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一帶一路”繁榮盛景

奧地利總理庫爾茨:

“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合作應遵循國際標準,堅持透明和互惠原則,各方開展平等合作併為健康的國際經濟作出重要貢獻。過去一年,奧中關係發展得很好,高層往來、經濟關係和民間交往等都得到加強。奧中兩國仍有巨大潛力拓展多領域合作,如旅遊業、環境技術、水資源、可持續農業和林業以及基礎設施、機械製造和可持續城市發展等領域。

塞浦路斯總統阿納斯塔夏季斯:

任何促進國家之間、人類之間合作的倡議,都符合我們所有人的利益,“一帶一路”倡議正在為經濟增長作出貢獻,為塞浦路斯和中國帶來了投資機會和共同繁榮。作為歐盟成員,塞浦路斯將促進歐盟和中國之間在航運領域的合作。期待“一帶一路”倡議提出進一步舉措,使塞浦路斯同所有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加強合作。

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

與中國的合作具有戰略意義,“一帶一路”倡議幫助塔吉克斯坦這個沒有出海口的國家進入世界市場,挖掘塔吉克斯坦的過境運輸潛力。塔吉克斯坦擁有可觀的人力、農業、礦產和水電等資源,願積極發展同鄰國、朋友和夥伴,首先是同中國的互利合作,繼續深化地區合作,推動能源和工業項目發展,扶持農業部門,通過對接落實更多項目。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新加坡與中國確立了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係,從蘇州工業園區到天津生態城再到重慶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新中政府間卓有成效地開展了一系列戰略性合作項目。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新加坡樂於在金融服務、開拓第三方市場、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發揮建設性作用。

格魯吉亞副總理兼地區發展和基礎設施部長瑪雅·茨基季什維利:

“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對中國自身產生重要影響,也對地區和世界發展影響深遠。這一倡議不僅加強了格魯吉亞作為地區交通樞紐的地位,還吸引了更多歐洲和中國企業來格魯吉亞投資興業,將為格魯吉亞帶來更多國際投資、促進其產業發展併為國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期待與中國簽署更多合作協議,推動格中兩國實

現更加密切的人員和貿易往來。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副部長王建民:

“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亞洲國家發展基礎設施,令許多需要大量發展基礎設施的國家感到“興奮”,並令相關國家在工業發展、吸引投資、促進旅遊等領域可享受基礎設施發展帶來的積極效應。“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涉及貿易和投資,也涉及民眾往來與教育、文化交流,考慮到這一政策的潛力,相關國家對“一帶一路”寄予厚望不足為奇。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

“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推進互利合作,深化互信,促進共同發展,這與上合組織的宗旨與原則相契合。“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一方面可為俄羅斯及其他歐亞經濟聯盟成員提供歐洲至亞洲的廣闊過境區域,擴大其產品在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銷售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可擴大自身產品的銷售市場。

德國絲綢之路倡議聯邦協會發言人漢斯·赫爾多爾夫:

“一帶一路”是世界上最重要、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計劃,其中蘊含了各個新興經濟體與中國的合作機會。只有合作而不是孤立和對抗,才能為“一帶一路”相關地區創造可持續的財富。未來德中能進一步擴大合作的領域包括基礎設施、數字經濟、醫療保健、教育、能源以及行政管理,尤其是如何把行政管理應用於國家程序以提升效率。

白俄羅斯國立大學經濟系主任米哈伊爾·科瓦廖夫:

白俄羅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本國吸引外國投資、擴大對華貿易,為本國帶來發展機遇,如中白工業園就是這樣一個重要項目。作為歐亞經濟聯盟成員,白俄羅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既有助於白中兩國加強雙邊合作,也有助於促進歐亞經濟聯盟與中國的整體區域合作,推動該組織更好發展。

比利時經濟學家布魯諾—高樂芒: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穩步快速發展,為世界注入新的活力,中歐間的合作也在日益深化和發展。中歐合作空間很大,工業、農業、科技等領域都可以繼續發展中歐合作,雙方在眾多領域都可以找到共同利益。中國經濟的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是中歐合作變化發展的發動機、帶動者。

(本報記者王彩娜據公開資料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