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家長請告訴孩子:幾年的放縱,換來的是一生的艱辛!

老師家長請告訴孩子:幾年的放縱,換來的是一生的艱辛!

懶惰是人的天性。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自然瞭解在繁忙的學業中抽身,偷得片刻舒適的快感。但是請告訴孩子:這種脈衝式的快感其實是放縱,足以讓人從尖峰跌倒谷底,換來一生的卑微和艱辛!

努力,苦是暫時的

曾國藩曾說:“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不嚴,而趣功不敏。”

孔子也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人眼光要放長遠,不能只貪一時的安逸,讓內心的懶惰控制你的生活。

現在的孩子津津樂道於幾個文化不高,但事業有成的名人,用於堵住家長苦口婆心的嘴。

然而事實是:這樣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不愛學習的孩子,長大之後發現,自己用幾年瘋狂的青春,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後悔。

老師家長請告訴孩子:幾年的放縱,換來的是一生的艱辛!

現在有些孩子談到讀書,談到吃苦,猶如談虎色變,避之唯恐不及。

你問他為什麼不能堅持一下,吃點苦,他便振振有詞地回答你,努力太苦了,努力也是這樣過,不努力也是這樣過,為什麼不讓自己當下過得舒服一點呢?

人生有些苦註定要吃,今天不苦學,老來是要後悔,是要受苦的。年少時貪圖安逸,不想努力,少了精神的滋養,少了技能的支撐,明天就要忍受空虛與“貧窮”。

努力了,可能當時會感到痛苦,但當你邁過這個坎,你會擁有一個內心更加豐滿,更有價值的自己。

付出的努力,受過的苦永遠不會白費,上天總會補給你,即使你當時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當有一天你陷入困境時,你此時努力的價值便會顯現出來。

吃苦努力得到的是技能上的進步、思維上的開闊、心智上的成熟,這些對人生意義重大,一生都對你有益。

讀書與否,大不相同

有一段父子之間經典的對話,告訴了我們努力讀書和不讀書的大不同。

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為什麼要讀書。父親說,一棵小樹長一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者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幹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知道了嗎?”兒子說,知道了。

老師家長請告訴孩子:幾年的放縱,換來的是一生的艱辛!

爸爸又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兒子說丟人。

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

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者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談話給兒子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從此兒子在學習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誘,就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浪費機會只能被迫謀生

馬雲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這篇演講中這樣說道:“當你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去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玩著網遊,幹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嘛?”

恰同學少年的你們,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你選擇戀愛,在最能吃苦的時候你選擇安逸,自恃年少,卻辜負韶華,殊不知青春易逝,再無少年之時。

老師家長請告訴孩子:幾年的放縱,換來的是一生的艱辛!

什麼叫吃苦?

當你抱怨自己已經很辛苦的時候,請看看在西部的那些窮孩子,他們飯吃不飽,衣穿不暖,凍著腳丫,啃著窩窩頭的情形;請想一想幾十年如一日起早貪黑的老師們;請你對比一下那些透支著體力卻依舊食不果腹的打工者,還有你們的爸媽。

在有空調、有熱水喝的教室裡學習能算吃苦?在有空調、能洗熱水澡的寢室裡休息算是吃苦?在有爸媽當“太子伴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你能算吃苦?

著名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是啊,如果你優秀,你便擁有了大把的選擇機會,否則你只能“被迫謀生”。

不要在該吃苦時,選擇安逸

讀書雖然不能帶給我們更多的財富,但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機會!

可能有的同學會問,我現在努力,還來得及嗎?我的回答是:“我說來不及,你就不學了嗎?”我們應該把重心從問“來不來得及”轉到用功學習上來。有時候你想的越多,越什麼事都幹不成。認準目標就靜下心來幹,總會有結果。

所以接下來的時間,無論是高一、高二,還是高三的同學們,不要問什麼時間夠不夠,什麼基礎行不行。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你要從現在開始吃苦,開始用功。

老師家長請告訴孩子:幾年的放縱,換來的是一生的艱辛!

40歲的柳傳志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他締造了聯想集團;高考三次落榜的俞敏洪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考上北大並打造了“教育航母”——新東方;經過兩次創業失敗的馬雲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他書寫了電商傳奇,改變了世界。

孩子,如果老天善待你,給了你優越的生活,請不要收斂了自己的鬥志;如果老天對你百般設障,更請不要磨滅了對自己的信心和奮鬥的勇氣。

當你想要放棄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賣力、天賦還比你高的人,他們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個你永遠只能眺望的遠方。

所以,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沒有誰的青春是在紅地毯上走過。既然夢想成為那個別人無法企及的自我,就應該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付出別人無法企及的努力!

所以,我們不能在該讀書的時候選擇放棄,要在該讀書的年紀珍惜和努力!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用,

請以此規勸不用功讀書的孩子

— END —

文章綜合自:教師幫,班主任研究會

老師家長請告訴孩子:幾年的放縱,換來的是一生的艱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