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流量明星挨噴不是新鮮事,但流量明星為何老是被噴,大眾對其的反感源自何處,

卻是很多人都沒有想過的一個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掀開,流量明星的原罪,“蔡徐坤”們屢遭批評的源頭,究竟在哪裡。

01 源起

前兩天,流量明星吳亦凡,發了一個自黑視頻,《大碗寬面》。

將一直以來網友對其的惡搞視頻,寫成了新歌。

這樣大度又幽默的舉動,一瞬間讓輿論逆轉,大量網友甚至跑去當年的惡搞視頻下刷:“對不起”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而作為鮮明對比的是,幾乎在同一時刻,蔡徐坤正因惡搞視頻,給B站發律師函,而被各路人花式嘲諷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被惡搞的蔡徐坤打球視頻)

那時我就說了一句,我說蔡徐坤可以也來出一個“教練我想打籃球”的歌,用大度和幽默回應網上的惡搞視頻,說不定能一舉逆轉口碑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浪子回頭的三井靠著這句話收穫無數粉絲)

但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快就有無數蔡徐坤粉絲,以及粉圈路人,告訴了我一個驚奇的事情。

他們並不覺得有這個必要,因為在他們眼裡,

"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去用最圓滑的方式面對這個世界。我們就是愛他不會低頭的樣子"

你黑了我,惡搞了我,就是不對,就要付出代價,我就要告你,這是天經地義,依法治國。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某種意義上,他們說的每句話,都是對的,寧折不彎也確實是一個寶貴的品質。

但我也在這一瞬間,徹底明白了,流量明星的原罪,引發無數大眾爭議的核心所在。

那就是,流量明星,是一個處於“明星---素人”之間的模糊物。粉絲和大眾對此都沒有很清晰的定位。

02 雙標

為什麼要強調明星和素人呢?因為很多人壓根沒有注意到,大眾輿論對於明星,科學家,企業家這些“英雄”人物的評判標準,和普通人是完全不同的。這裡存在一個天然的雙重標準。

作為一個“普通人”,大眾會更重視其基礎人權,所以你不能太過求全責備,有句話說的很好,

“當你想批評人時,記住,並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樣的條件”。

大家既看結果,也會考慮其個體條件,更會在意其尊嚴,面子,隱私權等一系列權利。

但作為一個“英雄”,結果和作品是更重要的評判標準。英雄本身的個人因素也要為此讓步的。

所以人們不會因為某個科學家很努力,很上進,就給予其加分,覺得他比牛頓還要偉大。

更不會因為你父母雙亡就把諾貝爾獎授予你。(當然,不可否認在同等貢獻下這些因素肯定有勵志上的加分)

哪怕你垂垂老矣,我一樣要當著你的面把你的論文一頓批,說它大錯特錯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當然,不是說作為英雄就沒有人權沒有尊嚴了,只是說

對於英雄,大家更看重其作品結果的評價。其他因素都是要讓位的。

你應該無法想象諾貝爾獎給你來一句你知道他有多努力麼

明白了這個規律,你就能瞬間理解很多事情

為什麼藝術家的道德和行為界限,可以特別低?留長髮也好,穿著怪異也罷,甚至上街搞行為藝術,大家都不會特別排斥。

為什麼一般人離婚一次,坊間差評就很多,但放在富豪身上,哪怕離婚四五回,大家往往一句“豪門破事多”就過去了。

因為很多道德方面的問題(注意,是道德,不是法律),出現在英雄身上時,輿論是非常寬容的。

大家在評價其時,更注重你一個藝術家,貢獻了什麼作品,你作為企業家,企業的社會貢獻。而其本身的個人因素,是佔次要地位的。

有句話總結的很好“叛逆是英雄的特權”

這句話的重點不在於叛逆,而在於,提醒你英雄的特殊性。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但這也不是沒有負面作用,負面作用就是

大家討論徐志摩的時候,永遠會拖出林徽因出來,你不能說我們就討論詩歌,不許八卦人傢俬事了。因為這本就是挺難分割的一部分,誰也說不準林徽因帶來的靈感因素,

分割不開怎麼辦呢?那不好意思,您的個人隱私權,也同樣得拜拜了。

大家討論作品的時候,無可避免的會把你個人也連帶上,這時你的個人權利,一樣得為此讓步。

當你靠著才華,財富,吸引無數鎂光燈和注意力時,你必須承認,你的作品,你的形象,都成為了大眾輿論領域的一部分。

而大眾輿論,是天然允許所有人評價的

所以你討論隔壁同事的家長裡短,大家會覺得你長舌婦

但倘若你討論的是馬雲馬化騰的花邊故事,大家不但不覺得你長舌婦,還會稱呼你“互聯網評論家”

為什麼?因為這些明星企業家的形象,他們的故事,名人軼事,已經成為了公共大眾輿論的一部分。

劉強東這事大家天天吃瓜,各種兄弟的搞笑段子滿天飛,他們也沒跑出來警告大眾,就源於此。

— — 劉強東的問題,至此有了答案,他作為一個毫無疑問的企業家,已經和京東這家企業結合在一起,無法割裂了。大眾的討論,自然會從企業一路蔓延到其個人八卦。

蔡徐坤等流量明星的問題則在於,他是“英雄”還是“凡人”?

03 三代江湖三代人

老一代明星,在這個問題上普遍沒有疑問,自己確實是不同於大眾的“英雄”

可能在傳統中國價值觀裡,明星戲子屬於三教九流,本就和大眾不同。繼承了傳統價值觀的老一代明星,自然也潛意識受影響。

所以你能看見

郭德綱,甚至被郭德綱嘲笑的那些老古板相聲演員,都會說出觀眾是衣食父母,打賞了錢,我們得謝,演的不好,更是得鞠躬抱歉。

其他的演員如葛平老師,唐國強老師,甚至張局座,雷軍這些老一輩,面對各種惡搞,批評,也都是一笑而過。

實際上,如果你把B站的數據拉出來就會發現,成龍唐國強這些鬼畜巨頭,被惡搞的時間更早,惡搞數量更多,遭遇的也都是未曾見過的惡搞,他們面對的惡意,並不比如今的蔡徐坤少。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有人可能會說蔡徐坤這次律師函的原因在於惡搞視頻中涉及P掉頭等比較出格的作品,但你很難說,在成龍他們的1000+視頻裡,肯定就沒有類似的出格出品。

何況,即便沒有這幾個引戰視頻,粉圈和B站惡搞的衝突,也早已經擺在明面上了

但不論是成龍還是唐國強,面對惡搞都非常大度。

甚至葛平老師還提供錄音給大家作為素材,方便大家更好的惡搞。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為什麼?因為在他們眼裡,自己是娛樂明星,就是為了娛樂大眾而存在的。

這並不是什麼卑躬屈膝,也不是向世界低頭,而是真正尊重和熱愛自己的職業,

所以你會驚訝的發現,當葛平自己給大家提供素材歡迎大家惡搞的時候,一切惡意都消散了,不是因為什麼接地氣,也不是因為所謂打成一片,而是這樣純粹的光輝,這種發自內心想帶給觀眾快樂的熱誠,讓一切惡意都自感慚愧了。

真正的熱愛音樂,不是一個勁的說我很努力我音樂很棒,而是當別人批評,改編,甚至惡搞你的音樂作品時,你都能為他們對音樂的不同理解而鼓掌。

這是一種非常非常高尚的人性光輝。

在我眼裡,區分普通演員,普通歌手和真正大藝術家的界限,就在於這裡。

老一代說完了,那麼中生代明星呢?

他們其實未必有這麼高的覺悟,但普遍也認為,作品被大眾批評是正常的事。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他們當中的代表,我覺得是李宇春

因為站在如今的事後角度去看,當年所有的批評和非議,都錯了。

李宇春不但不是怪異和另類,而是走在了時代之前,是開啟了中性風的時代先鋒。

當年李宇春遭遇的惡意,包括各種春哥段子,那比今天是大了多了,甚至“春哥”這個外號都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但是即便如此,李宇春對此的態度也是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可能,李宇春雖然是超女選秀出道,但本質依然是川音出身,屬於科班畢業的選手,對明星的理解,也是延續了老一輩的理念。依然是有點娛樂大眾為己任的理念。

老中二代明星都經歷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的磨練,也早早懂得明星的意義和代價。

但這個理念,到了新生代這裡,出現了問題。

04 撕裂

新一代明星和前人最大的區別在於。

— — 他們成名的實在太快了

對,不是什麼專業水準的差別,而是這種一兩年爆紅,瞬間成名的速度,導致他們還沒適應自己從普通人到明星的身份轉換。他們和粉絲對於自己的身份認知,也出現了撕裂。

而流量粉絲和大眾的一切矛盾,就在於這個身份的撕裂上。

大眾把蔡徐坤當作明星,既然是明星,那我就用“英雄”的那套標準。

英雄的標準是什麼呢?剛剛說了

只要你的作品差,那你就絕對逃不過被噴,什麼人權名譽權都不能當擋箭牌。這作品就是差我就是要批評。

莎士比亞都說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還能阻止我說我的這個哈姆雷特特別不好看不成?莎士比亞都阻攔不了我,還只准我給你家明星打CALL點贊?

你給我看了這麼個玩意,浪費我的門票/時間/精力,我是被害者。

粉絲則把蔡徐坤當普通人,得用普通人的標準。

普通人的標準是什麼呢?

這麼努力的在唱歌了,你們還黑?是人嗎?我們才是被害者。

順帶~“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這句話,成為粉圈口頭禪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普通人的評價體系中,努力是最高的獎盃,只要你在不斷努力嘗試,大家普遍會給予寬容。

但在英雄體系裡,拿努力當擋箭牌,說服力實在太弱了,你還不如說時代趨勢無法阻擋來的實在。比如,典型的,李鴻章。

所以,雙方都覺得自己是被害者,這架永遠也吵不完。

惡搞的爭議也在於此,把一個人的作品或者形象拿來惡搞這個行為,發生在明星和普通人身上,完全是不一樣的事。

前者是合理的,因為大眾天然享有言論上的自由。對於公共出版物自然能用各個形式批評。

後者就不太合理,因為你侵犯了對方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等權利。

很多人都覺得粉絲圈和大眾的爭吵是源於誤會,這是錯誤的認知。沒有任何誤會能引起如此大規模的衝突。

這不是誤會,這是大眾群體在認知上的差異和撕裂。

本質是流量明星,目前在“明星-素人”這個定位中,是撕裂的。導致大眾的標準也撕裂了。

05 火山

實際上,這樣的身份撕裂,並不是完全負面的。

比如選秀,其本質就是利用這個身份上的撕裂做文章。

當年,手機推銷員PaulPotts憑著一首《今夜無人入睡》震驚世界

他唱的真比帕瓦羅蒂好嗎?不見得

那為什麼大眾給予了他那麼多掌聲?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因為他定位是普通人,但獻出了不亞於大明星的作品。我們既看見了好的作品,也看見了作為普通人他的努力和拼搏。

這時觀眾就會給予更多的掌聲。

當年萬合天宜的特效,換成一般劇組,或者流量明星的劇裡,你覺得會有什麼評價?

但頂著窮B劇組小成本創業的名頭,大家甚至還能當作笑點。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同樣的,楊超越和蔡徐坤都和NBA相關,為什麼她沒事?

因為她的表態很清晰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好嘛,你說了不懂球,我們也不過分,甚至你如果去場上投進一球,我們還可以吹一下。因為普通人標準裡,女生能玩好籃球確實是少數了。

這也是楊超越輸出爆炸的關鍵,她對自己的心態定位就是普通女孩,但頂著普通人的形象卻偶爾能打出不亞於明星的輸出。

而蔡徐坤的問題在於,想頂國際巨星超級天才的形象,但拿出的作品。。。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其實公道來說,這水平沒有差到要被做成視頻的地步,很多不打籃球的普通人,還沒這兩下。

但你頂著個籃球高手的牌子,甚至教過歐文打籃球,這水準就有點辣眼睛了。

(其實我懷疑,教歐文打球這句話是黑子特意來招黑的,但無奈菜的粉絲平時吹噓內容確實多,大眾仇恨已經拉滿)

拿著明星劇本卻演出了普通人的戲,被噴被鬼畜也是意料之中了。

如果一個英雄突然拿出了平凡人的謙遜,又或者大家眼裡的平凡人,但突然表現了英雄的實力,那麼你往往能收穫無限的美譽度。

素人選秀,土匪抗日,壞人洗白,民間大師,都是這個心理,甚至馬雲這樣,各路成功人士說早年失敗史,也是這個心理的變種。

如果你實力超凡,但很高傲,大家也能認可,甚至還增加了傳奇性。

明星趣聞,風流浪子,貴圈很亂,科學家壞脾氣八卦,便是基於這個。

最怕的,是平凡人的實力,卻要吹成英雄,又或者享受著英雄的待遇,卻又追求普通人的寬容

蔡徐坤兩者都犯了。

他的實力不足以比肩音樂家,但粉絲和公司卻推著他拿起這個光環

但當大眾用音樂家的標準去要求他時,粉絲又覺得,大眾太過苛刻。因為他才是剛出道的練習生。

那你說他是一個普通練習生,那我覺得他的歌聽著也普普通通行不行呢?

不行,他是音樂天才!

蔡徐坤被噴的天昏地暗的原因就在於這裡,粉絲給路人留下的評論空間實在太小了。控評也得留活路。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他們要這麼死命的控評不留活路呢?

這就是今天的最終謎底

06 英雄

因為目前國內流量明星的本質,是造神,在英雄數量不夠的當下,人為催生和製造英雄

在“凡人-英雄”這個體系裡,他們是天然就往英雄裡面歸類的

什麼是英雄呢?努力十年才成功的人是“英雄”嗎?作品一般的人是英雄嗎?經紀公司可以等嗎?

不能等怎麼辦?偽造一個。

“鄰居家溫書到深夜然後拿到八十分的小孩,我們會尊敬但還是會有那麼點不屑,

這個世界終究還是更習慣去膜拜那些故作輕鬆地天才”

如果把吳亦凡的數據拉出來,這一點更明顯,他的流量已經遠遠低於蔡徐坤。

劉強東的八卦,蔡徐坤的惡評:拿不出英雄的實力,就會被時代撕裂

因為他在當年流量爆紅之後,想轉型走實力派路線。但實力派需要潛心學習,低調鑽研。

這雖然是成為“英雄”的必須道路

但在你的作品出來前,你會經歷一段必然的低谷期。而且到時候作品成色如何,還有待考驗。這個風險其實很大。

而拿出一個湊數的作品,吹噓這是好作品,卻可以馬上擁有英雄般的追捧。如果還有什麼十八歲作品,現場完成的加分,那就更加凸顯天才的光環了。

哪怕是偽造的“英雄”,流量也是遠遠大於其他人的。

但是,有人要問了,偽造的英雄,總有一天是無法偽裝下去的,到時候怎麼辦呢?

很簡單,換一個流量就行。

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現在低調一點打磨實力,以後靠作品去贏得市場這個路子。根本就沒有什麼以後。他們也等不起以後,我就要現在,立刻,馬上,看起來像是一個卓越的“英雄”,然後吸粉變現。

何況,這個時代,並不太適合中庸的道路,因為中庸的目的,是樹敵少,但現在流量明星,追求的,是死忠粉多。我一個勁的吹噓這是無比卓越的天才,識別度就是高,也總有人會相信的。

所以,他們是不可能低頭的,也沒有必要低頭,他們登上舞臺的意義就是偽造英雄來的,任何可能會揭穿他們外殼的操作,都必須要立馬扼殺。

流量明星控評的本質意義也在於這裡,他們的容錯率,其實是非常非常低的。自然需要用極強的執行力去壓制。

這也是流量粉絲和大眾爭議的源頭

大眾批評作品,音樂家能接受,因為他們可以等待時間去說明一切。

但流量明星眼裡這是無法接受的。

“金子總是會發光的”這句話在他們這裡是完全行不通的,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根本就不是金子,所以必須現在就要看起來像在發光然後立刻出手兌現。又怎麼能容忍差評呢?

不是他們比音樂家還大牌還要面子,而是他們的模式決定了他們真的經不起批評。

而對於大眾呢?我批評作品,你讓,那我就只批評作品

你不讓,你以為我就不批評了?

不,我這下可就連人帶作品一起批評了

因為你這人有毛病,我覺得不好就是不好,你為什麼要讓我說好?

言論上的自由是我基本權利,你為了明星成績,為了多賺錢,來侵犯我這個基礎權利,我還不往死裡反抗?

控評這事,路人顯然是越控越炸的,但越炸又越加要控

而很多粉絲的奇特邏輯“我們不控評,被別人黑怎麼辦?”也是在這裡冒出來的

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真正好作品殺出一片天的情況,自然就覺得控評是必要的。他們也潛意識明白,自己喜歡的明星並不是真正的“英雄”,但幻想能靠著自己的努力能幫他扮演好一個英雄。

衝突就是在這樣的邏輯下,交織著三方的利益,從一開始針對作品的小批評,上升到全面牴觸,最後轉變為對明星及粉絲的全民惡搞。

解開了一切的謎題後,你就會明白,目前擺在蔡徐坤等中國新生代流量明星前的,其實是一道選擇題。

要麼放下光環,低頭說一句我就是普通人

這是日系明星,AKB系等走的路子,強調努力的普通人。大眾自然不會過多要求。

但是以後也就不能天天時代廣場廣告牌,國際巨星格萊美的瞎吹了。

要麼就懟天懟地我就是不低頭,隨便你們怎麼說,我就是最酷炫的國際巨星。

JB和gaga等美系明星用的是這一套,強調天命在我的英雄性。但既然做了國際巨星,就不要扯什麼內心脆弱的戲了,那就得放棄控評,也不能動不動律師函了。

想兩個都選,那麼只能是被大眾的浪潮撕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