文藝培訓。

每週二、週五上午,60歲的市民黃世武都會來到高坪區文化館的“免費文藝培訓班”學習。“我從小就喜歡二胡,退休後時間充足,就報名參加了二胡培訓班。”黃世武告訴記者,他在高坪區文化館的二胡培訓班已經學習了近2年,會演奏的曲目越來越多。學習之餘他還加入了市二胡藝術團。“希望有一天,可以參加各類民樂比賽。”黃世伍說。

據瞭解,高坪區文化館長期開設“免費文藝培訓班”,設有舞蹈、二胡、薩克斯、模特等約13項課程。每天下午3點至6點,該區文化館教室內前來上課的市民絡繹不絕,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已培訓了上萬人。

3 農家書屋 村民文化生活“忙”

城市裡的居民樂享文化生活,鄉村裡的群眾也“忙”個不停。

14日,記者在嘉陵區一立鎮塘灣村農家書屋看到,閱覽室裡,擺放著幾排書架,各類圖書分門別類地碼放在書架上,幾名村民正在仔細品讀。

“以前,村民放下農活,除了打牌就沒有其他活動。現在好了,有節目看、有書讀,還可以參加各類健康有益的活動,生活充實多了。”塘灣村村民何崇光說,他只要有空都會到農家書屋閱讀半個小時。和何崇光一樣,該村的謝光榮也是農家書屋的常客。他說:“‘農家書屋’裡有很多養殖方面的圖書,可以學習致富的本領。”

記者從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瞭解到,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共圖書館10個、實體書店188家、農家書屋5279個、社區書屋371個以及大量的閱報欄(屏)、個人書屋、APP閱讀推送平臺等,構成全方位閱讀陣地。

除此之外,每年還會深入開展“春節文化周”“送演出到脫貧攻堅第一線”“戲曲進校園”“歌舞雜技進社區”“歡樂進萬家”“送文化下鄉”等惠民活動,全年演出2000餘場。

不論城裡還是農村,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都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