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射殺鋼琴師》,像看了一部經典小說似的滿足

《射殺鋼琴師》,或許不是

特呂弗最為大多數人所稱道的代表作,但絕對是個有意思的作品,全片籠罩著歡快而憂桑的情緒,配合不作突出而自然而隨性的攝影風格,深層而有趣的獨白,以及跳躍而出的神來之筆,都讓這部片子觀看起來比較快活

看《射殺鋼琴師》,像看了一部經典小說似的滿足


看《射殺鋼琴師》,我的內心像是讀了一本符合自己小趣味的古典小說,既享受沉浸其中的快感,也淡然地接受生命的悲涼和虛無。

電影講述的是鋼琴師──愛德華,為為斬斷不愉快婚姻回憶,隱藏身份在小酒館裡擔任伴奏鋼琴師,一天,他的兄弟地突然出現,打破了他日常的單調,一邊仇家追殺,一邊和愛慕他的服務員談起了戀愛,有一段情感的羈絆發生、高潮、消失......結局,愛人再一次的死了,他繼續開始他單調地伴奏生活!

看《射殺鋼琴師》,像看了一部經典小說似的滿足


據說,影片中扮演鋼琴師愛德華的演員查理·阿茲納烏爾是法國家家喻戶曉的民間歌手,他的許多歌曲也散發著淡淡的絕望,不得不說他的氣質簡直和這個主人公太搭了,他很恰當而又毫不搶戲的演繹了一段如此憂傷的愛情。

印象最深是來自男主愛德華的眼睛,冷峻,真誠,有神,有能量。憂鬱中夾雜著瀟灑,像極了梁朝偉給我的感覺。

另外也很喜歡影片中那些內心上的獨白,有點幽默,有點夢幻,有點不羈。

看《射殺鋼琴師》,像看了一部經典小說似的滿足


不得不提一下那些有趣的神來之筆:鋼琴家面試時本來在猶豫不決,都想走了,然後一個女人出來了,門開了,他進去了;還有鋼琴家的妻子自殺的那段戲,都充滿了想象力。

愛德華給我的感覺有點像白先勇小說中那個永遠的尹雪豔,他外表光鮮,他太優雅了,對於感情他沒有過多的追憶和惆悵,然後就快速的進入了自己的另外一個身份中。

導演也沒有給他安排思索回味的時間,他就這樣被動了接受了來自生活的一切,然後就像是一切都沒有發生似的,沉入了生活的大海之中。

看《射殺鋼琴師》,像看了一部經典小說似的滿足


特呂弗說他並不想突出表達什麼主題,男主做出努力追尋所要的,終歸是惘然一片。

生活也是這般。

你所認定的而去苦苦追尋的意義,不一定就是生活的意義,人生沒什麼特定標準可依照,生活也沒什麼規律可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