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喜欢李清照的词,更仰慕她本人。仰慕她不仅仅是因为她“词压江南,文盖塞北”,被誉为“词国皇后”、“婉约之宗”、“千古才女第一人”。吾爱李清照,是因为屡屡被其诗词背后那个真性情的歌者所打动,包括她少女时的率真、灵动,少妇时的意趣、缠绵,漂泊时的坚毅、果敢,终老时的苍凉、孤寂,无不让人怦然心动、心生怜惜。笔者虽非须眉,但细细品味她的词作,这种情愫仍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想要去追忆她!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其1:名“清照”的出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又往往会把这种期许寄寓在孩子的名字里。李清照的名字也不例外,只不过因其父母均才学出众、格调高雅,故其名字的寓意也就格外不同寻常。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且得一代文豪苏轼之真传,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是“诚信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受祖父熏陶,“亦善文”。由于李、王夫妇非常推崇王维的诗,尤其喜欢他那首《山居秋暝》。所以,在为爱女取名时,就撷取了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故名曰“清照”,意即清泉照影,心地澄澈。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山居秋暝》

名如其人。李清照的确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她不仅心底无私、耿介率性,而且才高学博、成就斐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最终像王维一样名垂青史。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其2:号“易安”的由来。此号为李清照随夫君赵明诚回祖籍青州居住时所取。

当时的情形是,在新旧党争中扶摇直上、官至尚书右丞的公公赵挺之,终因遭蔡京构陷被革职。由于忧愤交加,故在短短的数天内一命归西,赵明诚荫封之官也被夺去。为形势所迫,夫妻二人只好回老家居住。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与赵明诚

李清照将书房命名为“归来堂”,以表达出世归隐之志;又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之意,自号“易安居士”。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归去来兮辞》

岁月静好,平淡是真。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生活了14年。这段生活虽然恬淡,甚或清贫,但却意趣横生。二人的金石文物收藏多在这一时期,《金石录》初稿也在这里完成。这段日子,也是李清照一生中最为美好、最为惬意、最为难忘的一段人生岁月。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其3:“却把青梅嗅”。早期的李清照是幸运的,这种幸运不仅仅因为她生活优越,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其父母学识渊博,思想开明。李清照从小就不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羁,书香门第出身的她,不仅能秉承家学,而且博览群书、青出于蓝。所以,聪慧颖悟的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却把青梅嗅”出自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这首词描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初次萌动爱情的天真情态。在一个“露浓花瘦”的春天的早上,一个身着“轻衣”的少女荡完秋千后,出了一身薄汗,累得不想动弹,甚至懒得活动一下略显发麻的纤手。可就在这时,一位翩翩美少年突然闯入花园,她来不及整理衣装,匆忙回避。鞋顾不上穿,金钗滑落,头发松散,穿袜含羞疾走。但这一美少年偏又让她心生爱慕,想见又不好意思见,不好意思见又想见,于是她“倚门回首”,假借“嗅青梅”,只为能偷偷地再看他几眼。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赵明诚手迹

整个词作由静到动,由表及里,语言凝练、写意传神,风格明快、节奏轻松,仅寥寥数语,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对其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刻划更堪称神来之笔。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其4:“人比黄花瘦”。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完婚。二人意趣相投、琴瑟相和。赵明诚教她品鉴金石字画,她则教赵明诚作文填词,夫妻俩柔情蜜意,不羡鸳鸯不羡仙。但是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李清照深闺独处,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夫君的爱恋、思念如野草般疯长,恰恰又时届重重九阳,于是她将千般柔情、万般思念凝注笔端,作了一首《醉花阴》: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的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的情景。作者将自己的浓重深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使二者相互交织、水乳交融。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苦、牵挂之切,含蓄深沉,意蕴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据说,赵明诚收到李清照的词后,既为她的柔情所感动,又被她的才情所倾倒。但毕竟年轻气盛,就想着回和一曲,既倾诉衷肠,又彰显才情。他闭门三日,一下子填了50首词,但选来选去,还是无法决定寄哪首好。于是,就把《醉花阴》掺杂在50首词中,一并送给评论家陆德夫品鉴。陆德夫阅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忙问:“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此,赵明诚对李清照的爱恋之中又增添了一份钦敬。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赵明诚

其5:“生当为人杰”。1127年,“靖康之难”后,北宋王朝宣告覆灭。5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是为宋高宗,南宋由此拉开序幕。也就在这一年3月,赵明诚因母亲去世奔丧江宁。

随着金兵的大举进犯,北方已进入剧烈动荡的时期。为了使金石文物不为战乱所毁,他们夫妇二人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将毕生珍藏运至江宁。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靖康之难

时年44岁的李清照和赵明诚首先返回青州,优中选优整理出15车文物,其余的只能暂时封存在老宅之中,以期下次再运。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从青州到江宁,他们整整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在他们打算再返青州运回剩余的文物时,却来了圣旨,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国破家亡之际,身居要职的赵明诚再难脱身。所以,再回青州押运收藏的重任就落到了李清照肩上。但这次却没有那么好运,当她失急慌忙准备将整理好的文物装车时,一队金兵却突然从天而降。原来金军已然攻破了青州城。惊慌失措之下,李清照只身脱逃,她和赵明诚节衣缩食积攒下的这些文化瑰宝均丧敌手。李清照心如刀割,悲痛异常,但却又无奈何。就在这时,江宁那边又传来消息:御营统治官王亦率兵叛乱,丈夫赵明诚作为江宁的最高行政长官,不仅没有率军平乱,而是弃城逃跑了。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知夫莫若妻。李清照知道赵明诚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之所以选择临阵脱逃定是为了他的金石收藏,对于金石学家赵明诚而言,那些金石文物无异于他的命啊!作为妻子,李清照自然理解他对国家文化的那份挚爱、那份情结。但是在这山河破碎之际,她还是为丈夫分不清孰重孰轻感到万分羞愤和耻辱。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与赵明诚

1129年,李清照与赵明诚“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舟过乌江西楚霸王自刎处,她有感于项羽宁肯一死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迹,愤然写下了著名的怀古诗《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项羽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一个人“生当作人杰”,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就算是“死”了,也应做“鬼雄”,方才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浓浓的爱国情喷涌而出;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包括自己的丈夫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行径,一股浩然正气溢于言表,令人荡气回肠,心潮澎湃。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自刎乌江

其6:“忍以桑榆之晚景”。1129年8月,赵明诚在奉旨知湖州时染疾而卒,这一对神仙眷侣从此阴阳两隔。痛失佳偶之后,李清照大病了一场。与丈夫耗尽心血撰写的《金石录》和已然所剩无几的那些收藏就成了她苦捱时岁的最好念想。她始终牢记着丈夫“遇到危险,就扔掉杂物;再不行,就扔掉书画;再不行,就扔掉古器,但那些祭器礼器你务必带着”的殷殷嘱托,开始了新的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在那战乱频仍的艰难岁月,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李清照在痛失夫君之后,带着这些文物独自逃亡,是何等的痛苦、何等的艰险,她的内心又是何等的无助啊!在百般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只好选择再嫁貌似温文尔雅的张汝舟。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行踪图

婚后,当李清照发现张汝舟娶她的真正目的是为霸占那些珍藏时,不禁大失所望,并深感懊悔。“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意即:我与张实难相处,我怎么会在自己的晚年以清白之身,嫁给这么个肮脏低劣的市侩呢?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不堪忍受欺辱的李清照,为了摆脱令她痛楚、让她窒息的婚姻,她不畏坐牢,不惧身败名裂,毅然决然向官府告发张汝舟虚报举数骗取官职,并强烈要求解除婚姻关系。最后,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依照当时的法律,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最后,在亲友的帮助下,身陷囹圄她终于重获自由。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米芾《张季明帖》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丧偶、再嫁、坐牢、珍藏被毁、家亡国破等一连串打击下,李清照并没有一蹶不振、意志消沉,饱经人间沧桑的她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她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黎民百姓,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丈夫未竟的事业——校勘《金石录》上。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南渡之后,李清照的词风也为之一变,不再像早年那样清丽、明快,而是变得沉郁、凄凉,多写伤时念旧、怀乡悼亡之情。如:《菩萨蛮》中“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中“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再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堪称她后期创作的名篇名句。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金石录》

这就是李清照,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的李清照,在宋朝词坛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李清照。李清照,一位倍受后世拥戴的永不磨灭的真性情的歌者!

追忆真性情的歌者李清照!

李清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