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我是未來》總導演韓金媛:向科技致敬,為少年築夢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要想實現中國夢,當下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科技的賦能。在此國情之下,再結合“限娛令”的綜藝市場環境,自去年起,科技類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共同承擔起科學普及的社會責任。

令人驚喜的是,科技綜藝的市場表現並不遜色於明星真人秀,以湖南衛視與唯眾傳媒聯合出品,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特別支持的青少年科普高能科技秀《我是未來》為例,節目播出兩季,在酷雲、CSM-Huan52城兩個平臺多次位列同時段衛視節目Top1,並在4-23歲學齡人群中,屢次獲得同時段收視率第1名,微博累計閱讀量高達9.8億,引起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我是未來》憑何從眾多節目中突圍?

在普通大眾心中,尖端科技有一頂高高在上的帽子,即便以綜藝節目的形式出現,也會心存疑慮,真的能夠通俗易懂麼?離我們的生活真的很近麼?

為了拔除觀眾的種種顧慮,《我是未來》不斷打磨節目模式,嘗試尋找科技與綜藝之間的平衡點,在展現高精尖科技傳遞科技自信之餘,也在無形中消弭觀眾與科技之間先入為主的隔閡,喚起對科技的熱情與創造力。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誠然,在趨於飽和的綜藝市場中,《我是未來》能夠木秀於林依靠的不僅僅是題材立意的創新,本文將從多個維度解構《我是未來》的生命力“密碼”。

1

拒絕同質化節目模式

用創新與升級的思路

革新科技類綜藝

目前國內綜藝市場環境正在經歷著創新難、同質化嚴重的“成長困局”,在這一形勢下,文化與科技類綜藝就像兩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試圖突出重圍。

然而作為市場缺失且自主特色明顯的綜藝類別,因門檻較高,科技類綜藝的流行速度還遠不及文化類綜藝,那麼要如何增強大眾對科技類綜藝的關注度?如何在市場洪流中站穩腳跟?為此我們特意採訪了唯眾傳媒節目部副總監、《我是未來》總導演韓金媛,本文將從多個維度解構《我是未來》的生命力“密碼”。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唯眾傳媒節目部副總監、《我是未來》總導演韓金媛

經過第一季的沉澱與探索,《我是未來》深知僅靠題材屬性難以留住觀眾,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創新的節目模式打破市場上的同質化局面,吸引大眾目光與興趣,進而再以內容與口碑突出重圍,贏得一席之地。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①突破傳統綜藝窠臼,將節目賽制進行故事性包裝

實現創新的第一步就是要將地基打好。在總導演韓金媛的介紹下可以瞭解到,登上《我是未來》舞臺的高科技產品需要同時滿足四個條件:第一、必須是相關領域中最前沿的科技;第二、一定要具備改變未來的某一種生活方式的潛力;第三、具備較強的科普性質;第四、要有舞臺表現力。

雖然每期節目觀眾看到的只有三大高科技,但在幕後,節目組走訪了不下百家企業,韓金媛深知為了保持觀眾的新鮮感,對於同品類的高科技產品,節目組不可重複選擇,故而登上舞臺的每一個科技產品都極具前沿代表性。

經過層層篩選,把所有滿足條件邀約而來的科技按照功能性進行同類項合併,形成每期不同的主題。比如第一期節目,《我是未來》選取了在未來能夠保護人們身體、信息、公共安全等全方位安全的前沿科技組成了“超能守護”單元,其中造福視障人士的天使眼鏡令人們印象深刻。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而至於節目的呈現方式,韓金媛試驗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找到了最佳的模式,即將賽制融合到故事情境中,擺脫大眾對同類型節目灌輸和說教的刻板印象,增強《我是未來》的代入性與趣味性。

例如平安科技帶來的機器人小安具有微表情分析功能,節目組設計了一個踢足球的遊戲,讓射門的少年先將要射的方向寫在紙上,並把答案告訴小安,小安根據射門少年的微表情判斷他是否說謊並把判斷結果告知給守門員,最終守門員成功守住了球。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通過遊戲的方式將前沿科技的特質呈現出來,更便於人們理解也更具有感染力,參與其中的兩位少年起到了介質的作用,帶動觀眾沉浸其中。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適合全年齡層的受眾,讓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名詞,而是人人可以玩轉的未來生活。

②完成節目升級換代,讓舞臺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

《我是未來》第一季結束後,第二季如何換代升級困惑著韓金媛與節目組,以明星嘉賓為主固然能夠博得一定的關注度,但因題材的關係,明星與科技題材的兼容度不高,很難與內容深入融合,且與市場上的常規綜藝節目區別不大,所以在確定第二季是面向青少年的定位後,韓金媛決定放大互動性,讓舞臺上的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縮小與科技的距離感。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為此每期節目都招募了數十位熱愛科技的孩子組成“未來少年團”,提供舞臺讓青少年與科學家對話,與前沿科技零距離接觸,放飛他們創造力與想象力。與此同時,第一季中的“未來號飛船”在第二季落地化身成“未來科技館”,讓未來少年團選擇更喜歡的“前沿科技”,並將入駐未來科技館的決定權交到他們和現場觀眾手中,這種主人翁的意識無形中拉近了青少年與科技之間的關係,增添了參與感與使命感。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通過對節目模式不斷的創新與升級,《我是未來》突破了傳統綜藝節目同質化的窠臼,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獲得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的點贊。今年9月,《我是未來》主創更獲邀赴柏林參加了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與歐洲廣播聯盟共同主辦的Focus on China“聚焦中國·中國模式日”,節目模式受到了歐廣聯成員機構的一致好評,彰顯了中國原創科技節目模式的國際領先水平和文化自信。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2

找準市場缺口,

根據受眾定位做好差異化內容

面對競爭進入白熱化的綜藝市場,準確而又清晰的定位,是一個節目能否擁有生命力的關鍵。《我是未來》將青少年群體作為主要受眾,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①抓住市場缺口,避免核心受眾群被稀釋的風險

當下綜藝節目受眾多處於低齡化與成人化兩極,真正適合青少年觀看的節目並不多見,從而導致青少年過早地向成人化節目靠攏,不利於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家長們不得不限制青少年過多地觀看成人化綜藝。

而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全國小學教育階段、初中教育階段、高中教育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約為2.4億人,面對如此龐大的受眾群體,《我是未來》加大節目垂直性,為青少年量身定製節目內容,既能獲得家長們的認可,又能在專攻青少年用戶群的同時,規避被其他類型節目稀釋受眾的風險,更可以在科技綜藝市場被哄搶前打出自己的品牌搶佔先機。

②承擔社會責任,樹立正面輿論導向

《我是未來》響應科教興國的戰略,通過幫助青少年們感知未來世界,讓他們在遊戲中學習科學知識,這種傳承與發揚的精神是社會責任的極佳體現。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藉助“科技大考”的形式挖掘現代前沿科技與人、與生活的關係,讓科技走進生活,讓未來照進當下,從中受益的不僅是青少年群體,對於其他觀眾來說同樣具有提升科技自信的意義,由此而帶來的正面輿論導向,促就了《我是未來》的良好口碑。

那麼落實到節目中,除了利用遊戲環節,《我是未來》還有哪些讓青少年群體迅速沉浸到節目中的方法呢?

首先,從演播室配備的基本環境出發,科技感十足的燈光舞臺搭配虛擬主持人小冰,牢牢吸引住青少年觀眾的視線。其次,青少年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為了防止他們分散注意力,能夠更好地獲取有效的知識點,節目組特意選擇李銳作為主持人,藉助他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影響力以及與青少年有效互動的能力,助力節目輻射更多的青少年人群。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另外,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要鼓勵青少年參與其中,通過創造輕鬆的節目氛圍,激勵他們說出心中所想。

我們從在場青少年們對科技充滿好奇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我是未來》科普目的已經達到了。而這背後更多的是,為了融合科技與綜藝各自的特點優勢,《我是未來》節目組全體人員孜孜不倦的努力。

3

懷揣敬畏之心

在嚴謹的科學中挖掘出綜藝屬性

《我是未來》一直秉持著對科技的敬畏之心,對於科技的嚴謹性絲毫不敢懈怠。

尤其是對待風險係數較高的外景實驗方面,在獲取高科技產品實驗室裡的參數極限後,韓金媛表示節目組會設置未來生活相關的情境化任務,最大程度去觸摸科技參數的極限邊緣,保證電視審美的懸念刺激感的同時,保證絕對的安全性。

此外,《我是未來》是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特別支持的科普節目,因此會有一個專業的專家顧問群,為節目內容把關。每一個登臺的科技產品都經過了專家考核,包括參與過第一季節目的專家也會被韓金媛邀請到顧問團中,如此一來,不僅能夠保證節目的創意性,科技的嚴謹性、合理性、安全性都能夠兼顧到。

為了幫助知識儲備量有限的青少年們理解尖端科技,節目組與專家團隊從專業角度出發進行了科技知識降維的處理,把前沿科技中最底層的邏輯原理抽離出來,套入更多的生活常識,以更生動有趣的電視語言呈現,以此降低青少年們對科技的理解難度。

對於科學家們而言,他們也希望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將知識科普給青少年,為此,他們會以極高的科普熱情配合劇情演繹。比如,做肌電臂環的實驗前,科學嘉賓先把高科技產品隱藏起來,戴上一副極具神秘感的手套,把自己裝扮成上古神獸諦聽,在充分調動青少年們的好奇心之後,再教他們運動是如何讓肌肉產生電波的。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讓青少年們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埋下熱愛科學的種子,正是《我是未來》的創作初衷,節目組正是用敬畏科學的心態以及專業的製作態度將《我是未來》打造成為了一檔適合青少年觀看的正能量科技節目。

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在大家習慣了跟隨、複製、抄襲的態勢下,《我是未來》無異於為科技綜藝領域打開了一個新的切口,用全新的互動模式拉近與科技的距離,將成為科技類綜藝的範本。不照本宣科,力求自主創新並時刻保持靈敏的市場觸角,這才是湖南衛視與唯眾傳媒締造《我是未來》的成功秘寶。

专访|《我是未来》总导演韩金媛:向科技致敬,为少年筑梦

寫在最後

藉助創新的節目模式、精準的受眾定位,以及節目組與專家團隊的多方努力,實現了《我是未來》科技與綜藝的巧妙融合,秉承著對科學的敬畏以及創新精神的延續,《我是未來》第二季將在下週日19:30迎來收官之夜,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我是未來》第二季

由湖南衛視和唯眾傳媒聯合出品

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特別支持

真正寓教於樂的

青少年科普高能科技秀

下週日19:30,收官之夜

敬請期待

◆ ◆ ◆ ◆

湖南衛視 唯眾傳媒

第二季我是未來》

I'm coming!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