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麼以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

田園潤鄉


現在農村確確實實存在這個問題,土地良田大規模荒置,曾經以土地賴以生存的村名,因為各種原因不願意在村裡面種田地。

為什麼農村的人,不願意繼續在農村務農呢,我也是農村的八零後,基本上也沒有種田種地了,我想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第一;70、80、90後對種田地的現狀

60後的農村人已經快老了,想種田地,想做也不怎麼做得動了,70後的大部分的人是跟隨父母一起做過農活,也都懂得種田種地。在分土地的時候七零後是分到了田地的,但是70後的人大多數都去到城市裡面務工了,不願意繼續務農。

農村80後的人,小時候也跟著父母做過一些農活,對於種田種地的單個活動,是懂得去做的。因為在八零後長大了很多人去外面讀書,或者是父母外出務工,直接被帶出去了,讀完書之後就在外面工作,或者在外面務工。因此對務農和種田地的整個流程是不會的,因此即使八零後的人回去做,沒有人帶領不怎麼知道做整個流程的農活。(當然我這裡指的是大部分人群)

農村90後的人,因為獨生子女比較多,都是父母眼裡的寶貝疙瘩。只要父母能做的農活也基本上不用他們做,也有很多90後一出生父母就在外面務工,接觸農村比較少,自然對種田地也比較陌生。農村90後的父母普遍的認為,種田種地沒有什麼出息,都不願意子女像他們一樣務農,所以也就沒有怎麼教他們做這些事情。父母基本上給子女宣貫的是,用心讀書,在城市裡面去工作,或者創業,因此90後的人對種田種地考慮得比較少。



二;不願意種田地的一些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我覺得應該是,不掙錢!農民一年非常辛苦,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一年,結果發現什麼錢也賺不了。首先糧食和蔬菜不值多少錢,農民沒有很好的渠道銷售,往往被幾個收購的人把價格壟斷,價格壓的太低。城市裡面小紅辣椒賣六塊錢一斤,農村竟然出現五毛一斤的現象,農民採摘了不賣又容易壞掉,被迫低價賣。

再有就是化肥,農藥和種植成本太高,種植出來的東西賣不起價格,甚至出現虧本的情況,很難維持下去。



2、外出務工比在家務農賺錢,在這個物質的時代,農民工也要吃飯啊,在農村務農也很辛苦,不僅要懂得什麼時候耕地,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收穫。還要懂得24節氣,稍微懂一點天氣的規律。

既然這麼辛苦,農民肯定就選擇外出務工了,雖然在外面做工也累,畢竟工作內容相對單一,沒有在農村這樣繁瑣。收入相對比在農村有保障,這些年農民工在外面的收入也還相對可以。

3、在農村的消費和開支也大,人情往來,子女讀書,結婚生子,改善生活,那樣都要錢。沒有錢老婆都很難取得到,生活支出的壓力比較大。在農村務農根本滿足不了,所以不管是70、80、90後自然就不願意在農村種田種地了,很簡單,人往高處走嘛!

三;種田地缺乏吸引力

在這個快速的經濟時代,以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的時代。現在的農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能選擇務農,現在可以選擇進城務工,讀書後出去做事。

做生意,創業也是農民工可以選擇的方向,在眾多方面的選擇方面,在農村務農相對沒有什麼吸引力。不管幾零後,都面臨這樣的困境,和抉擇。

選擇務農,生活情況還不如出去稍微做幾個月事情的人。還有在農村和人們的觀念中,務農不是一個特別體面的工作,所以就都不願意在農村了。

四;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如果沒有利益的驅動,很難吸引這幾大零後回去務農,除非都在城市裡面混不下去了。如果有些因素髮生改變,也會吸引農業的發展。

1、政府大力扶持農村的種植養殖,當在農村的種植養殖有一定的價值,不管幾零後應該都會吸引他們,去學習去做。

2,在農村開展一些項目,改變以前的那種種養模式,往新農村新農民方向發展。讓項目有規模化,系統化管理,能夠形成產銷模式暢通,有一定的收入。



3、土地集中流轉,統一管理,讓種植更加規模化,機械化,自動化,效率化,實現農場制管理,讓農民成為職業化,這樣即能夠保障中國的糧食供給,也能保證農民的收入問題。這樣自然的就會有人去學習,因為如果往這個方向發展,農民這個職位又要重新學習,因為以前的經驗未必有用。

未來的農民需要懂得操作設備,科學管理,商務洽談,不僅僅只是種田種地。


鄉村啞妹


先看下這“三後”與土地的關係。

70後

70後,正趕上改革開放的大潮,知識青年返鄉、高考恢復、土地承包,當時的情景真可謂“春風萬里”,那些一直窩著脖的年輕人一下挺直了腰桿,一頭鑽進經濟大潮中去。走出家門才知道,原來世界這麼大!原來外面有如此多的機會!當時深圳有句話,說“如果你站在街上,兩個小時找不到吃飯的事情,你不是傻子,那就一定是呆子”。在外打工一個月掙的錢,比在農村一年的工分還多。誰還種地?

我兩千到的深圳,在公司做高管,一個月的工資是我在老家一年的工資。

那個時候,離開農村,找到工作,再能拿到非農業戶口,那是千千萬萬農村年輕人的夢。不知你有沒有在電影電視裡看過,一個漂亮農村小姑娘嫁給一個極不般配的城裡人,為的就是一個城市戶口。

逃離農村,是六七十年代農村人“偉大的夢想”!

80後

70後逃離農村的餘威尚在。

大批農村年輕人但凡有一點門路,都踏進了城市的門檻,對他們來說,再回農村種地是不可想象的,即或不得已而為之,也丟了祖宗八代的臉。

再讓下一代種地,70後絕對不答應!

那時還在農村的孩子,在老人的心裡,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學,從地溝裡爬出去,端上“鐵飯碗”。

回農村務農,不是丟人,而是要命!

90後

90後的孩子都經歷了“計劃生育”的洗禮,能留在這個世界,真的是太幸運太幸運了!

不過,他們也確實幸運。一家一個孩子,他們成了寶貝疙瘩。

且看爺爺奶奶們,把孫兒象小皇帝、小公主似地供起來;且看爸爸媽媽,真的是把心肝寶貝們含著嘴裡,捧在手裡,捂在心上。

不要說種地,十幾歲的孩子,連走路都要跟著,生怕磕著了、碰著了。

種地,在這代人的心裡根本沒有概念,根本不可能談!

那麼地誰來種?怎麼辦?

好在,50後和部分60後還在,但也已白髮蒼蒼。

讓人欣慰的是,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機械化正在快速普及。至少在我平原地區的農村老家,人工勞動已經很少,一年忙不幾天,一個婦女在家,侍弄幾十畝地是很輕鬆的事情。短期來說,農村土地有人種。

二者,惠農政策讓農民逐漸香了起來,雖然土地收入差強人意,但總也是塊肉,何況更多人開始盯上了土地。

再者,國家的土地流轉政策已經出臺十多年,雖然實施並不順利,但是必然趨勢。土地確權後,農民將土地流轉出去,一樣有收入,而集約化、規模化種植將全面鋪開。

請有志之士注意,土地不是沒人種,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搶著種。

現在正是好時機!



鄉村滋味


純屬瞎編,在農村你找出一個70後不願種地的,找出80後不會種地的,還有90後不談種地的,如果有,估計你們那裡就是個假農村。

本人88年,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雖然我們一年在外打工,我叔叔是70後,爸爸是60後,每年春節回家,那一次不是幫奶奶種玉米,除非土地承包給別人種甘蔗,95年之前的人,在我們那裡,照樣上山砍柴,下河摸魚,春種玉米,夏收玉米,秋收黃豆,冬天砍甘蔗。

  • 農村土地目前還是有人願意種的,雖然大家常年在外打工,一般土地都是留給那些留守的老人,在家務農的人種的,我們家也就一畝多一點,每年都是留給家旁邊的老人種,農民都是喜歡糧食,特別老一輩,見不得地裡長草,一天到晚的往地裡跑。

現在在家裡種地肯定不划算的,一畝地一年的收入還不如出去外面打幾天工,收入太低,養不活一家人,農村未來的土地應該統一平整,然後實行機械化作業,統一種植,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管理,達到更大的收益,當然,國家對農業的補貼太少了,地方政府應該根據地方行情,給予地方農業最大的補貼力度,做到農民願意耕地


山村額赫


我想說但是沒你們說的好,你們說的都是我想說的,我是80後,後面地都謊了好幾年了,就弄了一小塊媽媽種的一點小菜,面都是在麵粉廠買的!一袋麵粉能吃好久,還便宜,現在生活好點的誰種地啊?我是農6代,我這開始在城市貸款買了房,經濟條件也好了,平常也不怎麼回家了,回去給家裡買一大堆東西,小到牙膏,米麵油,很多肉,夠爸媽吃好久!爸媽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身體一天一天也老了看著挺心酸的!孩子都是我們帶。我直管他們身體健康就是我們兒女的福,所以讓家裡沒怎麼種地了,去年回去一看旁邊的地都謊了好多,大家都算了筆賬,一畝地一年玉米打1000斤!農村的80後可能大家能董一點,一畝地淨打1000斤是什麼田?都是很好的收成了吧!玉米價錢比小麥便宜點一塊錢!我說的是高價!我在西安北郊,一塊錢的價錢一畝地1000元農民都高興的不行了吧!現在一個民工一天180-200!一天!就家裡的老人在城裡面植樹一天8小時120還換吃喝!你說誰還種地啊!種地水來了澆水,施肥,收割,曬種!我想起來都能曬死熱死累死!我也替國家操心啊,以後誰來種地?現在我們國家種地補貼,西安北郊大概一畝地不到100,種子補貼10塊左右一斤,現在澆灌和打藥也有補貼!但還是太少了啊!所以種地沒有了人才!農村你見哪個80後,90後澆灌打藥施肥的?都是老人輩了!以後的農村戶口越來越少越來越少,現在的00後!一直在城裡長大!都不知道玉米和麥子長什麼樣?更別說水果類了!現在80後估計沒多少人知道無花果結果會開花嗎?要我說以後的農村不會是現在這樣的了,肯定以後發展的約來越好!以前聽說誰在城裡多少買了一套房子,覺得很羨慕,以後肯定是反的!現在城裡人回農村弄點野菜,拿點自己家摩的麵粉,隔壁家看見了估計都挺羨慕的!嘴上不說心裡都挺羨慕的!現在才幾年啊!等西安真的變到一線城市!農村人真的就厲害了!戶口也值錢了,每年還有國家的補貼,還有醫保報銷!以後的農村讓城裡人也是羨慕!我是農民的兒子,沒文化但是說的都是實在話,沒上面的大哥大姐說的好,謝謝


神馬35580292


我是70後我曾經回去過去種地,但顆粒未收,因為你去種吧田地不集中,不好治理,然後其次吧就是人為的破壞,因為我們搞的不是普通稻穀什麼的,就種果樹和一些其它稀有植物就是我們那裡沒有人種的食物之類,然後又沒有搭建零時放農具的地方,然後吧等在去看幹活發現唄有人為的在搞破壞,我們住城裡來回二十多里路,本來想著有投資第一年不想能賺到多少錢吧,就是嘗試一下,盼望來年有個好收成,投資不少錢虧本不說,相對於是一次很失敗的投資,沒想到種的東西顆粒沒有收,因為根本讓你長不起來都給你拔走了,長起來的農村人有的看著你不一樣,生怕你搞起來搞好的,經常破壞我們種的東西,不是用藥弄S,就是連根拔走不見了,偶爾想種點青菜自己吃吃,也沒有吃到,漲起來的東西都被人家給偷摘吃的,沒有留一點,被他們先下手為強摘走了,有時知道一些對象也不好去說他們,他們農村人有些人就是紅眼病很嚴重那種,心眼也壞得很,你要是說他們還不依不饒跟你幹仗打人,野蠻的很,若想跟他們幹仗又想我們自己可不能變成他們那樣的人蠻橫無理,野蠻粗俗的人,其實他們犯法都不知道而且還壞的很,這也有很多農村人知道的這樣事件很多,其實他們那樣的人是活該窮,有的本來不是貧困戶,譬如書記或是隊長他們經常一起打麻將關係好的,什麼貧困戶申請都會給他們,張冠李戴上面又不知道,就這樣搞事。所以扶貧,思想道德修養的扶貧尤為重要,比去經濟扶貧或是技術扶貧更重要,思想道德修養不到位怎麼幫都是添不飽的坑。


寶豆荷風襲雨168


現在農村種地的只剩我爺爺這種40-50年代的老頭子了,我爸60年代的都不願意種地了。

雖說現在政府給農民很多補助,但是種地的人還是少之又少。清明節,我老家,跟爺爺去地裡,他正在打理煙苗。

他指著一片爛在地裡的蘿蔔地說,去年村長讓他們種蘿蔔到時候村裡會去收。結果村裡會種地的人,把整個村子種滿綠油油的蘿蔔。到了冬天,蘿蔔都比手臂粗了,村長卻沒有帶人來收購蘿蔔,所以蘿蔔都爛在地裡幾個月了。現在村民連爛蘿蔔都不想去清理了。村長又讓他們種百香果,村民這回不相信村長了,寧願土地荒廢都不種了。



還有幾片油菜花地,也不見村民去收來榨油。我爺爺這些老頭子不能去城裡打工,只能在家種地了。種種自己和雞吃大米,花生和玉米。

所以以後等我爺爺這一代走了,村裡的地只能荒在那裡沒有人種了。


LUO寶


說到這個問題,其實是現在農村普遍出現的問題。說說我吧,我作為一名80後,為什麼不願意回到農村種地,我從小開始上學,一直到大學畢業,沒怎麼下過地幹過農活,畢業之後就留在市裡工作,就更沒有機會種地了,即使回到家看爸媽辛苦想幫他們分擔一下,父母心疼子女也不讓幹。所以一些農活,還真不會,比方說,種麥子吧,什麼季節該種,什麼時候澆水、施肥、除草、打農藥,這些都不太清楚,怎麼種地啊。而且種地是一項非常辛苦的活,作為我肯定不想放棄城市的生活回去種地,雖然城市生活壓力大,但是已經習慣了,就不想回去了。現在的糧食收入非常的低,成本又高,雖然國家也在大力扶持農業發展,給農民補助,但是遠遠不能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就現在的消費水平,根本沒法養活一大家人。所以,有些人就放棄了自己的土地,到外邊打工掙錢,在外邊稍微乾點活就比在家種地掙的多。

我覺得以後,要把土地都集中起來,承包出去,讓承包商去經營,機械化大規模生產,每年固定的收取一部分租金,又省力又省心比較好。


南山二妮子


說實話嗎,我八零後,真的不會種地,但婚後種了7年水田地,更有趣的是這7年都是自己種,並且不是電井是柴油機帶動的,不知道那7年怎麼熬過來的,我不會種院子,能笨到我這幾乎微乎其微,上了12年的學,插秧,割水稻我一樣不會,我女兒爸爸79年的,不會揚肥,根本就不上水,從買籽到賣水稻,都是我自己,年輕時幻想的生活就是種個幾十畝地,開個小賣店,我找的男人起碼我不煩他,可惜現實很殘酷,13年離婚,至今沒種過地……


程佳垚


我作為90後,小時候是放羊,種地,收稻穀,種玉米都幹過,小學初中時候幹過,就假期幹一下,可以說乾的不多,現在長大了到大城市工作,不願意去幹農活了,因為種地,很累,還有好多東西要考慮,化肥,谷種,農藥,要花好多錢,大米種出來就說自己吃一些,賣不了多少錢,你把時間算進去,各種花銷算進去,年收入就那麼點錢,人很苦很累,生活過得不好,生病沒錢醫,也沒有機會去旅遊,吃不到各種美食,人也老得快,除非是全部高科技,一個人種可以供應幾十人上百人一年吃的,那賣了可能是賺錢的,但是在城市裡,就算普通的工作,年收入都比在農村種地的高,而且可以吃不同的美食,偶爾可以出去旅遊,生活還不是很差,所以我寧願在城市裡打工,我也想過回家種植或者養殖,那等條件合適的時候也會回去


9626902412257


惠農圈就這個問題發表幾點看法。前段時間某專家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解釋,他認為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從世界範圍來看,種植者呈現著老齡化的趨勢,年輕人不懂種地是正常現象。其次糧食是必需品,一旦國家緊缺價格就會暴漲,此時農民還是會來到農田裡種地。

農民不願意種地,其實還是看不到種地的希望,成本太高,農民的收益不高,一畝地的收益還不如白領2天的工資,這樣一來大家種地的熱情被沖淡。一年種地的時間需要3、4個月,而2個月的工資就可以賺上一年的種地收入。這就是為什麼大家不願種地的原因。

不過國家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職業農民的培訓計劃,確保實現1000萬的職業農民者。同時還鼓勵著土地的流轉以及合作社、家庭農場的建立,讓小農戶也可以依靠著土地的承包,賺上可觀的收益。

想要成為職業農民,那就需要有真本事。各地會安排著職業農民的培訓,只有學分修夠了才能參與考試,在考試的時候不僅需要懂理論,還需要有實踐的操作以及成果。只有通過政府安排的考核之後,才能拿到證書。

這些新農人將會來到農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組織中,開展著規劃化、科技化的農業建設,通過減少成本、增加畝收益實現更高的收入。

當然小農戶也是國家的未來培育重點,讓每個人都可以在農田裡發掘更大的價值。今後的機械化將成為主流,農業補貼也是降低成本和風險的措施,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