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乃安:義工大姐(小說)

佳作推薦||範乃安:義工大姐(小說)

“我是義工” 是她的微信暱稱,朋友圈裡有好友二百多名。好友撥通她的電話都是稱呼她大姐,於是她這個 “義工大姐” 就在豫平市裡傳開了,圈外的很多人也都記下了她的電話號碼。可是沒誰知道她的真名實姓,也沒人去問她,都 “義工大姐、義工大姐” 地喊,好像這個 “義工大姐” 就是她的真實姓名。既然被稱為大姐,不用說已有相當的歲數,可從她的 “一頭烏髮、飽滿的精氣神”上看,是辨不出確切的年齡,有小夥好奇地問:“大姐,你有幾歲啦?” 她笑笑回答“三十五”。小夥對她打量了下,說道:“大姐真會說笑話,我看您三十五是假,五十歲是真的,你說是嗎?” 這大姐誇小夥有眼力,說他猜對啦。五十歲,而是她的黨齡。她的意思是說小夥把她的黨齡猜對啦。方才她說 “三十五”,是隻說出了一半,看這個大姐還挺幽默呢。今年(2019)十月就是七十週歲的人了還看不出來老,這說明她養生養得好,其實密訣並不全是怎麼吃,主要是心態好一一天天有個幸福的心情嘛。是的,她認為幹 “義工” 是最好的享受,也是一種好的養生方式。

“義工大姐” 組織一個義工團隊,編成一個群,她為群主(這是市裡很多義工團隊中的其中一個)。她這個群主,常在群裡發出學習傳統文化“道德經”的文字和語音,為的是提高大家行善向上的人生價值,活躍做義工的積極性。這些成員又在社會上有了很好的漣漪效應。

“義工大姐” 每天要關注環衛工人的愛心早餐,義工聯合去幫助切菜、洗碗做好服務事項;常去敬老院慰問和服務;做好扶弱救困助學活動;對留守兒童不僅做到物質上幫助還要做到精神上關愛,使孩子們能天天健康快樂向上;凡是需要去幫助的她都要去幫助,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共築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只有付出,沒有索取,天天很忙,天天很快活。

晚春的一天,一個叫王有成的從外縣趕到豫平市有急事要辦但又辦不成,通過打聽,聽人說有個 "豫平通義工大姐” 能幫他辦成,於是就找到這個 “義工大姐” 請求幫助,沒想到人家不肯幫他的忙,說了很多好話也沒用。王有成很不高興,在懷疑這個 “義工大姐” 能是真正為別人服務的嗎?

王有成是農民的兒子。早在1992年他的父親患肝癌,為看病把家庭折騰光又欠下了不少債,結果人還是閉目而去。臨死前,這個老實巴交的父親對兒子說:“成,以後你上學有困難就去找尚福華。” 有成還以為父親神志不清在說糊話呢,便問:“爸,找尚福華幹啥?” 爸說:“尚福華她會幫你的。” 有成問:“你認識人家?” 爸說:“她是咱縣的大官,愛幫助人。”

父親死後,王有成剛好初中畢業。這孩子學習成績不錯,按說應該升高中考大學,可他不能呀。父親不在了,母親除了背一身債還拉扯著個年幼的弟弟、照護著個年邁的奶奶。家中面臨這種困境,哪有錢繼續供兒子讀書呢?

王有成為上不起學哭紅了雙眼。他知道,初中所學的知識只是個基礎,距離自己的理想還有很遠。無奈,他決定報考中專,畢業後先找份工作,以後有機會再報考大學。根據他的學習成績,上中專是沒問題的。他參加了中專考試,分數達到了錄取的分數線以上,可是一直沒有接到錄取通知書。他想:是不是被別人給 “頂” 去啦?

早些年,達到錄取分數線的考生被頂替名額的現象不稀罕。那些有權有錢的人,常幹這種不道德的事。王有成家中又困難、社會上又無有勢力的靠山,是個明顯的弱者,名額被人家 “頂” 了,他又有什麼辦法呢?那只有在家裡委屈地哭。

縣長尚福華正在辦公室看文件,聽得有敲門聲,說了一聲 “請進” 只見一位老農民領著個學生走進來。這學生是王有成,這老人是有成的一個本家爺爺。原來有成正在家裡哭,這位爺爺走來一問才知道是孫子的名額被人家 “頂” 去了,還聽孫子說了他父親死前說過的那句話。這不,這位本家爺爺真的領著孫子有成到縣政府找尚福華縣長來了。

尚福華聽老人說了一遍,心裡很難受,她對王有成說:“別哭了,我會幫你去問清楚的。另外,你上學有困難我也會幫你的。記住,要爭口氣,好好學習,一定做個有出息的人。”

有成不哭了,擦擦眼淚說:“尚縣長,我聽你的話。” 這個半大小子,此時倒有些不好意思,也不敢大膽地看一看這位女縣長。

老人領著孫子走後,尚福華就把王有成上學的事認真過問起來。她親自去有關部門問情況、查原因。最終,王有成被 “頂” 的名額找出來了,學校正式向王有成下了錄取通知書。尚福華對王有成上學的事一幫到底,從自己腰包裡掏錢解決了這個學生上學的所有費用。王有成每一次收到尚福華寄來的錢,都感激得熱淚盈眶。

尚福華是個愛幫人的縣長早在縣裡廣為傳播,不然有成他爸咋會知道這個尚福華愛幫人呢?

她這個縣長,除了對社會上不少困殘人有幫扶,對機關單位的同志也心中裝著一張 “統計表”,發現有生活上過不去的便去幫一把、有夫妻不和的便上門做調解員。

她在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時就是個愛幫人的模範。二十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成為一名國家幹部,後來提升為一縣之長,作到時時不忘將關愛幫扶別人記在心上。

她感到幸福的,是自己出生在一個吉日良辰一一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那時刻,她在豫東一個尚氏農民家庭 “呱呱” 報到人間,父親樂呵呵地給小女兒起了個 “福華” 的名字,於是她與共和國同步成長起來!……

幹了十來年縣長到了退休的年齡,轉身成為一名平民百姓。她不再在這個縣城住下去了,要回到她丈夫退休的豫平市和丈夫去一起生活。

王有成在尚福華的資助下讀完了中專,找了一份工作,有了相當的經濟收入,同時農村的那個家也走出了困境,二年後他又步入高等學府圓了讀大學的夢,畢業後回到縣城應聘上一份不錯的工作,娶上一個理想的妻子,添了一個寶貝兒子,小家庭過得滿幸福。轉眼又過十多個春秋,他的兒子又考上了大學。這時,他好像從夢中醒來似的,晃然想起了老縣長尚福華,不禁流下熱淚,心裡說:“尚縣長是我的恩人,這些年我怎麼把這個大恩人給忘啦?我王有成的良心哪裡去啦?” 他知道,尚福華已經退休離開這個縣城十年了……於是他決心到豫平市去找恩人尚福畢,要很好地作個感恩的表示。到了豫平市,該去哪裡找他的恩人呢?結果找到 “義工大姐” 請求幫助。“義工大姐” 卻說他不是個幫助的對象,人家正急著要去幫扶一個困難戶呢,請他不要囉嗦別的事,說了聲 “對不起” 就匆匆離開了他忙她的事去了……王有成的心一下變得冰涼,傻站了一會,之後帶著極為不滿的情續返回了縣城。

“義工大姐” 和她的丈夫都是有退休工資的,而且還不算少,可是他們竟沒有自己名下的房子。不用說,兩口子所住的是租賃的房一一僅一室一廳還是低檔的,也沒有過多的電器,主要是圖省錢。吃穿講節儉,可衣著乾乾淨淨、素食也調濟得合理,看來本身費用是花不幾個錢的。兒子和兒媳都有工作,生活上也用不著父母照顧。那麼,老兩口是應該有積蓄的,卻不然,想不到他們竟是個 “月幹族”。錢都花到何處啦?也很簡單,因為是幹義工的,錢也義務捐出去了,是認為被捐贈的對象更需要錢,捐給那些困、弱、病、殘的苦人心裡是舒服的。這兩口子退休十年了,也幹義工十年了……

“義工大姐” 的老伴不是自己團隊的成員,是個在大市場外門傍擺地攤修鞋的,招眼的掛著塊 “義工修鞋” 的牌子。這老漢是個退休的鐵路工人,右腿出了點毛病,走起路來不利索,所以沒參加妻子的團隊。他修鞋的手藝還挺高呢,可是相當一部分人是不肯來他這裡修鞋的,因為看他是義工修鞋,不好意思來添麻煩。來這裡修鞋的是些收入不高的人群,都對他產生不錯的感情,常坐下來細拉呱兒,於是這裡又成了他了解幫扶“困難”的一個窗口。他修鞋既賠工又賠料,還要作出“幫扶”,換來的是一種心裡頭的樂。家庭的早飯是由這老漢擔任炊事員,因為 “義工大姐” 要去為環衛工人的愛心早餐義務幫廚,到家中做午飯就該輪到 “義工大姐” 了,飯做好還要用飯盒提到 “義工修鞋攤” 去與丈夫一起吃。

這天中午,“義工大姐” 提著一捆萵筍葉來到家,這是她幹完了義工活路過菜市場買來的蔬菜。她今天的午飯要蒸萵筍葉吃。她和老漢都喜歡吃蒸菜,再燒兩碗帶有雞蛋穗兒、豆腐條兒的稀稀白麵疙瘩湯一喝,是感覺很滋潤的。

這些年,他們家的午餐基本上都是蒸菜吃,蒸茄子、蒸芹菜葉、蒸野菜、蒸胡蘿蔔絲和土豆絲等等,“義工大姐” 說可以蒸著吃的菜多了。她是蒸菜的好手,把切好的菜用適量的麵粉拌均勻,放在篳子上蒸熟,涼一涼用筷子挑得散散離離,加上食鹽、蒜泥、香油,這種吃法連饃帶菜都當了,又有風味又有營養。

今天買來的是萵筍葉,其實這種菜不用花錢就能得到,站在賣萵筍的攤前張嘴來要人家也會給的,因為這菜葉子不值錢,買菜的買的是萵筍莖,沒誰要葉子,這個 “義工大姐” 是不向人家白要的,拿出一塊錢人家就大方地給了她一捆,她感覺佔了大便宜了,表示感謝。這一捆萵筍葉,她和老漢能吃上三頓,是夠經濟的。萵筍葉營養挺高呢,這個她懂得,可是不被一般人看重。她將買來的萵筍葉挑撿著擇了擇,拿出三分之一的洗後涼起來,要濾一濾水再切碎用麵粉抄拌,那就不黏疙瘩了。論時間停會兒再動手做飯也不遲,她在這個空裡還可以考慮一下義工方面的事。

聽到敲門聲她慌著去開門迎客,一看正是前幾天見過她的那個王有成,便很熱情地把人領進來讓了座並遞上一杯水。

王有成上次回去後,一直想著在豫平市裡見到的 “義工大姐” 太死腦筋了,為什麼說他請求幫助找人的事不是服務的對象呢?你不是愛助人嗎?這也是辦好事嘛。據他觀察,“義工大姐” 肯定曉得他要找的人在哪個地方住,可能連電話號碼也知道。想想,還要二次去見“義工大姐”,見到她死纏活纏,非求得她幫助不可。見不到恩人尚福華,他心中的疙瘩是消不下的。又來到豫平市,很快打聽清 “義工大姐” 的住處,於是買上一兜子水果提著匆匆找上門來。

“義工大姐” 看了一眼王有成笑著說:“嗬,這一次還提著禮呢?你要知道,我們幹義工的,是隻付出、不索取的。”

王有成說:“這不是索取,是俺求人辦事的一點兒心意。義工大姐是個好人,這一次你無論如何也得幫俺把人找到。上次已經對您說得很清楚了,我要找的這個人是俺縣的老縣長、是我的大恩人,要不是她操我的心、對我資助,我的人生怎能華麗轉身呢?人不能沒有良心哪!我一定要見到她,要面對恩人表表俺這顆感恩的心!”

“義工大姐” 說:“你要找的這個人,她以前對你的幫助都是她應該做的,這算不得什麼,你不要把事情看得這麼重。”

王有成說:“對恩人要沒有報恩的表示,我這心裡不痛快哪!”

“義工大姐” 說:“別說這麼多了,我勸你不必找她了,回去吧。”

“回去?” 王有成兩眼瞪著 “義工大姐” 說,“你說得挺輕巧?我若見不到人能回去嗎?回去心裡會舒服嗎?”

“你回去後,學學做義工心裡就舒服啦。”

“義工大姐,你把我給說糊塗啦。”

“告訴你吧有成,就這個豫平市來說,現在已有 ‘雷鋒服務站’、‘我是志願者’、‘博愛公益’、‘愛心家園’、‘抱團取暖’、‘義務救援隊’、‘義工演唱團’ 等好多種民間義工組織,這些成員都是自願參與活動,當然是開心的。義工隊伍在日漸擴大,可以說活躍得算是轟轟轟烈烈。你們縣裡做義工的人也不少,只是你還不很瞭解。關愛別人、作義務奉獻,這是善事,是美德,人人都應該想著去做。送人玫瑰留有餘香,心裡是甜美的,自然感覺幸福,這是新時代的精神文明,是民族復興的新風尚……”

“義工大姐” 的手機響了,接通一聽,是一個很熟悉的聲音在喊她:

“福華,午飯你不要做了,有個義工大妹子,給咱兩口子送來了一提盒剛蒸好的鮮嫩‘苣苣菜’,還有兩碗小米湯,硬是放下匆匆地走了。你就來這兒吃吧。” 這種學名叫‘苣蕒菜’的野生菜,帶有一種苦味,嫩時生調著吃或拌上面蒸著吃,有著一種特別的鮮美口感,尚福華和丈夫都喜歡吃這種苦味的野菜。

這是那個義工修鞋的丈夫打來的電話,不然能會呼叫她 “福華” 嗎?她回答了一聲 “好吧” 掛上了機。

機靈的王有成聽得清,忽地瞪大了眼,心說:“福華?尚福華!” 怎麼也想不到他要見的恩人正是這個 “義工大姐”!於是出口道:“啊,你就是尚縣長!”

“有成,我是義工,你喊我 ‘義工大姐’ 吧。”

王有成萬分激動。他不好意思開口喊恩人個 “義工大姐”。嘴打起彆扭,喊出了一聲 “尚……縣長,義工大姐……”


佳作推薦||範乃安:義工大姐(小說)

範乃安,筆名草菴,河南省作協會員。1972年4月在《河南日報》發表小說處女作《支援》,同年被選入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召喚》一書。之後曾在《莽原》《奔流》《短篇小說》《商丘日報》等報刊雜誌發表小說、散文20餘篇。2017年長篇小說《媳婦橋的媳婦們》和長篇報告文學《星魂》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