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婴拼多多跳不出山寨这个大坑,竟然被列入了恶名市场名单

拼多多这个“电商巨婴”随着落地出生于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生活圈的那一刻开始,它注定了就要承受着低价标签带来的消费质疑;直到去年它披着社交电商的战袍踏上纽约纳斯达克上市之路,也并没有改变拼多多“电商巨婴”在三亿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如今就在昨天晚上从海外那边传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昨天将拼多多这个“电商巨婴”列入“恶名市场”名单,给出的理由就是这个平台上假冒产品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拼多多的股价开始受到了该项措施的影响产生了波动,迅速下跌至23.23美元,跌幅达到了2.96%。

电商巨婴拼多多跳不出山寨这个大坑,竟然被列入了恶名市场名单

山寨商品挖的坑很大

长期以来拼多多这个“电商巨婴”一直拥有着“坑多多”“拼夕夕”等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只因山寨商品挖的坑确实很大,对此很多人都开始在微信朋友圈里面开始排斥拼多多这个“电商巨婴”的经常发起的那个好友帮砍价免费拿商品活动。

这次关于这个“电商巨婴”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昨天列入“恶名市场”名单的事件中有一份审查报告中主要提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隐患问题:第一,消费者贪图便宜,明知假货还是被低价吸引;

第二,山寨商品利用商标法的漏洞模仿合法商品,欺骗消费者;

第三,山寨商品引发出消费者投诉增多的不良现象;

其实对于上述在那份审查报告中所提到的三个方面的隐患问题也正是拼多多这个“电商巨婴”一直奋力想要跳出山寨商品为其挖的那些大坑。

不过这次拼多多这个“电商巨婴”进入了“恶名市场”名单之后,必然会引起大家很多人的关注,可是这些消费者始终还是抵抗不了低价的吸引。

买单者的选择没有错

很多人心中一直都非常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这个道理,然而有一部分人从拼多多这个“电商巨婴”的身上享受到了低价的福利,可是他们却接受不了低价商品的质量问题。

于是吐槽拼多多这个“电商巨婴”就成了他们每次购物后的惯性动作,甚至有的人一怒之下会卸载拼多多软件;可是当他们有了购物欲望的时候,打开天猫或者京东一看又默默的再次安装上了拼多多。

最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些买单者的选择是没有错,重点是这些山寨商品的低价诱惑力他们抵抗不了。

山寨标签不等于恶名

如果我们要说带有山寨标签属性的产品就是假货,对于这种观点“东书书”是不反驳的;但是我认为带有这些标签属性的产品不等于就是给这个产品赋予了恶名,那么质量问题只是那些不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完美度要求不同而已。

现在已经有三亿消费者加入了拼多多这个“电商巨婴”的买单军团,当然那些山寨商品自然也不会落后于消费者的增长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