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紅樓系列(二):“太虛幻境”源自宋代著名詞人“秦太虛”

中國作家特別是古代作家,命名人物景觀,常含多層寓意,這是外國作家非所能及。

譬如大觀園之命名源自宋徽宗(北宋末代皇帝)年號,暗喻寶玉像順治一樣走向虛空。

而“觀”字,又巧合宋代著名詞人秦觀,這只是偶合,沒有深意,深意在於:“太虛幻境”源自“秦太虛”。

揚州紅樓系列(二):“太虛幻境”源自宋代著名詞人“秦太虛”

淮海居士遺像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少遊,號淮海居士,江蘇高郵人(當時歸揚州府),“蘇門四學士”之一,生性豪爽,風流灑脫,是北宋婉約派詞名人,著有《淮海集》、《淮海詞》、《揚州詩》等,還著有《蠶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蠶桑專著,24 歲時作《單騎見虜賦》也為世人所重,可見秦觀並非好色一族。

蘇軾認為秦觀“有屈、宋之才。”曾有戲評秦觀、柳永對聯:“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詩人玉屑》記錄:相傳蘇東坡絕愛二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聞秦少游死訊後,自書此二句於扇,說:“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金朝元好問《論詩絕句》評秦觀詩云:“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他人之詞,詞才也;少遊,詞心也。得之於內,不可以傳。”

清王國維評秦觀與周邦彥說:“少遊雖作豔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太虛幻境的由來

正邪兩賦裡提到正面人物秦少游,在第五回杜撰了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兩側的楹聯:“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 秦太虛並無此句,只是意境通感而已,所以掛個名頭,化自南宋陸游《村居書喜》兩句詩:“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花氣襲人知驟暖”,經作者改成“晝暖”,恰似下回書寶玉與襲人白日初試雲雨。

喜鵲是報喜鳥,暗示順治與董鄂氏由地下轉為公開,正式進宮。可見襲人也是董鄂妃的一個分身,暗喻清宮蜜史。

揚州紅樓系列(二):“太虛幻境”源自宋代著名詞人“秦太虛”

<>:順治帝初見弟媳婦董鄂妃

秦觀妻名徐文美,而非野史傳說中的蘇小妹。蘇軾曾戲稱秦觀為“山抹微雲秦學士”。

錢鍾書在《宋詩選注》的序裡說秦觀的詩是“公然走私的愛情”。可見紅樓作者把陸游詩張冠李戴到秦觀頭上,也是把秦觀“出軌”與唐婉再嫁趙學士暗說董鄂妃改嫁順治帝。

太虛幻境是紅樓標誌建築,用材也有很多秦觀的關鍵詞,先看秦觀下面兩首詞:

醜奴兒

夜來酒醒清無夢,愁倚闌干。露滴輕寒。雨打芙蓉淚不幹。佳人別後音塵悄,瘦盡難拚。明月無端。已過紅樓十二間。

南鄉子

妙手寫徽真。水翦雙眸點絳唇。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只露牆頭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誰記當年翠黛顰。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

其中 “紅樓十二間”恰似怡紅院, “芙蓉淚” 、“黛顰”恰似黛玉,“任是無情也動人”卻是寶釵,可見,紅樓作者以秦觀自居。

紅樓與秦氏

秦觀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授)、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這些官職和吳梅村及其無錫好友秦松齡(1637—1714)、嚴繩孫的經歷有相似之處。

秦松嶺也恰是秦觀後人,少年奇才,18歲就中了探花,可惜在1662年的奏銷案中“探花不值一文錢”,吳梅村也有“一錢不值何須說”。

康熙六次南巡,每次都要逗留秦松嶺家園林:寄暢園。

揚州紅樓系列(二):“太虛幻境”源自宋代著名詞人“秦太虛”

秦家寄暢園

寄暢園與拙政園一樣,其景觀多與大觀園貌似神合。

秦松齡、嚴繩孫與吳梅村過從甚密,有可能參與《石頭記》的寫作與點評。

秦可卿解讀,要“一人兩面”法,大眾熟知的《樂府民歌·陌上桑》裡 “秦氏樓” 之秦羅敷則影射董鄂妃是有夫之婦,也影射董小宛入宮前是冒襄之妾。

而秦鍾則是反面描寫,暗喻崇禎的兄弟弘光帝在大敵當前歌舞淫樂,好似秦鍾在姐姐大殯期間和智能兒偷情,真“風月寶鑑”也。

可見,紅樓作者借秦觀之豔名,偷渡清宮蜜史與弘光淫亂。

這其中,也有自身的批判嗎?

自然有悔恨,那就是自己與文人階層還在消受太平的時候,國變突然發生了,這就是吳梅村、秦松齡的大明輓歌與自我懺悔。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微型版荒誕派紅樓夢,也可見蒲松齡效仿秦松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