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三國演義》中的軍師該怎麼排名?為什麼?

閒時看點歷史


無論是按照《三國演義》還是歷史排名,三國時期毫無疑問諸葛亮是第一軍師。

1、諸葛亮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未出山已三分天下,隆中對確定了三國格局。

在內政方面,諸葛亮立法公開、執法公平,有異於同時代封建法律思潮;而且諸葛亮極其清廉,不像那些貪官。

在治軍方面,諸葛亮也是槓槓的,他強調治軍要以信為本,夫統武行師,以大信為本。就是因為治軍嚴格,蜀軍雖然比魏軍數量少得多,但戰鬥力卻更強,並長期處於戰略攻勢,逼迫實力更強的魏軍處於戰略防守。

當然,諸葛亮是天生的戰略大師,在戰術上,限於國力,他無法擊敗謀略與他接近的司馬懿。

2、司馬懿

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堪稱諸葛亮第一勁敵。此人不僅謀略極高,政治修養也極深,成為三國最大贏家。可惜,由於為人過於卑鄙,得國不正,子孫難享長久國運。

3、荀彧

曹操第一謀臣,三國僅次於諸葛亮的第二戰略大師。

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為人忠誠、正直,堪稱完人。可惜的是,為了忠於漢室,不贊成曹操稱王,被逼死。

4、周瑜

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建安十三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周瑜堪稱是三國第一戰術大師,但在戰略方面卻有些欠缺,與諸葛亮正好形成互補,如二人在同一陣營,可能天下就統一了。

5、魯肅

三國第三戰略大師,戰術白痴。

6、郭嘉

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戰術大師,短於戰略。

7、賈詡

鬼才,既是戰略大師也是戰術大師,謀人謀己均是第一流。可惜他的策略多以破壞性為主,建設性太少。

8、陳宮

呂布帳下首席謀士,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可惜呂布沒有用好陳宮,導致了徹底失敗。

9、荀攸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

10、龐統

把龐統排在這裡純粹是給諸葛亮面子,以龐統的能力,完全不夠格與諸葛亮並稱。


散仙讀史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三國,是我國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時期,文臣武將,英雄輩出!而三國時期文臣武將的排名,歷來被大家所爭相談論,自古都沒有統一的排名,今天,小哥也排一份“文榜”,供大家談討!

如果單單以《三國演義》為依據,小哥排名如下!

第一名:諸葛亮!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面是什麼角色?簡直就是半仙境界,借東風,七星燈問天續命,木牛流馬,縮地成寸,占卜觀天等等,這還是普通人嗎?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葫蘆谷,這份膽識,這份計謀,誰能比肩?

雖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雖然龐統早逝,但是根據龐統的表現,和諸葛亮比起來,還是差太遠了!

第二名:鬼才郭嘉!

郭嘉和諸葛亮沒有一起交過手,但是他的能力排三國第二位置,絕對是實至名歸!

這個人有多麼厲害呢?可以說,曹操集團的基礎就是曹操在郭嘉的輔佐下成型的!

當初曹操和袁紹交戰,曹操久不能破,正在猶豫不定的時候,是郭嘉出面,詳細分析了曹操和袁紹的情況,也就是非常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幫助曹操重拾信心,最終大敗袁紹!

在收剿呂布的過程中,曹操猶豫不決,是郭嘉和荀攸出面,分析了呂布和陳宮的弱點,最終大敗了呂布!

在征討烏丸,勝利後班師回朝的途中,在柳城,郭嘉病逝,曹操痛哭不已!

郭嘉的厲害之處,在於識人!

郭嘉最先效力於袁紹,但經過接觸,他發現袁紹並不能長久,成大業,所以他在袁紹最紅火的時候毅然決然離開了袁紹。他判斷江東小霸王孫策,魯莽無智,將來必死於匹夫之手,結果呢?孫策被刺客重傷而亡!他判斷劉備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勸曹操把劉備解決掉,曹操被劉備欺騙,結果呢?放走了劉備,郭嘉一聽就大呼可惜,結果呢?劉備後來蜀中稱帝!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在識人這方面,郭嘉當數三國第一,諸葛亮因為馬謖的原因,在識人方面,比郭嘉差一些!





第三:賈詡!

這個人在後期戰績不多,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他太滑頭,明哲保身,就想眾多歷史家對他的評價,賈詡做事有三個原則,第一原則,自身利益第一。第二原則,老闆事業。第三原則,天下百姓!因此,賈詡被稱為“三國第一毒士”,因為他的計謀,都是自身利益第一,而不管他人死活!(損人利己)

當年董卓禍亂京都,後來被點了天燈,董卓手下四大將進京鬧事,結果既然董卓死了,鬧過以後也就準備返回西北了,但是李榷半路遇到賈詡這貨,這貨一頓猛吹,蠱惑的李榷郭汜又掉頭殺回京都,這一下天下更亂了,京都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李榷給賈詡封了大官,這貨心虛,沒敢去上崗。

後來,曹操和張繡對戰,賈詡先為張繡出計謀,打敗了曹操,後來,官渡之戰前昔,賈詡又蠱惑張繡背叛袁紹,投降曹操,後來,張繡被說轉,就投了曹操!

再後來,曹操攻打袁紹,西涼馬騰,都有用賈詡的計謀!

最後,這貨也不怎麼出計謀了,不顯山不露水,成為曹操五大謀士裡面活的最久的人!

第四名:荀彧,法正!

這兩個人也是謀士,但是就軍事能力而言,法正被諸葛亮掩蓋了光芒,荀彧被郭嘉的光芒所吞噬,但是就治理國家而言,這兩個人都是一等一的能臣,曹操曾經把荀彧比做自己的蕭何,而諸葛亮也說過,治理內務,他不如法正,當年諸葛亮在外行軍打仗,主內的,就是法正!

三國時代,英才輩出,三個勢力集團都有自己的謀士團隊,其中曹操最多,有一百多人,劉備和孫權也有五十多人!後期東吳陸遜,西蜀姜維,北魏司馬懿,鍾會等等,都是引領時代風騷的人物!

三國期間最憋屈的謀士,當屬龐統和徐庶了!一個英年早逝,一個空有滿腹經綸,卻身在曹營心在漢,無處施展。可嘆可嘆!

謝謝大家!

喜歡的點個關注,小哥每天都有更新!


古梁鏞


《三國演義》原著小說當中,出類拔萃的軍師比較多。接下來,就列舉排名前五名的軍師,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諸葛亮

“初出茅廬而定天下三分”;“七擒孟獲平定南方”;“六出祁山伐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時期的名士水鏡先生,就曾經盛讚曰:“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得其一可安天下!”。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們,把諸葛亮把在軍師排行榜的第一位,相信大家都沒有異議的。

(2)司馬懿

作為曹操之後,曹魏集團的“中流砥柱”而存在的司馬懿,可以說,是整個三國後期,唯一能與諸葛亮相媲美相抗衡的人。其實,作為曹魏集團的佼佼者而言,司馬懿作為軍師的亮點,往往容易被人們所忽視。譬如說,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樊城危急之時,正是司馬懿及時勸諫曹操放棄遷都,而使關羽最終進攻樊城而功敗垂成的。

(3)賈詡

賈詡,《三國演義》原著小說當中,有名的“毒士”!賈詡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李傕、郭氾作亂長安,間接地成就了溫侯呂布,使呂布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賈文和(賈詡)料事如神,夏侯惇拔矢啖睛”,《三國演義》當中的這一回目,有力地奠定了賈詡在三國時期的“軍師”的地位。當然了,因為是“毒士”的緣故,賈詡不為大多數“三國迷”所熟悉和喜歡。

(4)陸遜

陸遜陸伯約,是《三國演義》原著小說當中,東吳的“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之一,也是“小霸王”孫策的女婿。因此,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陸遜不像是軍師而更像是統帥。在《三國演義》裡,陸遜的主要功績,一是協助呂蒙忽悠關羽,計奪荊州;二是夷陵之戰,火燒連營八百里,大敗劉備,使蜀漢集團元氣大傷。

(5)郭嘉

老實說,把郭嘉排在三國軍師榜的第五名,是有點兒委屈郭嘉了。因為,可以說曹操平定北方四州(幷州,青州,冀州和幽州),其主要是郭嘉的功勞的。不少讀者甚至把郭嘉與諸葛亮,與司馬懿等人相提並論。郭嘉,作為曹操集團有名的謀士和軍師,比較遺憾的是,太過英年早逝了(據說病逝時才27歲)。以至於曹操在赤壁之戰慘敗後,痛苦流涕道:“……若奉孝(指郭嘉)在,……安得有此慘敗……”。

此外,鳳雛(龐統),徐庶等人,也是可以打榜的人選,只是他們這些人當中,要麼是去世得過早了,要麼是隱居得過早了……而最終沒有能入選榜單的前五名。


紅船之歌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和正史是有出入的,如果純按《三國演義》對各個陣營的軍師能力進行排名,大概如下:

NO1.諸葛亮

這個應該是比較絕對了的,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地位無人可以取代。曹操、司馬懿、周瑜都成了他的陪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路精準,連打敗仗都能算出理由。如果諸葛亮自稱第二,估計沒人敢稱第一。

NO2.司馬懿

在《三國演義》中,估計只有司馬懿能與諸葛亮叫板了,也正是司馬懿的存在,讓後期的諸葛亮七伐中原,都一次次無功而返,最後病死五丈原,隆中對的宏偉藍圖成了空中樓閣。可以說司馬懿的確是三國中,唯一值得諸葛亮尊敬的對手。

NO3. 陸遜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是東吳政權中期傑出的帥才,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可謂是東吳的“社稷之臣”。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為東吳政權的鞏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東吳在曹魏和西蜀兩個強敵的面前,堅強地存在著,三分天下有其一。

NO4. 郭嘉

該排郭嘉了,不然廣大郭迷們罵了,當然也只是笑話。郭嘉在三國演義,甚至正史中都是以奇謀軍師身份出現,可謂是三國中最標準的軍師,他不帶兵打仗,但憑其算無遺策,讓曹操無限依賴,讓曹操言聽計從,戰無不勝。以至於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之說。

NO5. 徐庶

按三國演義的說法,徐庶之才強於曹操的二荀的,劉備得徐庶後,慢慢站穩腳根,止跌企穩,然後逐步反彈的。三國演義中,劉備對徐庶是非常依賴的,甚至在諸葛亮出現時,都覺得諸葛亮還不如徐庶,甚至後來火燒赤壁中,徐庶也是立了大功的。按三國演義的描述,徐庶的謀略排名肯定靠前。

接下來,排名大概是:6、陳宮,7、龐統,8、周瑜,9、賈詡 ,10荀彧 。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只能算是拋磚引玉了。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司馬懿雖然氣死了諸葛亮,但我覺得司馬懿不丈夫,為了削弱諸葛亮這方,象個縮頭烏龜躲在城裡戰又不戰,退又不退,也怪諸葛亮罵司馬懿乃婦人也,司馬懿的形動也真另人咋舌,竟穿了身女人衣服在城上又是拜,又是嗑頭,這下氣壞了諸葛亮,閒言不說,按三國說,諸葛亮智謀高,可按成績來說,司馬懿成績大,氣死諸葛亮不說,人家還謀劃了後人奪了江山,當上了皇帝,諸葛第一,還是司馬懿第一,或周郎等,卑人確實難定,大家看呢?


泥人161


各有千秋,諸葛亮善於天文地理,無人人及,但弱點是戰術運用不及司馬懿,如關羽失荊州沒做足準備,街亭用人不當起用馬謖,還一點事無鉅細一人操勞導致累死於軍中,不敢放手讓手下分擔,沒能最大化的培養蜀國人才,沒有清除宦官黃浩,當然蜀國國情弱小也使得諸葛亮不敢輕易放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全是他之過。司馬懿優點是城府之深無人能及,他除了軍事謀略過人之處,更是那股韌勁讓對手害怕,我打不過你我就拖,耗,不出戰你能奈我何?空城計明明可以活捉諸葛亮,他明白鳥盡弓藏兔死狗哼的道理,保全了自己及家人。郭嘉也是奇謀大略,如不過早死去,在軍事人才國力處處佔優的情況下,三國能否形成三足鼎立,還真不好說,諸葛亮只能憑藉川府險要拒之,不是說他比諸葛亮厲害,而是他佔盡優勢。司馬懿有所保留,而他不擔心鳥盡弓藏,深得曹操喜愛。龐統,奇謀不在諸葛亮之下,只是天文地理不及如他,然卻英年早逝,川蜀險地過早奪了他的命,他若不死,和諸葛亮成犄角之勢挾擊曹魏,擋住東吳,劉備天下必定。此外,周瑜,陸遜,陳宮,法正,徐庶,姜維,鍾會,鄧艾,陸抗,蔣琬,董允,費禕等等都是超乎常人的智慧。如果要做硬性評價,只能在各方勢力對等情況下才能公平比較,諸葛亮,龐統,郭嘉,司馬懿,此四人肯定是站在華山之巔。


陽光海岸59108


《三國演義》上的軍師,前五名是:

一,諸葛亮。他的《隆中對策》中表現出的大戰略家的遠見卓識,三國之世,無人能及。

二,司馬懿。曹操之後的曹魏的中流砥柱,唯一能抗衡諸葛亮的人。

三,龐統。與諸葛亮齊名。但性偏急,早死,未能展現全才。

四,荀彧。曹操手下第一謀士。為曹操設計謀最多。官渡之戰破袁紹最困難時,曹操欲撤兵,他讓曹操堅持,結果獲勝。

五,郭嘉。才能不下於荀彧。但早死,未能展現全才。

歡迎點評。


WM曉奇


諸葛亮排第一,沒人敢說第二了,第二有很多可選的,龐統,姜維,還有郭嘉等等。


大於小於號


好像是:諸葛亮、龐統、姜維。


吹雪無痕1224


綜合起來看,竊以為前十排名如下:諸葛亮,郭嘉,龐統,荀彧,司馬懿,賈詡,周瑜,程昱,陸遜,法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