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詠流傳之墨梅,千年難遇的奇葩

央視《經典詠流傳》第一期,譚維維唱了一首《墨梅》。

歌中唱到:

不與凡花爭奇豔

傲霜鬥雪笑風寒

心懷高遠更淡然

昂首天地間

墨色輕染氣節弘

隱約香更濃

屹立青岸不與誰同

傲然塵世中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日月浩蕩中華魂

萬古長春更精神

歌詞中嵌著元代王冕的一首墨梅詩,

詩云: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1287—1359年)字元章,浙江諸暨楓橋人,詩畫俱佳。清代話本《儒林外史》開篇“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全文”一回,單講王冕故事,說他“嶔崎磊落”:出身寒門、自幼好學、無視權貴、淡泊名利、孤傲多才、甘於清貧、卓爾不群、坦蕩磊落。

與趨炎附勢、追逐名利的迂腐文人相比,王冕是山間的一股清流,自生自滅、自由自在,七百多年空谷迴響,滋養出一方文化淨土。王冕常年隱居在九里山,“種豆三畝,粟倍之,樹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區,薤韭各百本,引水為池,種魚千餘頭。結草廬三間,自題為梅花屋。”自號號煮石山農、梅花屋主。他尤其愛梅,種梅、賞梅、寫梅,別開生面、獨具一格,還著《梅譜》。“不要人誇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不失為以梅喻己的格言。

王冕以水墨作畫,不設色,故名墨梅。畫上題詩,詠物抒懷,詩畫相映、相得益彰。王冕以賣畫為生,一詩一畫,詩作集成《墨梅圖題詩》,畫作流傳,至今可循。如節目中演唱的墨梅,其畫是王冕為良佐而作,畫上題詩與現今流傳版本略有不同,寫作: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經典詠流傳之墨梅,千年難遇的奇葩

墨梅圖 元代,王冕作 紙本,墨筆 縱31.9cm,橫50.9cm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曾經清代梁清標和清內府收藏,乾隆帝曾在畫上題詩,《石渠寶笈·續編》著錄。現為《元五家合繪》卷之一。此捲包括元代趙雍、王冕、朱德潤、張觀、方從義五位畫家的畫作,尺幅相近,後人將其合裱為一卷。

據統計,王冕流傳至今的畫作共計15幅,除《三君子圖》外,其他皆是梅圖。雖曾是清宮舊藏,但目前分藏於各地,除北京故宮博物院外,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兩幅《南枝春早圖》、一頁《幽谷先春圖》(集古名繪冊之一)、一卷《梅竹雙清》。上海博物館收藏有藏三幅《墨梅圖》。另外,有兩幅現藏於日本,三幅藏於美國博物館,還有一幅或為私人收藏。

經典詠流傳之墨梅,千年難遇的奇葩

王冕 墨梅圖 趙奕 行書梅花詩 合卷(局部,無趙奕詩)

元代至正六年(1346) ,紙本,水墨,畫縱30.8 釐米 橫92.2 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經典詠流傳之墨梅,千年難遇的奇葩

墨梅圖軸

元代至正十五年(1355),王冕作,紙本,水墨,縱67.7 釐米橫25.9 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經典詠流傳之墨梅,千年難遇的奇葩

墨梅圖軸(局部)

元代,王冕繪,紙本,水墨,縱90.3 釐米 橫27.6 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經典詠流傳之墨梅,千年難遇的奇葩

南枝春早圖

元代,王冕作,水墨,絹本,縱141.3釐米,橫53.9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梅竹雙清》長卷,王冕畫梅、與他同時代的吳鎮畫竹,後裱成一卷。

經典詠流傳之墨梅,千年難遇的奇葩

王冕畫作的流出,或許與清遜帝溥儀私帶出宮後售賣和遺散有關,其中,有的畫作幾經輾轉後成為國外博物館的收藏。例如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墨梅圖》(又名《香雪斷橋》,Fragrant Snow at Broken Bridge)。

經典詠流傳之墨梅,千年難遇的奇葩

《墨梅圖》,又名《香雪斷橋》Fragrant Snow at Broken Bridge

元代,王冕作,水墨,絹本,掛軸,畫心113 x 50.2 cm

畫上自題詩云:一樹寒梅白玉條,暖風吹亂雪飄飄。孤山處士情如故,誰載笙歌過斷橋。

此《墨梅圖》自清宮流出後,曾由王己千(C.C. Wang,又名季遷,1907—2003)收藏。王己千生於蘇州世家,曾在上海學習法律,從1936年開始致力於藝術鑑賞和繪畫創作。1949年,王己千移居美國,將收藏的大量中國古代繪畫一併帶去,從而在國際上成為該領域的頂級收藏家。1973年,王己千將此《墨梅圖》售予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另外,王己千在1998年將25幅中國古畫贈給該館。北京故宮博物院曾有意向王己千洽購其收藏,但因王己千開價過高而作罷,據說包括北宋武宗元繪《朝元仙仗圖》(壁畫稿本),後來有專家提起這次未果的收購,後悔、惋惜不已。轉而王己千又將30多幅藏品賣給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該館單獨為之闢出一間展室,以王己千命名,其中重要的作品包括北宋早期董源繪巨幅山水《溪岸圖》,但有藝術歷史學家質疑其權威性,甚至有作偽的可能。據知在王己千2003年去世時依然有275幅繪畫藏品,有人則估計多達400多幅。但這些藏品在王己千葬禮當天被法庭立案,陷入至今都無法解決的遺產糾紛。更為關鍵的是,很多藏品處於下落不明的狀態,其中就包括《朝元仙仗圖》。

王己千不止收藏了一幅王冕繪《墨梅圖》,除了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這一幅。另有一幅在2010年6月出現在北京保利的春季拍賣會上,並以5712萬元人民幣成交。賣家和買家均不詳。

經典詠流傳之墨梅,千年難遇的奇葩

元 王冕 墨梅圖

立軸 水墨紙本,107×33cm,北京保利2010年6月春拍

該墨梅圖在清代曾歸乾隆帝師梁詩正(1679-1763),後進獻給乾隆而歸入內府。乾隆題詩:野弗嫌狂豐弗肥,至哉藝也入精微。世間贗作會稽者,貌已不然神更非。乙未新正御題。又題“格勝神全”。

此圖何時何故出宮不詳。圖上鈐有清末收藏家陳遹聲(1846-1920)“畸園珍藏”印,他與王冕都是諸暨楓橋人,他如何獲得此圖亦不詳。由圖上題簽“王元章梅花真跡,清宮舊藏。己丑得於香港”以及“敵國之富”、“己丑以後所得”鑑藏印可知,張大千於1949年在香港得到此圖,或許是從陳遹聲之子陳詵手裡購買的,不可考。當時在香港,張大千過手了不少流散到香港的清宮舊藏書畫,但大多在鑑賞、臨摹後便轉讓、售出。據知,此圖在1970年代成為王己千的收藏。

梅花清奇傲骨,自古寫梅者眾,如王冕把自己活成梅花成仙的,千年難遇。正如其詩云: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牛憲鋒 原創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