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八旗軍是騎兵還是騎馬重步兵?有何依據?

文史愛好者


怎麼說呢,你題目裡兩個兵種都有,八旗是一個體系,兵種非常齊全,並非只有騎兵。

簡單來說,八旗體系當中,有輕重步兵、輕重騎兵以及火器部隊,其中精銳重步兵都屬於下馬步兵,以馬匹作為代步、機動工具,戰時下馬步戰。

關於八旗的重步兵以及重騎兵,徐光啟曾有評價:臣又見在遼回還人等。言賊兵所帶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鐵。馬亦如之。故鮮營對壘。被奴步兵驟進。將拒馬木登時撤去。鮮兵非無銃箭。而無可奈何者。甲堅故也。這裡充分說明,八旗兵重步兵以及重騎兵都是身披重甲,尤其是戰馬也有馬甲保護。
沒有馬甲還好意思說自己是重騎兵?


在明末清初關於兩軍對壘的記載,經常有明軍槍炮齊發卻打不死人的記錄,因為明朝火器低劣落後,無法打穿八旗兵的重甲,即便是偶爾破甲,也是僅傷皮肉而已。尤其是八旗兵還有面具保護臉部,我曾經在《滿文老檔》中發現八旗兵被明軍火槍射中面部得記錄,但是因為有面具保護,一點事也沒有。可見八旗兵重甲防護的優越。
防護精良的滿洲盔甲


這是由於八旗早期耕戰一體,壯丁披甲就是戰士,卸甲即是平民。所以八旗兵都是自己準備鎧甲、兵器以及戰馬,所以有一定經濟條件的旗兵都會給自己準備精良的鎧甲。

另外八旗重步兵也是很強悍的存在,清初重步兵組成了八旗兵的主力。主要原因是滿洲起家地區以山地為主,不利於騎兵作戰,反而利於重步兵作戰,所以馬匹更多時候反而是步兵的代步工具,畢竟身披重甲非常耗費體力。
而由於東北地區自然條件不如關內,糧食作物一年只熟一季,所以滿洲人不得已只能通過採集、狩獵的方式彌補因自然環境的惡劣造成的生產力不足,所以這也意味著滿洲男丁個個都是天生的戰士。同時,滿洲婦女也通過練習弓馬騎射鼓勵父兄子弟練習武藝。

另外,人們往往願意誇大騎射的作用。實際上騎射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因為騎射僅僅能起到騷擾作用,因為騎射不如步射穩定,所以騎射手不如步射手那樣能夠穩定瞄準,所以騎射的作用更多時候是騷擾,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重騎兵衝鋒。
畢竟重騎兵集群衝鋒
往往是步兵得噩夢

同時,由於八旗擁有重步兵,所以在對付明軍的工事時候往往更好用,因為重步兵可以憑藉優良的防護髮起衝鋒,搬開工事的拒馬、鹿角等障礙物,並且同明軍肉搏,在明軍的防線上打開缺口,之後就是大軍衝鋒,徹底粉碎明軍的抵抗。如果明軍抵抗過於激烈,可以來一波騎射騷擾明軍,給己方步騎兵爭取機會。

最後需要強調一下八旗火器部隊,努爾哈齊時期就將繳獲的火器分發放給擺牙喇兵,而且規定各個牛錄必須要準備槍炮盾車等裝備。而且在技戰術上,八旗更高一籌。

如近攻遼陽東門,賊來止七百人,車載大銃,我川兵千人逆之。賊發虛銃二次,我兵不損一人,因而直前搏戰。迨至二三十步,真銃齊發,我兵存者七人而巳。夫假銃誘敵近而後發,則勢險節短,此用器要術,臣嘗密與諸將吏言之,不謂賊巳暗合,患皆在於怯也。若我兵則初見敵塵便巳發銃,無一中者,敵近則委而去之,兩者巧拙何如也。

這是徐光啟吐槽的,八旗火器手可以在距離敵軍只有二三十步的時候齊射,而明軍只會遠遠的放槍。這說明八旗兵有更穩定的心理素質以及嚴明的紀律,同時也保證了八旗兵的技戰術遠強於同行。

在八旗獲得了紅衣大炮之後,由於滿洲大汗對炮兵以及工匠更為重視,甚至有明朝重金培養的炮手以及鑄炮工匠集體反水投了滿洲人的案例。從此之後八旗火器部隊逐漸超過明朝,滿洲人擁有了東亞大陸最強的火力。
所以八旗並不是單一的騎兵,而是各個兵種齊全,所以八旗制度才能在清初取得成功。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八旗軍並非是某一個特殊兵種,而是一支混合部隊,其中包含了步兵、騎兵和火器部隊。

八旗軍分為正鑲黃白藍紅八個旗,定三百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旗。最早的四旗(1601年只有四旗)僅有建州女真一部,1615年基本統一女真各部之後,擴充為八旗。



八旗的軍人特色是重裝步騎,尤其以重步為主。這也是因為建州女真多生活在長白山南,屬於漁獵部落,因此以步弓手和重步兵出眾。在吞併海西女真的葉赫部後,八旗獲得了大量的重騎兵。當時葉赫部首領曾說道:

“我畏奴步,奴畏我騎,力相抗也,技相敵也。”

薩爾滸之戰後,後金大舉進攻遼東,當時在遼東考察的熊廷弼就曾說過八旗軍多重步騎,披精鐵甲,凡刀槍和三眼銃一類的武器都難以傷到八旗軍。就是明軍最先進的鳥銃,也不足以擊破八旗軍的重甲。



包括在《滿文老檔》中,也有對八旗軍作戰的描述:

“八固山合一路而行,節次不亂。軍士禁喧譁,行伍禁紛雜, 當兵刃相接之際,披重鎧執利刃者,令為前鋒。披短甲即兩截甲也善射者, 自後衝擊。精兵立於別地觀望,勿令下馬,勢有不及處, 即接應之。預畫勝負謀略,戰無不勝,克城放敵之後,功罪皆當其實,有罪者即至親不貰,必以法治, 有功者即仇敵不遺,必加升賞。 ”

確切來說,後人一直津津樂道的八旗騎射,反倒不是八旗軍的特長。一直到後金逐步吞併蒙古以後,騎射在八旗軍中的地位才開始提高。

而且八旗軍也不都是滿人,在獲得了大量漢軍俘虜和降軍以及蒙古降軍後,後金建立了蒙八旗和漢八旗,只是總體數量加起來也不足滿八旗人多。各旗有軍營、前鋒營、驍騎營、健銳營和步軍營等常規伍,司禁衛、雲梯和佈陣等職。另外,設立了相禮營、虎槍營、火器營等特殊營伍,演習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練檢槍等。尤其是火器營,在大清一統天下的過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包括再後來的平三藩、收臺灣和大敗葛爾丹,八旗軍中的重步重騎和火器部隊都是清軍中的精華所在。


總而言之,八旗軍是一支非常強大的混合兵種部隊,不過在雍正之後,關內的很多八旗因為技藝的荒廢導致戰鬥力下滑,倒是有些可惜。


火器工坊


八旗兵騎兵為主。這個不需要什麼文獻參考推論就可以。

八旗子弟生活在滿州地區,以打獵為生,騎射是必備的生存技能。滿清入主中原後,世襲爵位還要考試弓馬騎射,就是佐證。明未部隊已經大量使用火器,重裝步兵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明軍這邊的主力是以騎兵為主的關寧鐵騎,面對的正是八旗兵。那麼八旗如果以重步兵為主,可能對抗關寧鐵騎?所以在坦克機槍沒有登場的年代,野戰只能是騎兵對抗騎兵,八旗兵必須是騎兵為主無異議。


難得浮生閒半日


單一兵種組合不成戰鬥力。。。


Khargha


這個分不了的,因為八旗是滿清王朝的精銳部隊,由滿洲重騎兵,蒙古輕騎兵和漢軍火器部隊(又稱烏真超哈)組成,裡面既有重騎兵,又有輕騎兵,也有重步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