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糖尿病“三多”的症狀,各有不同的穴位,趕緊來看看

糖尿病,中醫稱為消渴,是現代社會發病率很高的一種疾病,病變與肺、胃、腎甚至五臟都有關係,又以腎為關鍵。

針對糖尿病“三多”的症狀,各有不同的穴位,趕緊來看看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可以概括為“三多一少”:“三多”指多飲、多食、多尿,“一少”指身體消瘦。臨床上根據症狀的不同及病變輕重程度的不同,將糖尿病分為上、中、下三消。

針對糖尿病“三多”的症狀,各有不同的穴位,趕緊來看看

上消,主要表現是口渴,這跟肺熱有關。

肺主氣,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如果肺受燥熱所傷,那麼津液就不能敷布,而是直趨下行,隨小便排出體外,所以就會出現小便頻數、量多;肺不布津就會出現口渴多飲,主要表現在上焦陰虧,所以稱之為上消。

中消,主要表現是多食,跟胃熱有關。

胃主腐熟水谷,脾主運化,為胃行其津液。如果脾胃受燥熱所傷,胃火熾盛,脾陰不足,就會出現口渴多飲,吃得多而且容易飢餓;如果脾氣虛弱不能轉輸水谷精微,那麼水谷精微就會下流注入小便,因此糖尿病人的小便多有甜味;因為水谷精微不能濡養肌肉,所以形體會日漸消瘦。

下消,主要表現為多尿,跟腎虛有關。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陰元陽。如果腎陰虧虛就會虛火內生,上燔心肺則煩渴多飲,中灼脾胃則胃熱消谷。腎失濡養,固攝失權,所以水谷精微直趨下洩,隨小便排出體外,因此尿多味甜。

針對糖尿病“三多”的症狀,各有不同的穴位,趕緊來看看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引發的併發症。

糖尿病如果遷延日久,燥熱陰虛可陰損及陽,導致氣陰兩虛、陰陽兩虛之證,或氣虛血瘀等病理變化,而產生多種變證,如腎陰不足影響肝陰不足,使精血不能上承於目,可併發白內障,甚至失明;燥熱內結,營陰被灼,絡脈瘀阻,蘊毒成膿,可發展為癰疽;陰虛燥熱,灼津為痰,痰火交融,絡脈瘀阻,可引發中風偏癱、肢體麻木。

針對糖尿病“三多”的症狀,各有不同的穴位,趕緊來看看

因此,糖尿病一定要早期發現,長期治療,生活規律,並重視飲食控制。

針對糖尿病“三多”的症狀,各有不同的治療穴位。

緩解煩渴——魚際穴

上消跟肺陰不足、肺熱有關,表現為多飲的症狀,因此應突出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可以掐魚際。魚際穴屬手太陰肺經的滎穴,位於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具有清肺熱,利咽喉的功效。

針對糖尿病“三多”的症狀,各有不同的穴位,趕緊來看看

快速取穴:仰掌,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在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控制食慾——內庭穴

中消跟胃陰不足、胃熱有關,表現為多食的症狀,因此應突出清胃瀉火,養陰增液。

可以掐內庭。內庭穴位於足背第2、3趾間縫紋端,用食指和拇指放在腳面和腳底,上下對掐揉內庭穴,具有清胃瀉火,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控制食慾,治療口氣重、便秘、打呼嚕、磨牙、胃火牙痛等。

針對糖尿病“三多”的症狀,各有不同的穴位,趕緊來看看

快速取穴: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第二蹠趾關節前方,2、3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緩解尿多——關元穴

下消跟腎陰不足、腎虛有關,表現為多尿,因此應突出滋陰固腎。

可以按摩關元。關元穴位於前正中線臍下3寸,是任脈起始穴又是至陰的穴位,雙手搓熱後快速按摩此穴位,可以滋補腎陰,培元固本,補益下焦。

針對糖尿病“三多”的症狀,各有不同的穴位,趕緊來看看

快速取穴:仰臥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