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毆打“醫鬧”,警察拷走醫生?莫讓醫生總身處矛盾第一線

“拒絕插隊引發矛盾,仁濟醫院專家竟被戴上手銬帶走”事件持續發酵。

27日上午,中國醫師協會回應稱,尊醫重衛應對醫務人員慎用械具。同時也特別提到,在醫療機構內如果發生患者不遵守診療秩序的行為,首先應當由職能部門或安保部門協助維持秩序。

醫生毆打“醫鬧”,警察拷走醫生?莫讓醫生總身處矛盾第一線

醫患衝突,總是迅速戳中社會痛點。從4月24日上海仁濟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趙曉菁被警方銬走,到4月26日當地警方公佈事件的來龍去脈,直至今天中國醫師協會站出來表態,該事件引起的輿論關注越來越高。

醫生毆打“醫鬧”,警察拷走醫生?莫讓醫生總身處矛盾第一線

儘管人們已經知道,“患者插隊”“醫生被警方直接拷走”均為不實傳言,但醫患雙方之間實實在在的肢體衝突,醫生戴著手銬跟著警察的畫面,依然刺激著社會的敏感神經。有人認為,打人當然不對,醫生也是公民,違法被警察帶走也沒什麼,有人則認為,若不是患者“無理取鬧”,醫生又怎會動手?“藍警服”將“白大褂”直接帶走,觀感太差。

醫生毆打“醫鬧”,警察拷走醫生?莫讓醫生總身處矛盾第一線

上述論點當然都有合理之處。關於這件事情,無論是患者、警方還是當事醫生,本來都可以處理得更好。不過,不知大家可有發覺,我們在討論類似話題時,都潛意識地代入了一個前提,醫生始終處在衝突的一線。

固然,因為要“望、聞、問、切”,醫生和患者接觸最多,但其實這並不意味著他就要處理患者的一切訴求。尤其是當下,優質醫療資源分配還不太均衡,一些患者及其家屬治病心切,極易對就醫過程中的某些程序和周邊服務滋生不滿。這個時候,醫生在診室裡、在手術檯“救死扶傷”的壓力已經很大,倘若還要身兼“多職”,維持診室外的秩序,雙方的摩擦點勢必大幅增加。患者也更容易將“看病難”的憤懣,發洩到眼前的醫生身上。

醫生毆打“醫鬧”,警察拷走醫生?莫讓醫生總身處矛盾第一線

這些年,醫鬧糾紛頻頻發生,醫患關係屢屢緊張。網絡社區、媒體輿論都在呼籲,雙方多一些將心比心,多一些換位思考。誠然,醫生和患者本是一對利益共同體,共同守護健康抵抗病魔,有著天然的親近性。

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之間的信任值、依賴值應得到加倍呵護,不應使其遭受太多其他因素的干擾,也不應令其被一些無謂爭端所損耗。

當此之時,就愈發呼喚其他職能部門有所作為,把醫生從其他角色中解放出來。是否需要優化診療流程,如何提供優質的候診體驗,及時安撫患者的情緒?各個部門各負其責,當服務的歸服務、安保的歸安保,治病的歸治病,醫患關係才能回到簡單的互助模式,醫患雙方才能更好形成合力。

醫生毆打“醫鬧”,警察拷走醫生?莫讓醫生總身處矛盾第一線

“作為我來講,這是我職業生涯中小小的一點,我只是想把病人照顧好、診斷好、治療好,這是我作為醫生唯一該做的事情。”經歷一番風波後,上海仁濟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趙曉菁頗為疲憊。尊重醫生,就從讓他們能夠專心治病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