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庭農場模式深度分析,結果令人深思!

一、美國家庭農場的萌芽期

17~18世紀早期,英國在美國建立了13個殖民地,由於地廣人稀,自然資源豐富,吸引了大批 來自英國及西歐的移民,大部分是在英國 “圈地運動”中失去土地的破產農民和城市貧民,對獲得土地所有權具有強烈的願望。大多數移民都選擇農業生產作為謀生方式,逐漸形成了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經營模式,這就是美國家庭農場的雛形。

美國家庭農場模式深度分析,結果令人深思!

二、美國家庭農場的成長期

1776年美國通過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聯邦政府掌握了全國絕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權,為鼓勵開發土地和發展農業,182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將國有土地低價出售給農民的法案,確立了優先發展家庭農場的農場制度。逐步建立的土地私有化制度,使越來越多的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為美國農用土地的流轉奠定了基礎。這一階段美國的土地流轉主要是依靠政府低價出售,出現了許多中小型家庭農場,1860年美國家庭農場數量就達到 304.4 萬個 。

美國家庭農場模式深度分析,結果令人深思!

三、美國家庭農場的快速發展期

南北戰爭爆發以後,為了動員農民參加反對奴隸主的鬥爭,1862年林肯政府頒佈了《宅地法》,規定凡是年滿21歲的美國公民,繳納10美元就可在西部獲得不超過160英畝的土地,耕種滿5年就可成為土地的所有者。幾乎無償贈予土地的方式加速了美國家庭農場的擴張,自耕的小型農場不斷增多,直到20世紀20年 代,美國可耕種的國有土地基本分配完畢,到1935年 家庭農場的數量增加到 681.4 萬 個 。

美國家庭農場模式深度分析,結果令人深思!

四、美國家庭農場的穩定發展期

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美國家庭農場進入機械化、現代化和信息化階段。聯合收割機、捆草機、播種機、四輪驅動拖拉機等大型農用機械被廣泛使用,拖拉機駕駛艙內配有衛星導航系統,後面的拖斗可以放入種子或肥料,從而實現自動播種和施肥,還有20%的家庭農場使用 直升機進行播種。

美國家庭農場模式深度分析,結果令人深思!

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互聯網成為美國家庭農場購買農業生產資料和銷售農產品的重要平臺,並通過互聯網瞭解天氣、市場需求、農產品價格、農藥和農業設備等相關信息。

在此期間,美國家庭農場實現了合作生產模式,即農場主將種子培育、購買生產工具、農作物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活動分解出來,讓專門的農業服務機構承擔,通過與農業服務機構簽訂合同,確 保提供產品、服務的質量和數量,保證了農業生產 的利潤,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市場風險。1996—1997年美國家庭農場平均合同生產率為32%,到2007 年已上升到37 % 。

美國家庭農場模式深度分析,結果令人深思!

五、總結

美國近百年的家庭農場發展史一再說明,土地的大量流轉是家庭農場走向規模化和集約化必不可少的途徑。而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一些生產要素的重新分配,家庭農場不斷進行資源配置,不斷擴大家庭農場的規模,使家庭農場資源不斷向優秀農場主傾斜,規模越大的農場發展越快,得到的資源越多。

美國家庭農場模式深度分析,結果令人深思!

在美國,大型機械化、衛星定位系統、生物技術等在農場中得到廣泛應用,農業生產效率很高。每個農場的勞動力平均為1.6個, 而生產的農產品卻佔全美農產品生產量的79%。我國家庭農場起步較晚,規模比較小,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制約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因此,實現家庭農場的規模化經營和長期營運,有利於農業科技的推廣和農業生產力的提高。


美國家庭農場模式深度分析,結果令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