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我想起诉我的父母。”

“为什么要起诉父母?”

“因为生了我。”

法庭上,一个带着手铐的男孩因持刀伤人被判处5年的监禁。

可在这场审判中,他却是个原告,他要控诉他的父母。

这一切都发生于一部电影——《何以为家》

目前豆瓣评分8.8,连获奥斯卡、金球奖、金棕榈奖提名。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故事从一个12岁男孩讲起。

他叫赞恩,来自一个黎巴嫩难民家庭。

混乱的街道,狭小的两居室,一张单人床,六七个兄弟姐妹挤在一起睡,这是赞恩生活的地方。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白天,他需要去杂货铺里打杂送货。小小的身躯,托起差不多与他一样高的煤气罐。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晚上,他在川流不息的街头卖果汁,还要保护长得好看的妹妹,免于被路过的流氓调戏。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有时,赞恩还需要协助父母贩卖非法药剂。

将骗来的处方药碾成粉末,加进水里搅匀,浸进衣服里,给牢狱中的大哥送去。

他听过的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的儿子”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这就是赞恩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如同狗屎般的生活。可赞恩依然在抗争着命运,用他自己的方式。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想要上学


当赞恩第一次向父母提及这件事时,他的父母为此争吵不休。

一个强烈反对:赞恩上学就没法去房东的杂货店打工,那么房租怎么办?

一个极力支持:赞恩上学家里就少了一张嘴吃饭,还能从学校顺回来许多免费的东西,必须上!

反对或是支持,都是为了能从儿子身上榨取些什么。在这对父母的眼中,赞恩不过是挣钱的工具罢了。

面对父母的争吵,小男孩眼神坚定:“我可以上半天的学,下午去杂货店打工。”

然而一件事的发生,却中断了赞恩的上学梦。这件事关于他的妹妹萨哈。

保护妹妹


在难得空闲的时候,赞恩和萨哈总是会相互依偎在楼顶的栏杆边,拍打着铁桶哼着歌,看着这个混乱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对赞恩而言,一同长大的妹妹是他生命中为数不多的美好。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所以当萨哈初潮时,赞恩表现得如此紧张。因为他知道,一旦这件事被发现,妹妹就会像街上的其他女孩一样,因为具备生育能力而被父母像牲口一般卖掉。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必须保护她!这个12岁的小男孩表现得像个小大人。

他脱下自己的上衣,让妹妹垫在下面;他去杂货店偷卫生巾,教妹妹如何使用;他甚至偷偷为自己和妹妹整理好了离家的行囊......

他做了他能想到的一切方法去阻止,可妹妹最终还是被抵给了房东家的成年儿子,换回的是几只鸡和几个月的房租。

而妹妹的结局,可想而知,或死掉,或被遗忘。

赞恩挥舞着自己娇小的拳头,愤恨而无力。妹妹的事让他对这个家不再抱有幻想,他选择离家出走。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养育尤纳斯

赞恩离开父母后,遇到了非法移民拉希尔和她的私生子尤纳斯。

尽管过得依然贫穷,可在她身上,赞恩体会到了从未体会过的温暖。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然而拉希尔非法移民的身份最终还是被警察发现,她被拘捕了。

拉希尔不知所踪,赞恩和尤纳斯却得活下去。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可只有12岁的他,真的能养和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用冰块拌白糖充饥;抢邻居小孩的奶粉;拴住年幼的尤纳斯;贩卖自制毒品……赞恩拼尽全力,依然没能保住他们的“家”。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当赞恩发现他养不活尤纳斯而选择把尤纳斯卖给了人贩子换取两个人都活着的可能

时,他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

他憎恨着自己的父母,却也活成了自己的父母。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然而命运的残忍从不会止步于此。

赞恩用卖了尤纳斯的钱获得了一次出国的机会,而出国需要身份证明。

为了拿到证件,他再次回到家中,却发现妹妹萨哈死了。

而且,他并没有所谓的身份证明。

赞恩用尽全力也想要拼命摆脱命运,却发现其实一直身处牢笼。

他想要终止这悲惨的轮回,如果无力抚养孩子,那么请不要让他们出生。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正如影片开头所看到的,赞恩起诉了自己的父母。

这是导演送给他的一场审判,可一场审判真的能阻止这个悲剧的轮回?

就像赞恩接下去质问母亲的: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为什么赞恩的父母如此执着于生育?

对于赞恩所说的绝望,赞恩的父母真的没有任何体会?

我想不是的。正如他母亲面对律师的指责所控诉的那样,他们同样为此痛苦不已。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可面对穷困不堪的生活,他们无力改变,只能寄希望于生育。一个孩子所能换到的,哪怕只是短暂的利益,都是活下去的希望。

电影结尾,赞恩最终获得了身份,也露出了全片唯一一个笑容。

而在电影外,饰演赞恩的小男孩因为这部电影受到了难民署的关注,已全家移民挪威,他终于睡在了自己的床上,开始学读写。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赞恩是幸运的。

可其他千千万万个“赞恩”呢?

在黎巴嫩,巴西贫民窟或美墨边境“骨肉分离”的孩子,他们依然挣扎在饥饿中,置身于战争、政治体系,承受着来自街头或父母的暴力。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而回首身边,“隐形赞恩”比比皆是。“

生而不养”“养而不育”不仅仅出现在战乱地区贫穷地区,它同样是我们身边许多人幼年的苦痛根源。

“给你养这么大我们有罪了是吗?”

“我也是这样出生,这样长大,我做错了什么?”

“我这是为你好,父母怎么会害自己的孩子呢?”

“你是女孩,你怎么能和你两个哥哥比?”

“我供你吃,供你穿,你就这样来报答我?”

赞恩们身上的苦痛绝不仅仅来自于父母的直接伤害,更多的是父母们对这份伤害的不自知,更多的是世俗眼光对这种行为的默认与美化。

很多时候,重男轻女可以美其名曰延续香火,隔代带娃成了社会常态。人们往往把生育作为完善自己人生的一个步骤,却忘记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或许不会像赞恩那样活在社会边缘,但极有可能逃不出原生家庭的牢笼。

12岁囚徒男孩起诉亲生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在电影中,赞恩问父母:为何要生下我?

而在这里,我也想问大家:

你真的做好生孩子的准备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