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打破讀書無用論的眾說?

平常小道


知道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嗎?向大眾傳遞人類知識經驗的唯一方法。文字的產生就是記錄這些知識經驗,而讀書就是一個學習這些知識經驗的過程,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的人類都要讀書學習。你以為國家立個九年義務教育是吃飽了沒事兒鬧著玩的?

所以如果你覺得讀書無用,那並不是讀書真無用是你沒有用,是你自己並沒有把書讀好或者說是你自己並不喜歡讀書,跟讀書這件事情是沒有關係的。

曾經看過一個小對話,,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答:“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為我的骨頭和肉。閱讀對思想的改變也是如此!”




鄒凡老師


我懷疑讀書無用論己成為所謂的眾說這種定論,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相信讀書無用?

首先看看當前社會的教育生態,從小學到高中,多少家長傾其所有,選擇名校,購買所謂學區房,到社會各類補習培訓機構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再看看高考,社會,家長的關注度空前高漲,還有什麼留學潮,留學學生低齡化等等,縱觀歷史,從古到今,何時出現過如今這般對教育熱烈,痴迷的狀況?

再看看現今的人人熱衷的所謂熱門行業,公務員,教師,事業單位員工,大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科研單位從業人員,其招聘對應聘者文憑的要求早已是水漲船高,社會對讀書者的需求也是了逐步增多。

再看看現今國家機關單位員工,企事業員工的來源和組成,就可發現,多少寒門子弟,農村子弟,就是通過自身的努力,考上大學,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如果讀書無用論已真正成為社會的眾論,人們對讀書的關注,熱情就會日益消減,社會對讀書人的需求也會減少。

之所以在網上確實有一些人鼓吹讀書無用,甚至舉幾個個案佐證之,究其因,也不外乎兩點。

一是有些人自身就沒讀什麼書,一種酸葡萄心理作祟,為了安撫自己的一點自卑心理,故意貶低讀書,以求短暫的心理平衡。

二是一些人也是沒讀什麼書,從沒跳出自我環境侷限的窠臼,也確實不明白讀書的意義,特別看到有一些大學生畢業後面臨的暫時的就業難,就不加思索地,短視地附合,認為讀書無用。

人類從愚昧到文明,知識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讀書,就是學習,一旦哪個民族放棄學習,就註定沒有前途,沒有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