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敬奉宋朝大元帥是什麼典故?

Sean5569


祭拜的是宋朝大元帥文天祥。

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人為保衛大宋王朝,在此地和元軍進行了最後一次決戰。崖山驛站,宋全軍覆沒,死的死,跳海的跳海,10萬餘人投海殉難,寧死不降。崖山海戰結束後,宋朝滅亡。

文天祥大元帥的抗元鬥爭迫使蒙古統治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野蠻政策。

周恩來總理曾說:“崖山這個地方的歷史古蹟是有意義的,宋朝雖然滅亡了,但當時許多人繼續堅持抗元鬥爭,保持了民族氣節。”

這個事情還是不要再提了,知道這段歷史就好,當做一段歷史看看就行了。大肆宣揚對民族團結不好。

文天祥的這首明志詩《過零丁洋》,顯示了他的抗元決心。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無情的雨658


我們知道、瞭解潮汕地區的祭社活動是通過潮汕女孩翁佳娜得知的,她那清新脫俗的笑容、一身鮮紅的衣服,幾乎使所有看貫人造美女的人眼前一亮,她的意外走紅也使得更多的國人得知在潮汕地區還有這麼大型而有意義的祭社活動。

在汕頭市朝陽區的谷饒鎮,每十年(也就是尾數逢8的那一年)都要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的祭社活動,祭拜“宋朝大元帥”,紀念文天祥及其陣亡的南宋將士,分在清明節和年尾兩次舉辦,在這些巡遊活動裡,除了傳統的英歌舞,潮汕大鑼鼓外還增加了舞獅、秧歌、武術、雜技等,使得表演類型多樣化,這一習俗已持續600多年。

文天祥從小就是個學霸,恰逢亂世,他力主抗元,並傾盡家產作為軍資來招兵買馬。

相傳在南宋末年,右丞相文天祥在朝陽整合軍隊謀劃復國,在海豐縣與元軍的戰鬥中被俘,南宋軍隊與元軍在谷饒小北山麓展開決戰,由於雙方兵力懸殊,宋軍大都戰死於此。

當地村民非常敬佩文天祥及其部下保家衛國的氣節,將戰死的將士秘密葬在崑山,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有感於南宋將士民族大義,特追封這些陣亡將士為“元帥”,欽定貴山都赤寮(谷饒舊稱)等毗鄰村莊定期祭祀當年犧牲的將士,從此谷饒地區就開始了祭社活動,谷饒有五大房,這五大房人家和鄰近鄉里其他姓氏輪值祭社,十年一值,至今已有600多年。


每逢祭社年,上千人的遊行隊伍大排長龍,聲勢非常浩大,有醒獅、英歌舞、鑼鼓隊等極具傳統特色的文藝節目,男的個個英俊,女的個個漂亮,該活動吸引了大量的參與者。這個活動大都由村民自發籌備,你方唱罷我登場,非常熱鬧,也吸引了當地男女青年的積極參與,村裡的孩子從小就練習英歌舞、潮汕鑼鼓等等,正是有了這樣的文化氛圍,才使得當地的這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谷饒鎮是著名的僑鄉之一,谷饒鎮總人口13萬多人,海外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也有10多萬人,祭社已成為當地人聯結海內外同胞的紐帶,每逢祭社,海內外的鄉親同胞都會返回參與祭拜,共敘親情,祈求平安,同時也為家鄉的社會發展帶來活力。


祭社這一民俗活動也是民族價值的傳承,塑造了潮汕人特有的性格和價值取向,在當今潮商的商業道德觀中也有著濃濃的儒味。

民俗文化是傳統文化之根,是文化遺產的主要體現,對於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集力和自信心都有重要意義。




遺產君


祭奠宋未的宋軍將士,文天祥一部宋軍退敗到潮陽縣小北山麓一帶據守發動群眾抗元,群眾積極護宋入軍抗元,最後勢不敵眾全軍戰死在小北山麓古時谷饒鎮銅盂鎮一帶為古戰場,戰後民眾自發偷偷撿骨埋葬戰死所有將士歲時偷偷祭拜至明初!明太祖追封宋朝將士為宋朝大元帥令周邊民眾歲時輪值拜祭而一直傳承下來的習俗


呾有呾無吶


潮汕活動中看到:奉敬宋朝大元帥

奉:奉大明天子明太祖朱元璋之旨

敬:禮敬祭祀南宋抗元陣亡與潮汕地區的官兵

大元帥:陣亡與潮汕地區的南宋抗元官兵皆被明太祖追封為:宋朝大元帥


鐵骨錚錚汪境澤


真不懂潮汕人的先民是什麼來頭!說他們是‘客家佔地主’又不像。最早一批客家佔地主應該是秦始皇派來珠三角地區的五十萬大軍!


裡嗚


文天祥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