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期—中学生要学好用好八大修辞手法

第28期—中学生要学好用好八大修辞手法

第28期—中学生要学好用好八大修辞手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见修辞格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于这些修辞手法,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它们是什么,还要学会在写作文时使用。

什么是修辞和修辞格呢?

修辞,就是对所写文字进行修饰,目的是让文字表述更加准确、形象、生动。

修辞格,就是前人固定下来的一些修辞格式。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作用: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结构: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像、好像、仿佛、如同、像……一样、……是……、……成了……等等

例句:

1、满天的星斗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分外迷人。

1、小女孩的脸好像一个红扑扑的大苹果。

2、她的手仿佛冰雪一样洁白。

3、大象的四条腿,如同一根根柱子。

4、弯弯的月亮镰刀一样

5、儿童祖国的花朵,老师的辛勤园丁。

6、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

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做人来描写,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作用: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例句:

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分析:波浪会唱歌,把波浪当作人来写。

2、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

分析:电车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还会说话,把电车当作人来写。

3、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分析:星星眨眼欢笑,还会给予肯定和鼓励,把星星当作人来写。

4、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

分析:稿纸能探头探脑露出脸来,把稿纸当作人来写。

5、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分析:油蛉能低唱,蟋蟀会弹琴,把它们当作人来写。

6、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分析:鸟儿呼朋引伴,还会唱出宛转的曲子,把鸟儿当作人来写。

夸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作用:这样能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例句: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力拔山兮气盖世。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6、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举例: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作用: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例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屋漏更遭连夜雨 船破又遇顶头风。

5、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反复】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例句:1、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和排比比较: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设问】 设问就是自问自答,无疑而问,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例句: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什么是合作?合作就是像铁三角一样互相协作。

4、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5、世间什么最宝贵?时间最宝贵。

反问】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作用: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例句:1、我难道做错了吗?

2、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3、撒谎难道是正确的吗?

4、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