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分析材料、发散思维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分析材料、发散思维

一、明确题型作答方向

综合分析类题按照要素来划分可以分为要素明确类和要素不明确类的题目,要素明确类就是通过审题可以得到作答任务的题型,而要素不明确类一般是指通过阅读题干不能够直接明确地分辨出作答要素甚至作答思路的分析型试题。这类试题又可细分为理解类试题、评价类试题和比较类试题。

综合分析类题是一种先分析后综合的题型,它要求考生具备发散性思维,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从题干的设问中探寻能够完成作答任务的答案。综合分析类题型对于考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要求,近年来江苏省考中对于综合分析类题型的考察也不仅仅是局限于材料的内容,有的题目甚至从材料中直接找到的答案要点非常少,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意识,在做到综合分析类题目时候先去找材料,然后再根据自身的思考,对给定资料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

二、例题讲解举一反三

这里以2016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三大题的第一小题为例,根据给定资料3,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引发社会热议。请你分析引发社会热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通过审题,我们能够确定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中的要素明确类题目,作答任务是分析原因,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3,很多考生在做这道题目时,仅仅只去阅读分析给定资料3的字面意思,最后往往只能概括出网友赞成和反对T县政府出台规定的原因,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考生真正需要完成的是T县政府规定引发社会热议的原因,重点在于分析“热”和“议”的原因,回答这类题型时,需要结合给定资料3中的信息去做深层次的分析,包括大背景“四风运动”的原因,网友对于相同问题不同立场的原因,同时考生需要分析材料给出的线索,从政策本身是否存在争议、政策出台的渠道--互联网的使用导致信息的传播,政府作为政策主体注重政务公开等等方面去发散,最后才能够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如果考生只是习惯了找材料这种惯性思维,缺乏深度的分析,最后很容易答偏或者答不全。

三、总结提升

在即将到来的国考中考试需要注意到这类偏难题型,尤其是总结材料后得到的答案要点比较少的情况,考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材料的字面含义,更要能够学会基于给定资料的内容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虽然偏难题型不属于常规题型,但是培养发散性思维、学会深度分析材料是考生应该在考试中具有的意识。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分析材料、发散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