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您為什麼喜歡看書?分享一下您和書的故事?

蘑菇雅說


我讀書算有幾個不同的階段吧。

從小就不愛出門,在家就只能看劇或者看書,那個時候很少買書,都是看作文書或者從同學那裡借書。漫畫書,十萬個為什麼等系列是我的最愛,尤其是《十萬個為什麼》,看完總覺得自己知道了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東西,講的時候滿滿的自豪感。

後來青春期,身邊的人開始看一些言情小說,現在還記得初中第一次在寢室偷看小說雜誌,那本雜誌叫《灰姑娘》,現在還有沒有都不知道了。我躲在被窩裡,用小電筒開始看,剛剛開始看,就被人掀開被子,一轉頭,是宿管阿姨。於是,寫檢討,認錯。我從此深刻地記住了那本雜誌的名字。

雖然第一次看小說不算成功,但後來還是和同學一起看了很多小說雜誌,到電子版小說。你們體驗過用MP3看小說嗎?那麼小的屏幕,半句話就要按一下按鈕,我們就這樣看完了好幾本小說。而且我還深受這種網絡小說影響好幾年。

再後來,大學,課比較少,還是不愛出門,就在寢室看書,或者圖書館。發現以前覺得無聊的書看起來也挺不錯的,開始買書,看書。

有次看到一篇文章,講作者在圖書館遇到一個人,每次都看到他在看不同類型的書,涉獵很廣,後來才發現,他是在按照圖書館書的順序再看,並沒有挑選。然後我受到觸動,開始不限類型的看書,小說、名著、傳記、散文、科普文等各種類型的都可以看,當然,太專業的就算了,那種書對我而言就是天書。

漸漸地,總能在不同的書中獲得自己的樂趣,增長自己的見識,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有時候會感慨,文字真的是有生命的,一個個簡單的文字,卻總能牽扯出心中很柔軟的一部分,或笑,或哭。

看書,應該會是一輩子的作業吧,我相信,看過的文字,總會在生命中留下屬於它的印記。


Mikiyv77


喜歡看書是一種喜好。

初中那年代,我至今已經想不起我那時候的語文老師叫什麼名字,數學老師是男還是女了,但我記得(武林傳奇)(黑鷹傳奇)原著戊戟,我記得(鹿鼎記)原著金庸,我記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韓寒,我還記得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我從不質疑那些厚厚的小說連載的質量,我每看一本我就有一種書不離手的感覺,裡面的精彩情節引人入勝,無法中途離開,甚至那時候上課的也會偷偷的閱看,以至多次給老師發現沒收我的書籍,那時候的求知慾就好像跌落山崖之中突然捉住了一根救命的草藤,一直未敢放手,一直緊緊捉住。

那時候的我們除了這些的喜好確實沒有 太多選擇,剛好卻又填補了我們青春時期那段充滿神奇色彩的幻想。


深夜的獨角獸


1986年讀師專,校圖書館免費借閱,市圖書館免費借閱。市圖書館離學校一站地,還有免費開放的閱覽室。重點是那時畢業包分配,每天下午沒有課,自由活動。

記得在市圖書館讀的第一本小說是《貓打球商店》,然後是高爾基的《論文學》、別林斯基的論戰、《物種的起源》等,驚奇於文字還可以這樣使用,聰明的腦袋比比皆是。於是經常去免費看書。本是學地理的,兩年下來幾乎學了個漢語言文學專業——不客氣的講,閱讀量已經超過中文班大多數同學。

成人自考本科那年,省教育學院居然未開設地理專業,只有漢語言文學專業可選,陰差陽錯從理科改成文科了。


歐比旺羅克


《原來我也讀過很多小說》

近幾年來,我讀過的小說也不少,細數下來,40本肯定是有的,這還沒包含文學雜誌,僅僅只算了單行本。因為我一直都在讀,沒有間斷過,尤其是小說。對比單行本,文學雜誌讀的也不少。有《最小說》、《小說月報》、《花火》、《文藝風賞》、《萌芽》、《讀者》、《愛格》、《科幻世界》、《人民文學》、《收穫》、《小說館》、《雨露風·超好看》、《漫客·小說繪》、《文學天地》等……

在這些雜誌裡,我讀的最多期的,應該就數《最小說》了。我記得2016年的那一整年的雜誌都被我買了,還有2015年的刊,買了差不多也要有半年的了。讀過期數最少的雜誌就是《收穫》和《漫客·小說繪》,都只買過一期。《人民文學》和《小說月報》買過兩期,買的第二多的應該是《花火》雜誌吧?我記不太清了。最後一本《天地文學》是我在最近這幾天裡讀的,前幾天我去書店裡挑書的時候偶然看到的,然後就買了一本,是兩期合一本的合訂本。內容還是不錯的,沒有很爛;跟《花火》的類型差不多。

讀了這麼多的小說,我印象比較多的一本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是我讀的第一本小說,在此之前從來沒有讀過。這是我上中學的時候,在學校裡,我們班主任讓買的一套書的其中一本。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想必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這本書後來讓我給借人了,這麼多年過去也沒有還回來。

其實《原來我也讀過很多小說》之前我已經寫過一篇了,但因為寫的不夠好,有點像湊字的感覺,完全沒有文章的意思,後來原稿就被我給扔了。這一次重寫,我一定要好好的寫,讓文字寫出來過得去,不會很爛就可以。

“但願吧!”我在心裡說。

前一段時間,一直都很喜歡寫日記,記錄我當時的生活,也寫了好幾千字,對我來說不少了。我是一個低產的作者,一個月能寫出5千字已經算是很多了,所以,還求什麼呢。

讀小說跟我愛讀書是離不開的,它們之間有必然的關係。因為最開始接觸的世界名著也是小說,讀到後來變成了青春文學小說,像《良時景歸來》(我以前的同學都說寫得不錯)、《一朝錦繡》、《夏至未至》、《匆匆那年》、《全宇宙至此劇終》等。再後來就開始讀一些嚴肅點的文學作品和中國古典小說,像《活著》、《儒林外史》、《點讀“二拍”——市井奇聞20則》、《白鹿原》、《紅樓夢》、《霍亂時期的愛情》等。

我曾寫過一篇《讀書時的狀態》,就單純的想表達讀書時的那種狀態。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讀書有時會進入一種心境,它也許是孤獨的,也許是潔淨心靈的;它會讓人發現,其實讀書是醒來之後的狀態,是帶有精神的靈感,有著‘空則靜,靜則空’的境界。”

我還寫過:“寫書,無疑不是一種靈魂與文字之間的溝通方式。寫書會使人發現,原來世間的一切都展現在這小小的冊子裡。”還有一段:“寫作是為了美化心靈,同時也可以與文字做朋友。在交往時,文字會與你心靈相通。”這兩段話,是我在書城裡讀《風景美文:跟著心情去旅行》這本書時突然想到的,然後就順著思想記在了筆記本上。

當時在書城的咖啡廳裡坐著時,我還寫了一首詞:“音入水流,風景化美文。故聽常說,看景非比聽景美;花似天上來。流水入心懷。長歌一曲輕悠柔。”當時沒取標題,也不知道該取什麼標題好,所以念給別人聽時,就順嘴說了個“無題詞”,還做了一番解釋給別人聽。都覺得應該給這首詞取個標題,但我實在想不出應該叫什麼標題好,所以,直到現在也沒有給這首詞取標題。

好了,不管它了,還是來聊點別的吧。就來聊一聊我最近都在讀哪些小說。有一本是上面提到過的,餘華的《活著》。這本書是在幾個星期前買的,就是因為聽了一位讀者說,“這本書的結局老慘了”,所以我也就買了一本,看看結局到底有多慘,像不像他那樣——“老慘了”,而且語氣還很重。

據說,這本書曾獲得過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獲得過這個獎項的,還有一本很多人都很熟悉的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是巴西著名作家保羅·柯艾略。

提到《活著》,不得不讓人想起,曾經那部由張藝謀指導的同名電影。該電影上映於1994年,在同年還獲得過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戛納國際電影節人道精神獎等多項大獎。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後面的事情就不講了,有興趣的書友可以找來一本讀一讀。還是來說一說其他的小說吧。《食夢貘·少年·盛夏》這本書不知道有沒有人讀過,這是一部“紙上電影科幻小說”。小說當中有一個食夢貘,專門吃人的噩夢,而且還不隨便吃。書裡有很多張照片,是配合著小說的情節來拍的,所以叫紙上電影。

今天(3月9日)我去書店又買了一本小說,是一本懸疑、偵探類的,名字叫《原生之罪》,作者是金一笑。這是一部根據同名影視劇改編的小說,原劇編劇是作家蔣峰,拿過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我之前在《萌芽》雜誌上,有看到過他寫的長篇小說《江湖之遠》,具體內容也沒細讀,因為沒想細看,所以就沒有繼續讀下去。

現在來說一說《原生之罪》。正如上文所說,它是先有的網絡劇,然後才衍生出了小說。網絡劇是由翟天臨和尹正擔任主演,在愛奇藝獨播,每週四、週五、週六各免費更新兩集,有會員可提前看下一集,每一集我都會看,一直看到了最後一集大結局。

其實,在這兒之前,我還讀過幾本其他影視小說,比如:周杰倫為他指導的電影《天台愛情》寫的那本小說《天台》,再比如:《思美人》電視劇同名小說;由TFBOYS(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薛之謙、李小璐等主演的網絡劇《我們的少年時代》衍生出的同名小說,這些我都讀過。僅此是因為劇很好看,然後出了小說,就跟著買了一本來讀,讀著也很有感覺,會讓人萌生出一種特別特別喜歡,然後又有種手不釋卷、不想放下的感覺。

我個人覺得,影視小說最好不要太偏離原版的影視劇,然後又能讓讀者讀出新意來。其實這一點很重要,如果和原來的影視劇一模一樣的話,那我覺得就沒有什麼必要再陸續往下讀了。再者來說,小說作品的成熟度也很重要,如果寫出來之後,是一部不入流的小說,我覺得寫不寫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我說的“不入流”,是指一部小說寫出來之後,根本沒有資格被列入小說的行列,甚至就連小說都不算,那麼作者寫出來的意義就是毫無意義。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讀網絡小說。自互聯網興起後,寫網絡小說的人是越來越多。提幾個我們最為熟知的網絡作家,像唐家三少、天下霸唱、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蝴蝶藍、辰東等。這些網絡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其實並沒有幾個是真正搞寫作的,都是在其他行業裡幹過,然後慢慢才發展成網絡作家,去寫網絡小說。在寫小說的過程當中,可能歷經過很多的艱辛,畢竟不是專職幹這個的,真正要寫起來,還是要付出很多的辛苦,經過多次的磨練,才寫出了一部非常優秀的好作品,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唐家三少的《斗羅大陸》就是最好的例子,包括我自己也有讀過他寫的這部小說。唐家三少2012―2015年,連續四次登上網絡家富豪榜首榜。2015年並以1.1億元刷新紀錄,成為首位年版稅收入過億的作家。

我讀過的網絡小說並不多,有《斗羅大陸》、《誅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聖墟》、《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在這些小說當中,我讀的最多的就是《斗羅大陸》,第一次讀網絡小說讀的也是《斗羅大陸》,它相當於是我的啟蒙小說。然後又讀的《誅仙》,因為當時《誅仙青雲志》這部影視劇很火,然後我就開始讀起了這部小說,讀著讀著就一發不可收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是因為影視劇,看的過程我就不細講了,跟讀《誅仙》的時候差不過。

在網絡文學不斷流的長河,網絡小說已經成為這條河流上的一隻帆船,迎面起航,面對大風巨浪都已從容的度過。我是希望在未來有人能夠寫出一部《中國現代網絡文學發展史》,對網絡文學進行一個歷史性的記錄。因為網絡文學確實也已經發展了很多年,而且發展的還非常好。據說已經發展到了國外去,還取得的非常好的成績。

前些年,我在網上買過一本青春文學小說,小樓寫的《為安格的雪樣年華》。這本書曾在2016年出過一本全綵繪本,由畀由擔任主畫師,為這部小說繪畫。其實這本書早在2012年就已經出版,還被評為“連續七年《花火》最受歡迎的小說”。

小說標題中的“安格”是Angel(天使)的變稱。

作者在《創作是寫給生活的一面鏡子——寫在〈為安格的雪樣年華〉即將發行之際》這篇文章中寫道:“創作是寫給生活的一面鏡子,作者有怎樣的價值觀,就讓讀者看到怎樣的故事。”

我最近就在讀一本美國舊金山寫作社寫的一本創想、思考、寫作類的書籍《642件可寫的事》。由35位不同作家編寫而成。書裡有“642道創意條目”,每個條目都不一樣。比如:“描述一件誕生在未來,你不知道該怎麼用的電子產品。”我的回答是:“在未來1—2百年有可能會出現‘記憶手錶(環)’。”再比如:“一秒之內會發生什麼。”我回答:“有人在眨眼睛”。作者的創意很不錯,通過條目讓讀者構思條目,然後用自己的想法來回答作者所題的條目問題。我覺得這種方法很好,非常適合喜歡文字創作的人讀。

有人說,創作是永遠都創作不完的,只要有作者在寫書。

最近在讀老石頭的《花家喜事》三部曲。讀這三本書時,讓我忽然想起了另外一本書,是一本雜誌,名叫《花火十週年》。這本雜誌是為紀念《花火》出版十週年而特別出版的。作者陣容有小獅、籽月、沈嘉柯、桃子夏(張蓓)、語笑嫣然等。

真的,白駒過隙,轉眼間《花火》已經出版十年了。在《花火十週年》中,每位作者都講述了自己“畢業那些事兒”,雜誌裡還有書信,來自每個人寫給自己想要寫的那個人。書信共有9封,由七夏薔薇和梨梨糖擔任策劃、橘子醬整理,作了一個標題“畢業季你這個大騙子”。

提起畢業季,我畢業那一年也讀了不少小說,有《救命病愛》、《千宮百計》、《良時景歸來》、《2037化學筆記》等。在這些小說當中,我最喜歡的是黑眼薇安寫的《救命病愛》,因為作者把文字組合一在一起,讀起來的時候很有感覺。

不管怎樣,小說依舊能夠把我帶入它的世界,跟著有豐富多彩人生的人物一起交談人生的意義。

人生,精心鑄造,給人生美麗的世界。


詩二和讀書的貓


讀不讀書是個人之事,與錢無關,換言之,讀書也不是為了錢。不然,太庸俗、低俗、世俗化了,褻瀆了讀書的含義,染了銅臭味,若是那樣,也談不上是真正的讀書人。小學時先讀了《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到初中又讀,記得還是古文版的,特別是《三國演義》,因為喜歡,所以堅持讀,自己喜歡語文、歷史、文言文,也大致能讀下去,但是由於年齡小,知識有限,那時對書中深意不是很瞭解,到高中再讀,又讀了《紅樓夢》,感覺對《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加深了理解,但是又對《紅樓夢》一知半解,讀《紅樓夢》讀著讀著就跳躍著讀,或大多讀、記書中之詩詞,特喜歡,記性又好,學生時代年輕優勢,想來大家都一樣,還有就是變得不喜歡《西遊記》了,不象小學時喜歡,從初中就對《西遊記》逐漸不喜歡,偶爾看看電祝劇版的,反之,對《三國演義》、《水滸傳》是越來越喜歡,包括看電視劇,新老版的都是,還專門買了碟子經常看,對《紅樓夢》更是有過程,到大學時基本能看完看懂一些,《紅樓夢》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第一名著,博大精深,百科全書式小說,雖然沒有《三國演義》、《水滸傳》那樣精彩的軍事、戰爭、打殺情節、內容、場面,感覺對《紅樓夢》是越讀越有不同的理解,或永遠理解不透徹,但也越使自己饒有興趣,不斷去看,總之,四大名著畢竟是不同凡響的,能被列為四大名著,自有其道理也,除了《西遊記》我可以不看外,對其它三部是永遠、一生都會看、反覆看,最喜歡《三國演義》,《水滸傳》次之,《紅樓夢》第三(雖是第一名著),《西遊記》排最末。讀書給我最大的改變是愛上讀書、喜歡讀書,自小讀書,從小學語文課本讀的古詩詞、課文,就瞭解中國漢字、中國傳統文化,從接觸第一本小說起,永遠更喜歡文學、文字,父母扶持自己讀書,象所有人一樣,就立志讀好書,上好學,做一個有文化的人,我也沒有令父母失望,自小學到大學畢業到走入社會,踏上工作崗位,完成自己的學業,有屬於自己的工作,回顧自己的讀書路,從初中有歷史課等,更加喜歡文學、歷史,瞭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燦爛之文化、歷史,到高中更甚,堅定選擇讀文科,到大學畢業也是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接觸的書籍也多,包括外文的,瞭解西方文學,特別一些經典的著作,開闊了自己的視野,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沒有條件腳步到達的地方,書籍開以幫助自己瞭解世界各地的國情、風土人情,書籍也豐富了自己的心靈,讓大腦更能理性、成熟、全面看問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困難、問題,讀書讓人充實、深刻,讀書能提高自己的思維、修養、氣質,讀書會讓人與眾不同,讀書讓人心靜、淡定,從而更好的面對這個浮躁、快速的時代,讀書能讓人優雅的、慢慢的品味生活,讀書雖然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經濟收入,但是能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讀書讓人更加自信,讀書讓人的生命質量得以延長。從《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屈原“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宋玉“登徒子而好色賦”,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陶淵明“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李白“君不見長江之水滾滾而來,朝如青絲暮成雪”、“舉頭望明白,低頭思故鄉”、“仰頭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白居易“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李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王勃“秋水共長天一色”,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辛棄疾“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岳飛“怒髮衝冠,憑欄處”,柳永“自古傷情多別離”,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納蘭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到毛主席“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無數燦若星辰的文人墨客,詩詞大家,這些人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流芳後世,只能回憶性的簡單列出數人數句了,來表達自己心中所喜。


納蘭自強


今天你讀書了嗎

胡氏口語文 2019-04-18 06:40:51

那是一個冬天,窗外下著大雪,晚飯後,寢室裡的每個人都躲進了自己的被窩。這種現象,在這個被公認的熱鬧寢室裡,四年時間僅僅出現了這一回,因為在那四個冬天裡,上海就下了這麼一場大雪。

這個雪夜裡,大家都躺在床上睡不著,不知怎麼地就爭吵了起來,爭吵的話題非常弱智:每天晚上,那些不看書的人們如何度過夜晚的時光,他們是如何入睡的。對一個並不成立的話題展開爭論也許並不奇怪,奇怪的是,我們住的是一個八人房間,四張雙人床,四面牆各放一張。有個哥們一激動,跳下床,站到每個裹在被窩裡的人面前問:你要是不看書能夠睡著嗎?七個人的回答都是能睡著,把他氣壞了,在屋子裡急的團團轉,說,你們等著,我先去尿個尿。他尿完回來,也不關門,又去把窗門打開,一陣冷風夾雜著雪花吹進屋子,窗邊床上的兩個人馬上大聲叫喚,看書看書,快把窗關上。他才消了氣,關上窗,鑽進了自己的被窩。然後就幾天沒有離開被窩,結結實實地感冒了幾天。

30多年過去了,看到“今天你讀書了嗎”這個話題,當時的情景又活靈活現地出現到了我的眼前。當年那位堅持要每天看書才能入睡的山東同學,現在也已經是個小老頭了,他是真的和書打了大半輩子交道,一直在出版社工作。那個當初被逼著違心說看書才能入睡的人,幾十年裡,每隔一陣子就寫出一本書來,《江南三部曲》還得了矛盾文學獎,都是一生與書打交道的人,每天都看書的。其實,我也是,只不過,我是真的從來不在床上看書。

現在看來,我們讀書並不是一種時尚,也不是什麼使命感作怪,完全就是一種氣氛和環境使然。小時候見到的書都一個模樣,學校和書店都只有一種書。上大學的時候,情況突然變了,早前被藏起來的書一下子都被放了出來,那一種天天被逼著讀的書就被銷燬了,銷燬得很不乾淨,似乎又借屍還魂,開始興風作浪,搞得我們這一代人又開始對書感到恐懼,不敢繼續看書。所有的書都是一個模樣,讓人很痛苦,不是感冒幾天就好的那種痛苦,是對整個人生和未來感到失望的那種痛苦,要人命的。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存活時間和空間都非常有限,唯一能夠拉長時間、擴展空間的就剩下讀書了。無論是遙遠的未來或者過去,無論是地球上的哪個角落,我們都可以在閱讀中親臨其境,比想象的更加可見可感。


胡氏口語文


我是登雲日記。

說說你為什麼喜歡看書?分享一下你和書的故事。

對於以上這兩個問題,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回答。

我為什麼喜歡看書?

因為在書中我能找到和悟道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書中我能感受到愛的意義和偉大,在書中我能找到我的自我,在書中我能認清自己反思自己!更重要的是在書中我能更客觀的瞭解這個世界,知道世界是什麼樣的。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在書中我能知道世道的艱難和人生的不容易,在書中我能學到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和成為優秀人的要求。我很喜歡書,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一直會喜歡下去。

分享一下我和書的故事。

我讀中國的四大名著,我讀雍正王朝,我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讀海子的詩歌,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書本知識,這些等等。讓我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孩子變成一個對這個世界有感悟的中年人。是書,讓我瞭解歷史,是書,讓我瞭解他人,更瞭解我自己,更是書讓我知道怎麼樣做一個正直的人,誠實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觀點,請批評指正。





登雲日記


從小到大,書一直陪伴著我,但就我而言,從來沒覺得書好看,書會吸引我,只是偶爾碰到勁爆的畫面會看幾眼罷了!

但是通過10多年的工作,日復一日,像複製一樣的生活,讓我十分厭倦,偶爾的一天拿起了一本書,書名叫《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我被深深的吸引,因為我就是裡面那個頹廢的主人公,書裡面有一句特別吸引我,“凡事認真努力讀書的人,都可以實現屬於自己的人生夢想”,我把這句話當成了我人生的真理,現在每天都會拿起書本;

在我看來,通過讀書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並且應用到自己的人生使之發生變化,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有了明確的讀書目的,就應該大膽的去實踐;

這本書真正開始了我的讀書生活,我喜歡每天下班都拿起書本,用書裡的智慧反思自己的人生,以此來做出改變。


小牛郎在半山腰


喜歡讀書,從小就喜歡,記得剛上學那會兒,爸爸給我訂的月刊小學生和一星期一份的學習報,非常喜歡,後來認字多了,就看爸爸的書。因為爸爸是老師,他的書很多,喜歡文學方面的,連他備課的教材也看,長大了以後圖書館,新華書店,有空就想去,長大後看的小說比較多,金庸,梁羽生,古龍,瓊瑤,席娟等等,有時候也看看美食,家庭醫學什麼的,養花的,看的比較雜


到前世找你


青少年時代,不喜歡亂跑,不喜歡戀群兒。所以,養成了看小說的習慣。一發不可收拾,到圖書館借書看,成了生活中的最大愛好。

後來正式參加工作後,為了讓自己在業務上勝人一籌,就自覺的研讀、學習專業理論書籍。對自己的專業能力著實幫助不小。

工作生活業餘時間,為了學習書法、繪畫、篆刻藝術,又買了不少書法理論和字帖書籍。繪畫理論和圖冊書籍。以及篆刻理論和印譜書籍。完全是自學。

所以,讀書完全靠自覺、需求和愛好。細心讀進去了,就等於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而且,書讀的越多越感覺自己的知識欠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