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的电影生命 《阿飞正传》(3)

张国荣开玩笑说可能是与王家卫“八字不合”,主演他的电影每次都会遇险,而且一次险过一次:《阿飞正传》是险些坠楼;《东邪西毒》是在荒山大漠中被蝎子咬到脖颈险些毒死;到了《春光乍泄》,干脆是染上了阿米巴病毒,病得死去活来险些将老命送在阿根廷,张国荣连怎么分配遗产怎么安顿家人都盘算过了……但是与此同时,张国荣与王家卫的合作又总是能营造最强的气场擦出最猛的火花,获得最为完美的化学反应。张国荣其人,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旧式好男人,与“阿飞”完全是南辕北辙:爱静,恋家,好读书,待人体贴周到,渴求稳定生活和长久的感情关系,甚至欣赏艺术作品都是钟爱平静恬淡的风格;但是在自己的艺术事业上,他却能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个性:张扬,叛逆,不羁,疏离……王家卫敏锐地捕捉到他这种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气质,从一开始就将他定位于一只“无脚鸟”,一路挖掘,引导,或者说是塑造,使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份潜质,后来甚至被认为是张国荣形象的主要层面。反过来,对于王家卫,张国荣这种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异端气质为他的电影增添了厚度也增添了更多跳脱之色,这一点直到如今也没有其他演员可以替代。

张国荣的电影生命 《阿飞正传》(3)

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一开始飞就会飞到死亡的那一天才落地。其实它什么地方也没去过,那只鸟一开始就已经死了。我曾经说过不到最后一刻我都不会知道最喜欢的女人是谁,不知道她现在在干什么呢?天开始亮了,今天的天气看上去不错,不知道今天的日落会是怎么样的呢?

旭仔终于是要死了,在火车上被人打死——凶手是谁,没有交代,应该是假证贩子的同党吧——就算在身负重伤濒临死亡的最后时刻,这只小鸟依然是一幅慵懒,放浪,漫不在乎的模样,张国荣甚至没有做出任何痛苦挣扎的动作,只是用越来越散乱的眼神,越来越轻微的语气来表现生命从他身上一点点地抽离。对于旭仔来说,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生死原是没有什么区别,他甚至用最后的一点气力饶有兴味地研究自己在一生最后一刻会看见什么。他看见了什么?车窗外,晨雾中,莽莽苍苍的椰林。这个情景似曾相识呢,啊,是在电影的开端,《阿飞正传》片头出现的时候,那个漫长的背景。原来那已经是阿飞临死前见到的最后一幕,此后的一切,或者是回忆,或者是幻想,只存在于过往,早已沦落为时间的灰尘,成为亦幻亦真的记忆。

该记得的我永远都会记得。

警察记得他心里的人,忙忙地抓住最后的一点时机向旭仔询问。原来旭仔也一直记得,但是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记得。露露始终都记得旭仔,千里迢迢到菲律宾来找他,而我们知道她永远无法找到。苏丽珍也永远不会知道旭仔原来记得她,但是她会记得旭仔,她也记得那个小警察,只是在她终于打了那个电话的时候,电话亭里只有铃声空响,不见了曾经痴等电话的那个人……

或许如影评所说,《阿飞正传》是借60年代背景,讲述90年代港人的心态,但是对众多观众来说,不见得会从中参悟到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一个人能够被触动的,不过是自己曾经有过的相仿的心境罢了。其实每个人在每个年代,都可能是那只飘泊的无脚鸟,或许你根本没有什么向往和追求,生活中早已失去存在感;或许你所向往的,追求的,不知是否有望,最终得到的全是幻灭;或许你记得的事情早已失去,失去的事情不再记得,或许你一生都带着无休无止的回忆过活,将这一切收成仅有的珍藏。其实每个人都是在这样茫然地飞呀飞而已,万丈红尘里,漫长岁月中,有谁能真正控制自己的方向。

张国荣的电影生命 《阿飞正传》(3)

寻觅中或者不知畏惧曾是这样的爱曾是这样的对

如今自觉真的太累唯愿笑着的醉唯愿继续的醉

时光是对的没说谎迷惑的是这心没了光

临别中落了一点眼泪然后快乐相对还是背面相对

来日的问昨天便可知

难料的是这心没法知

期待中渡过一生散聚

明日灿烂的去还是黯淡的去

1990年12月15日,《阿飞正传》在万众瞩目之下隆重推出。这样的一部电影被排在圣诞档期放映,实在是当年片商对王家卫先生的定位错误。合家团圆的热闹日子里,谁耐烦去研究这样一部艰涩郁闷的电影呢?而由于先前《旺角卡门》的大获成功,投资人邓光荣对王家卫极其推崇而信任,放手让他去按照自己的想法拍摄,结果一举耗费四千多万,投入市场后观众反应“麻麻地”,票房惨淡,只收九百多万,邓光荣先生难过得进医院挂起了点滴,这也直接导致了原计划中的《阿飞正传》续集胎死腹中……好在东边不亮西边亮,《阿飞正传》非凡的电影风格和技巧大受业界推崇,不仅在当届金像奖上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等几乎所有重要奖项,也横扫各大海外影展,直到今日,仍然是香港电影中最为重要、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之一,对华语影坛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地位不可替代。

《阿飞正传》对张国荣本人也是影响至深,不但使他的演技提高到新的层次,也使他进一步被电影界认同,亦增长了他本人对电影事业的信心。在拍《阿飞正传》之前,张国荣更多地被人作为一名成功的歌手看待,虽然已经拿过三次金像奖影帝提名,但是一直未能获奖,这是他告别演艺生涯时的一个重大遗憾;没想到在告别之后,这部近似“遗腹子”的作品却以无可置疑的声势让他实现了夙愿,这也是金像奖成立以来,第一次由一名歌手拿到影帝大奖,张国荣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从此得到公认。

张国荣的电影生命 《阿飞正传》(3)

不过,未能当场享受成绩揭晓的喜悦,亲自登台领取一个影帝奖,一直是张国荣的另一个遗憾。其实《阿飞正传》公映之后,各界对他的演出给予极高评价,已经纷纷预言他会拿到当届的影帝,但是热门爆冷的事张国荣经历得多了,这种事谁能说得准呢?当时他已经在加拿大定居读书,虽然专程返港参加颁奖典礼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奖项开出不是他,巴巴地千里赶来势必成为笑谈;如果奖项开出是他,又会传出消息说他事先得知了内幕。张国荣在演艺圈打拼十余年,这些因果他一清二楚,所以虽然不掩热切,也终于以学业繁忙为由没有返港。最终奖项开出,是由好友周润发上台代领,体贴的大老板邓光荣,又专门为他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迎接他亲自回港捧起这个奖项。记者招待会上的张国荣笑逐颜开,表示如果有好的剧本,仍然希望在电影界继续奋斗——那时候《霸王别姬》的策划人已经开始联络他了。

除此之外,《阿飞正传》亦获得了当届亚太影展与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提名,当时张国荣已经回港,所以两个影展都有出席。这两个影展设立数十年来,只要可以同时获得提名,就一定至少获得其中的一个,这已经成为公认的惯例,以致提名名单一出,立即有大批业界和传媒人士致电恭喜张国荣。亚太影展的颁奖典礼上,《阿飞正传》拿奖拿到手软,后台轰传最佳男主角已经归属张国荣,邓光荣上台领取其他奖项之后,甚至偷偷地向台下的张国荣竖大拇指,但是奖项一开,却是一位韩国演员。之后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上,颁发最佳男主角的林青霞甚至在未宣布提名名单的时候就对着话筒宣布:“得奖人是张国荣”,结果奖项一开却是郎雄,令台上台下都尴尬万分。郎雄先生在那一届的参赛作品《推手》确实是优秀电影,但是后来金马奖的评审团也透露:张国荣亦是获奖的大热之选,然而当时郎雄已经宣布息影退休,这是他的最后一次获奖机会,老人家六十一岁高龄,从影二十余年,在台湾影坛占有重要地位,却从来没有拿过影帝,评审团为了表彰他的贡献,一定会将这次的影帝大奖颁了给他。——大家都想当然地以为张国荣以后一定还有机会,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郎雄此后仍然一直在接拍电影,而张国荣虽然是公认的佳作迭出,却始终都没能赢得这个机会。

然而这一切也始终没能影响到张国荣对电影事业的投入,《阿飞正传》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插曲,在这以后的十多年里,他继续振翅高飞,在银幕上下的广阔天地里都闯得更深更远。他本人不是浪掷时光的阿飞,不是了无生趣的旭仔,更不是从一开始就死在地上的无脚鸟,他始终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如果一定要将张国荣比喻成一只鸟的话,他是一只有着坚定羽翼和丰盛内心的鸟,是一只踏踏实实飞过万里河山,在成功的顶峰留下翅膀痕迹的鸟,他写出的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传奇,那是一部完全不同的“阿飞正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