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交通”網絡雛形初具,增城4.0騰飛如虎添翼

“大交通”网络雏形初具,增城4.0腾飞如虎添翼

■凱達爾樞紐國際廣場

“灣區時代 優居升級” 2

作為廣州“東大門”,增城近年來以交通為先導,著力打造廣州樞紐型網絡城市骨幹節點。而今的增城,地鐵、有軌電車、高快速路、城軌、高鐵、飛機……一張多維立體、互聯互通的“大交通”網絡已躍然紙上。在國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州加速朝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的背景下,增城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內優外暢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將為其新時期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新快報記者 林超菁

立體交通體系內優外暢 為區域發展打下大基礎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近年來,增城區交通建設成績有目共睹,僅2018年就可謂迎來“大豐收”, 一批戰略性交通項目建成並迎來通車:廣州地鐵21號線鎮龍西至增城廣場段投入運營,珠三角環線高速(北三環高速二期)、廣惠高速西延線、正果大橋改建工程建成並開通,還有從莞深高速全線通車等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加速推進。

進入2019年,喜訊也頻頻傳來,1月份,石灘大道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並全線通車,增城向石灘南拓的交通大動脈打通;同月,從莞深高速全線通車,增城前往莞深地區路程可縮短1小時左右;4月初,增城區內首條公交快線——增城9路快線開通,滿足了市民在新塘-荔城間快速通勤的需求;近期,廣州市鳳凰山隧道項目將迎來全線通車,從中心城區到增城可實現半小時通勤,廣州東進再添便捷通道……增城正形成內優外暢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為區域騰飛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交通是區域整體發展中很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做好的前期功能型佈局。”廣州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分析指出,增城自身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性,是廣州往東的“出口”,在廣州與東莞、深圳、惠州等周邊城市的連接中起著很重要的樞紐作用。交通的建設和發展將促進增城與廣州中心區的融合,增強人流、物流等往來的便利性,為區域發展打好大基礎。他強調:“交通更便捷,等於打破了區域之間的瓶頸,使經濟活動、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方面的往來能夠融合在一起,從而提升整個區域的活躍度。”

軌道交通線網仍在擴張

公共出行將迎品質與體驗升級

大規模軌道交通建設,正是增城“大交通”網絡中的高光亮點之一。據增城區交通局截至2018年10月發佈的相關規劃,增城將打造三大交通樞紐+四條城際軌道+五條鐵路線+五條地鐵線組成的軌道交通線網。更有新近的消息顯示,這張軌道交通線網還在持續擴大、延伸。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認為,“增城因為原來處於城市的外圍,交通並不方便,公交也很少,不像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線路比較密集,所以相比之下交通不便。隨著地鐵、有軌電車等的建設,公共交通出行條件會迎來比較大的提升。”

記者瞭解到,待今年21號線全線通車,增城到天河預計最快35分鐘內可達,增城將進一步融入廣州CBD半小時生活圈。與此同時,增城的新型有軌電車建設也在加速推進。據《增城區新型有軌電車線網規劃研究》,增城全區共規劃有11條、總長130.1km有軌電車線路,擬設站172座,主要分佈於新塘片區、荔城石灘片區以及朱村-中新片區。據悉,新塘片區將率先開建首條線路,計劃串聯起新塘交通樞紐、新塘萬達、南方醫院增城院區、鳳凰城、陳家林、翡翠綠洲等地。

有軌電車的建設,可有效彌補地鐵交通線網覆蓋不足的問題,為市民出行帶來更多選擇,與此同時,區域內也從常規公交“唱主角”,逐漸轉變為與地鐵、有軌電車“三位一體”協同發展,市民公共交通出行將迎來品質與體驗升級。黃韜就表示,很看好增城這樣的交通轉變和升級趨勢:“這是區域現代化發展的表現,將使得區域人流增加,從而帶動經濟活動開展。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會帶來經濟發展和物業價值的提升,同時對產業發展等都是有幫助的。”

三大交通樞紐領銜

廣州“東部門戶樞紐”建設提速

在《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2018-2035年)》中,廣州未來將形成“雙芯兩極”客運樞紐佈局,其中的“兩級”分別指向廣州的東部和南部,其中“東部極”將以新塘站、增城站為主,打造東部門戶樞紐。

其中,新塘站又稱廣州東部交通樞紐,與增城火車站和增城西站,共同組成增城三大交通樞紐,將國鐵、城軌、高鐵、地鐵等多種交通方式匯於一體,承載區域內外的客運、貨運流通,為廣州“東部門戶樞紐”建設提速。而以新塘站為代表,TOD開發模式的引入意味著增城交通建設達到新高度,並將迎來新一輪升級發展。

資料顯示,新塘站TOD未來將彙集3高鐵(廣深、廣汕、京九)、2城軌(穗莞深及新白廣城際軌道)、4地鐵(廣州地鐵13號、16號線、28號線、20號線)共9大軌道交通及一體化公交網絡,未來將成為粵港澳輻射泛珠三角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胡剛介紹,TOD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主要圍繞軌道交通、尤其是高鐵站點等進行開發,這是今後城市開發建設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未來趨勢。

黃韜認為,TOD的開發是增城目前發展實力的一種證明,同時也是發展升級的一個起點。他分析道:“TOD不是說隨便選在哪裡都可以,選址要考量地理位置、未來的經濟發展情況、目前的交通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同時,TOD的建設不是終點,而應該是增城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起點。TOD將與區域的產業和經濟建設相配合,從而帶動片區整體發展。”

“大交通”網絡逐步形成

加速融入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

2019年增城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8年增城加快構建聯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樞紐型交通體系,極大縮短了增城與市中心和周邊城市的距離,推動增城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1小時生活圈”;2019年增城要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為此,要全力推進外聯內引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增強輻射大灣區東翼城市群的綜合交通功能。

對於增城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韜再次強調增城的“樞紐”作用:“增城是廣州連接東莞、深圳、惠州的重要門戶,處在戰略交通樞紐的位置。在大灣區的發展中,增城將成為廣州向東發展的重要助力,將與廣州中心城區協同發展,是廣州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重要支撐。

從目前的發展進程看,加上有望落戶的廣州第二機場,未來增城將覆蓋地鐵、有軌電車、高快速路、城軌、高鐵、飛機等現代化出行方式,一張多維立體、互聯互通的“大交通”網絡已躍然紙上。

龐大的交通網絡又成了增城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重要助力。胡剛分析指出,增城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首先是以交通為先導,通過交通網絡與大灣區城市群建立便捷的聯繫。而基於便捷的交通網絡,增城又將進一步吸引產業導入,為區域帶來產業升級:“從原來以牛仔服裝製造業為代表,到現在金融業、電子業、汽車業等都進來了,產業升級很快。”胡剛還提到,增城的土地資源將成為其升級發展的優勢:“大量的軌道交通建設需要有空間,像穗莞深城軌原來規劃安排在黃埔設站,但由於中心城區建築相對比較密集,要建大型車站得拆很多房子,所以設站比較難,只能往外走,最後就設在了新塘。所以增城的優勢在於土地資源比較豐富,有大量的土地可用於交通建設和產業發展,所以今後能夠有更快速的發展,在大灣區建設發展中發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